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798藝術區的北京公社(BeijingCommune)展出了胡曉媛的4件全新的觀念錄像作品,分別是《無間的距離》、《不知道你走了多久,也不知道你要去什么地方》、《哪是那兒》、《沒有為什么》,這些作品以日常生活現實語境中最為常見的語匯作為基本內容,通過時間與空間的交替輝映,呈現給觀眾不僅僅是視覺流動的脈搏,也從另一個側面闡明了藝術家的創作宗旨與創作意圖。
一段跟隨著行進者拍攝的影像,在巨大的屏幕中觀眾僅僅能夠看得到衣物的局部形態的變化,這些衣紋肌理的不斷晃動,概括了整個行走的過程。這件被稱為《不知道你走了多久,也不知道你要去什么地方》(四頻錄像,2010)的作品,呈現了在基本事實與細節的基礎上,對于創作對象的整體空間效應與時間感的掌控,藝術家給每一個觀眾提供了不同的想象空間。前行者如何行走,走向何方,前行者的面孔、身體的動態,跟從者與行走者的相互關聯等,都不得而知。影片弱化了行走這個情節發生的場景,我們窺探到的,也就是“行走”這個名詞背后所包含的視覺圖像的變化軌跡。可以說是無意識的空間局部放大,也可以將其稱為具象世界的抽象行為表達。這樣的作品在西方現代藝術領域中并不少見,觀眾在解讀的過程中也毋須深究其情節的寓意,發散思維對于分析和論述這種類型的作品,顯得尤為重要,也能展開成為不同的理解方向。
通過這些作品,觀眾們并不能清晰地感悟到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某種情感或者寄托。當然,在觀念藝術領域,這種所謂的“藝術彰顯風格與思想”的理念并不完全體現在每一個藝術家的作品中。對胡曉媛的作品的理解,大家不妨抱著輕松的心態,給這些作品多一些思維與創造力的賦予,從而引申到對藝術創作的意義與前因后果的設想與追問中,反而能夠找到更多的探討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