1、等候去參加婚禮
婚禮舉行了三天。以前讀圣經,一直不明白,以色列人舉行婚禮要7天,這么長時間里新郎新娘和客人都在做些什么事情呢?
有次,一位來自巴基斯坦的商人邀請我去參加他女兒的婚禮,幾個月前,商人朋友就再三請求先生和我去參加他女兒的婚禮,他們全家視我們能成為婚禮上的嘉賓而倍感榮幸。邀請信上說明了是舉行印度婚禮儀式,時間是三天。我迫不及待地在個月前開始就在數著過日子了。
我終于來到了朋友家,一進家門,就驚詫坐在沙發上的幾位年輕的小妹妹一身巴基斯坦禮服記得我第一次見到朋友女兒的那一瞬間,我簡直可以用驚嘆來形容自己的心情,居然被驚艷得說不出話,世界人居然有如此美麗的女子!除了小時候看過印度電影,現實生活中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異國面貌的女子。我驚嘆于另一類東方女人的容顏,五官輪廓都是那么精致玲瓏。
家里坐滿了世界各地和美國過來的客人:姨媽和姨夫來自德國,姨媽是巴基斯坦女子,姨夫是德國白人,結婚多年沒有孩子,把朋友的女兒當自己的孩子愛著,婚禮前半個多月就過來幫忙了。其他的親戚有來自英國倫敦,也有來自美國各州我個名字也記不住,只有滿臉的笑容
看到女子們握過來的手,她們的手上畫滿了各種美麗的圖紋。原來第一天就是做這件事,幾十個女子的手要一個個畫過來,不就要一天嗎?可惜我錯過了。
新郎的父母于25年前,從敘利亞移民到美國,雖然沒有一天五次禱告或者去他們的阿拉殿堂,但是他們一直保持著穆斯林的家庭傳統。
新娘的父母許久以前是富有的巴基斯坦商人,女兒4歲時他們全家從祖國巴基斯坦移民到英國去生活了,大女兒出生在巴基斯坦,但在倫敦長大,雖然受的是西方教育卻十分傳統、小女兒在英國出生,從沒有到過祖國巴基斯坦。8年前,他們全部移民到美國,成為美國公民
兩位年輕人見鐘情在洛杉磯,經過許多曲折,最大的難處是一個是基督徒家庭,一個是穆斯林家庭女方不愿意接受對方的家庭,但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年輕人居然使得雙方的父母成為最好的朋友,可以從男方家庭居然同意完全按照女方的基督徒婚禮儀式舉辦一點看出。女方一切說了算,這在中東的傳統中,是不太可能的,所以這門親事就這樣成了。
婚禮就要舉行了,在新娘家的后花園。花園里各種加州鮮花盛開,芬芳清香。滿滿的桃子樹和檸檬樹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和果實蕾蕾的喜悅。大家都已經坐好,唱起了贊美上帝的詩歌。我迅速地換上美國禮服,進入禮園。
和所有的基督徒婚禮一樣,牧師分享了婚姻的意義,新郎新娘當眾宣誓,宣誓過后,一個個擁抱祝福,牧師寫好了結婚證書,世界上又多了一對夫妻啦!
2、婚禮的第二天
早上在新娘家舉行了牧師征婚儀式,下午新娘家所有的親戚都來到新郎家里,新娘和新郎住同一城市,相距車程僅5分鐘而已,遠遠的就看見新郎的父親在門口迎接大家呢。門口的花園里坐著幾位新郎家的長輩,大家一一握手寒暄道恭喜。
新娘和新郎已經穿上了便服,客人們喝著飲料在兩個客廳、廚房、房后花園四處隨意走動、交談。我是喜歡人文文化之人,最有興趣的是欣賞新郎家兩個客廳的古董和刺繡。高級的地毯全部是來自巴基斯坦的手工制作,放蛋糕的長桌上鋪的是敘利亞的高檔刺繡,引起我最大的興趣是,兩只精美的彩色瓷盤。
“我可以手摸一下瓷盤嗎?”我問身邊新郎的父親。沒有經過主人的同意,隨便碰人家里的東西是相當沒教養的事情。在美國連上人家的洗手間也需要征得主人的同意。
“哦,好的,請隨便。”新郎的父親果然是極有風度之人,隨和客氣,了解人的心情,懂得尊重人的需要,這讓我對新郎家的好感大大地增加,東方人自有東方人的待客之道,雖然移民美國近30年了,新郎新娘家還固守著東方人的風俗客套。
我細細地欣賞彩色瓷盤,色彩艷麗,圖畫清晰,可惜古董瓷盤上的女子是日本女子,很有點失落,總盼望是中國的古董小客廳墻上的石頭看似普通,實則價格非凡,乃天然之石。按新郎的話來說,乃是上帝創造的沒有人動丁過的石頭。
一把古典的武士刀讓我入迷,看上去來自中東之國,全銀鑲嵌著彩色的寶石。價格一定不低?打聽之下,新娘的母親大聲說這個是唐人街買的,眾人大笑。
快來啊,吃蛋糕了!新郎新娘再一次和眾長輩客人聚集新郎新娘四手相握,同時切開蛋糕。大家在嬉笑交談中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回到新娘家中,新娘父親的朋友們紛紛前來家中,原來,大家還要在家里開音樂會,我第一次看到印度人的手鼓和手風琴,音樂會舉行到深夜。
這是婚禮的第二天,真是簡單高雅我想,一個婚禮就這樣結束了,便向新娘的母親提出要回家、新娘母親大吃一驚,堅決不同。我說,婚禮不是舉行過了嗎,新娘母親說,不,明天我們要去海邊舉行大型的PRARY。我的意思是,婚禮已經結束了,這是最重要的,明天的宴請我就不參加也無妨了吧,新娘的母親很緊張地說,明天你一定要參加。
3、婚禮的第三天
一大早,新娘家開始熱鬧起來。女眷們都在頭上卷起了頭發,化妝品擺出一大桌子,各自展示自己的化妝技巧,盡可能地把自己打扮得漂亮風光,為婚禮增添光彩,新娘的母親還特意請了來自孟加拉國的化妝師,化妝幾乎幾個小時過后才完成。印度紗麗成為女眷們唯一的服飾,色彩艷麗,款式多樣,充分體現了印度文化獨特的服飾之美,沒有個人穿西式禮服
我呢,帶了兩件西式禮服,便向新娘的母親借一件紗麗,新娘的母親說,印度的禮服看上去簡單,但真的要穿需要花很長時間,相當復雜。而且她的身材也無法和我相配,新娘的姨媽和我個子差不多,比我還小一點,便借了她的巴基斯坦的禮服穿上,女孩子們幫我化妝成印度女子的樣子。可惜,我眼睛小,實在不適合印度女孩大眼睛的濃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