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程圖教學法”強調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提倡“探究型學習”和“互動式教學”。教師通過改革課程的具體內容和優(yōu)化教學方式,達到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能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效果。這一教學方法也啟發(fā)了學生主動研究、主動探索的學習精神,教師通過精心地策劃與設計整個教學活動,構建了開放式的法學教育課堂。
關鍵詞:刑事訴訟;流程圖;教學法;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5-0259-02
以訴訟法為代表的程序法是現(xiàn)代國家法制發(fā)展的標志,是當代訴訟文明的重要體現(xiàn)。刑事訴訟法作為三大訴訟法之一,無論是在法律體系中,還是在現(xiàn)代國家法制建設中,都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反映了一國民主與法治發(fā)展的實際狀態(tài)。刑事訴訟法是高等院校法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作為程序法主要教學任務之一,如何結合司法實際、貼近學生生活,把其中的理論內化為學生的知識,是程序法教學的主要任務。為此,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進行探索,嘗試將“流程圖教學法”運用在刑事訴訟法課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改革教學內容
刑事訴訟法這門課主要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及其他法學中有關刑事程序的規(guī)定,并在總體上對有關刑事訴訟法與憲法、刑事訴訟法與刑法、刑事訴訟模式、刑事訴訟原則等基本理論問題進行闡釋,同時關注公安司法機關及律師等進行刑事訴訟的實踐。
在教學中采用流程圖教學法的目的在于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探索重新整合教學內容的途徑,使其更便于教學,更易于接受。為此,筆者在教學內容上主要做了如下調整。
(一)重視緒論部分的教學
縱覽刑事訴訟法課程的許多不同版本的教材,緒論部分在其中所占位置并不是非常重要,它不屬于本門課程的教學重點。但是,每次在新學期開始這門課的講授時,總想起列寧的一句話: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筆者深知這門課如果講不好就會非常枯燥,而學生對它的枯燥事先是有了解的。如,在班級問卷調查中得到學生這樣的反饋:“刑事訴訟法課程包含法律法規(guī)太多,背誦枯燥、繁瑣”;“訴訟法知識與司法實踐聯(lián)系密切,距離學生生活過遠,難以理解和接受”。因此,如何引起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是開這門課所必須要考慮和解決好的問題。
在緒論部分,應重點講好三個方面的內容:“為什么學”、“學什么”和“怎么學”。“為什么學”,即為什么強調程序法的重要性以及在今后的職業(yè)生涯和社會生活中貫徹“程序正義”的理念。刑事訴訟法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一門課程。多年的執(zhí)業(yè)律師經歷證明,準確地理解并適用刑事訴訟知識,是法律職業(yè)所必需具備的素質。這是在講授“為什么學”這個問題時努力要完成的任務。
而在講“學什么”的問題上,應結合豐富多彩的司法實踐,開展案例教學,使學生樹立“程序正義”的理念,要牢記“訴訟流程”的學科精髓,這是本門課程的核心內容。
在“怎么學”這個問題上,要努力使學生明白,刑事訴訟法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式、規(guī)則性的理論,但僅僅有理論還不是目的,關鍵是將總結出來的理論運用于活生生的社會實踐,培養(yǎng)和鍛煉法律職業(yè)素養(yǎng)。因此,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學好這門課所要運用的最好的學習方法。
(二)整合教材內容
刑事訴訟法課程涉及的內容非常寬廣,包括法哲學、外國訴訟法學、法制史、部門法學等各方面的內容,并且每一部分內容都需要聯(lián)系實際進行講授,這需要大量的授課時間。但是,作為一門課程,它的授課時間總是有限的。這是一對矛盾。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這門課的授課任務,并且達到最優(yōu)化的效果,這是需要探索解決的問題。
為此,在不改變課程的基本授課內容的前提下,對課程內容進行了適當?shù)恼稀T谶@個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一個原則:教學內容要精、深、新。所謂“精”,是指教學內容的安排、取舍要精,要突出重點、難點、熱點,避免面面俱到;所謂“深”,就是講授的內容要有深度,既要忠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所謂“新”,就是講授的內容要有新意,能夠反映本學科在理論創(chuàng)新和實踐創(chuàng)新方面的最新成果。
在“精、深、新”三字原則的指導下,把需要精講、細講的重點內容在時間上進一步膨脹,保證其能有足夠的授課時間,并采用多種方式,包括錄像、課件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效果。
限于課時的約束,在精講、細講重點內容的同時,把這門課程中有些和其他課程重復并已經在其他課程中講授過的內容在授課時間上進行“瘦身”。如這門課程中的“審判制度概述”部分和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課程的授課內容重復;再如“刑罰執(zhí)行程序”部分和《刑法》課程中的內容也重復。對于這些重復的授課內容,在授課方法上采取“求同存異”的方式。對學生熟悉即已經學習過的內容,讓其自己總結,這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溫故而知新。
二、優(yōu)化教學手段和方式
(一)教學方式的改革
當前高校程序法課程對一些學生吸引力不大、教學效果不佳,其原因固然有研究方法方面的影響和學生個人方面的因素存在,但與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也有很大的關系。流程圖教學方法是結合程序法的學科特點,為實現(xiàn)教學目的和完善教學內容而采取的教學方式、手段和途徑,是教師施教和學生受教的方式。流程圖教學法運用的要點是:
1.互動式教學
互動式教學模式以學生對刑事訴訟法的理論需求為出發(fā)點,以提高教學效果為落腳點,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把教學看作教師與學生之間或學生相互之間的雙邊活動,通過“研究性學習”,采用教師與學生雙主體多向互動的原則,建立和諧、協(xié)調的師生關系,培育融洽、活躍的課堂氣氛,千方百計地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案例教學、研討式教學等多種手段引導學生思考,由淺入深,使學生對《刑事訴訟法》課產生興趣。發(fā)掘學生的智力性因素和非智力性因素,運用學生天然的“向師性”特點,吸引學生好學、樂學、勤學和獨力思考。
2.多媒體演示教學
刑事訴訟法是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的,刑事訴訟法課程的教學手段也必須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就是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的一種方式。
運用多媒體演示表現(xiàn)刑事訴訟流程是最為直觀、形象的。這一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就是信息表達方式的豐富性、主動性及其功能的多樣化,其中音像資料能形象生動地反映刑事訴訟程序各個階段的特點和發(fā)展脈絡;而將文字、圖片、聲音鏈接為一個有機整體,制作成內容翔實、生動具體的教學課件,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刑事訴訟法的基本知識。多媒體教學使學生對刑事訴訟法的學習有了立體感和直觀感,有利于理論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更深的印象,同時也為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更好地推動刑事訴訟法課教學的進行。
三、流程圖教學法的實施效果
(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長期以來,刑事訴訟法課程主要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很容易抑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影響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課堂教學方式要多樣化,采取課堂提問、旁聽審判、辯論、模擬庭審、案例教學等方法進行教學,以增強教學的靈活性和主動性。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潛能
流程圖教學法突出了學生的個性和獨立性。大學階段是每個學生個性和獨立性充分展示的階段,大家非常希望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全面、充分而自由的發(fā)展。流程圖教學模式更強調學生的獨立自主,符合學生個性與獨立性發(fā)展的要求,給他們提供了表現(xiàn)的舞臺,學生們從不同的側面展現(xiàn)了自己的特長與才華。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
流程圖教學法突出了發(fā)展性。發(fā)掘了學生的潛能,任何人生來都有一定的潛能,甚至優(yōu)秀的潛能,如生理潛能、道德潛能、學習潛能等。流程圖教學模式強調由老師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掘自己的潛能。自信心不足甚至連自己能力都不相信的學生也驚詫于自己的進步。
“流程圖教學法”強調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提倡“探究型學習”和“互動式教學”。教師根據(jù)課程的具體內容和學生已有的水平,因勢利導、按需幫助。只有在學生努力思考卻想不明白、努力去探索卻行不通的時候,教師才提供相應的幫助,或講解,或點撥,或組織討論,或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做到學生需要什么,教師就提供什么。因此,學生要發(fā)揮潛能,開拓思維,自己去搜集、整理、分析相關資料信息,通過討論、辯論和總結等的研究、探索過程來解決問題。這一教學過程啟發(fā)了學生主動去研究、主動探索,教師通過精心地策劃與設計整個教學活動,構建了開放式的法學教育課堂。
參考文獻:
[1] 歐陽乾.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流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 劉巍巍.流程圖法在刑事訴訟法教學中的應用[J].活力,2010,(17).
[3] 張乃強,韓穎梅.流程圖法在行政訴訟法學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