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國際貿易發展面臨新形勢,具有新特點,我國對外貿易發展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對外貿易的質量和效益,發揮外貿在推動經濟增長等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對外貿易;政策機制;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5-0164-02
一、當前國際貿易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及特點
過去一年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世界經濟經受了自20世紀大蕭條以來最為嚴峻的挑戰。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國為應對這場危機而采取的重大金融救援和經濟刺激措施,發揮了明顯作用。體現在,國際金融市場信心得到提升,發達國家金融體系功能開始恢復,工業生產出現積極跡象;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回升,內需繼續擴張,工業生產加速增長,國際資本出現回流;國際貿易和跨國投資開始活躍。但是,在看到這些積極變化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世界經濟復蘇基礎并不穩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依然存在,各種形式的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明顯抬頭,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外部形勢依然極其復雜。
1.世界經濟復蘇存在變數。當下,多數國家經濟出現回升是強力政策刺激的結果,而居民消費意愿依然疲弱,企業投資意愿不強,產能利用率仍處低位,經濟內生增長動力明顯不足。主要經濟體都面臨著增長不足的矛盾,加上高失業率影響經濟增長的持續性,復蘇動力尚未全面形成。因此,世界經濟復蘇的曲折性,加大了全球需求市場復蘇的難度。
2.金融危機陰影仍未完全消除。這場危機造成發達國家金融機構資產損失嚴重,去杠桿化和清理壞賬過程遠未結束。引發國際金融危機的體制機制問題沒有得到實質性解決,新的資產泡沫和金融風險還在積聚,一些國家出現債務危機,不排除再度沖擊實體經濟的可能,也不排除再度出現局部性金融動蕩的可能。同時,隨著世界經濟出現回暖跡象,經濟指標走勢出現分化,各國政府在經濟刺激政策退出時機、方式和節奏方面發生分歧,協調難度上升,這可能導致主要貨幣利率走勢分化、匯率大幅波動,加大我國企業進出口的經營風險。
3.全球貿易競爭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2009年全球貿易下降12%,全面恢復絕非易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可能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目前各國都把擴大出口作為擺脫危機的出路之一,但事實上,受經濟增長乏力的制約,全球消費市場增長嚴重滯后。在需求嚴重不足、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以美國為首的貿易保護主義明顯上升。這將使我國在中高端產品領域面對發達國家的直接競爭,在傳統中低端產品領域面對發展中國家更多挑戰。因此,外貿出口面臨的壓力前所未有。
二、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諸多問題
對外貿易是我國外向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積累了巨大優勢,同時面臨的調整轉型壓力也日益突出。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格局必將產生重大影響,大的調整與變革將不可避免。因此,我國外貿既面臨全球產業重新分化組合的新機遇,也面臨著外部市場競爭、內部結構調整等多方面的挑戰。
1.外需不足,出口增速不穩。當前,在世界經濟緩慢復蘇的同時,其存在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因素仍然較多,如全球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各國高額赤字和債務危機、新的經濟泡沫風險、全球通脹預期上升以及以技術進步為支撐的新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等,這些都將導致外需回復進程存在很大變數,維持出口高增長的持續性無法確定。有專家預測,世界經濟可能進入相對低速增長期,全球供需結構深刻變化,外需不足,從而造成我產品出口面臨更大困難。
2.出口成本上升,價格優勢減弱。從總體趨勢看,資源產品價格的上漲將成為必然,這將對出口企業形成巨大的成本壓力。同時,我國勞動力價格上升也是客觀和必然的。如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出現的勞動力短缺現象,即顯示用工的結構性矛盾和成本壓力。與此同時,土地緊缺、地價上升、環境治理投入增加等,這一切都預示著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的負擔將日益加重。
3.匯率調整面臨巨大外部壓力。今年以來,受美國打壓產生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影響到企業的心理預期,企業不敢接大單、長單。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急于擺脫國內危機的經濟需求和對我進行戰略打壓的政治圖謀,從大環境上給我國及外貿企業造成了巨大壓力。
4.出口結構調整滯后,短期難以改變。出口結構矛盾主要體現在,勞動密集型產品和低附加值產品產能過剩,出口比例過高,結構不合理。涉及自主知識產權、自主設計和自主品牌產品的出口比例較小。高端產品的出口競爭力較弱,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發展滯后。目前的現實情況是外資企業以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產品出口為主,國有企業以部分高端制造業和大型機電產品出口為主,民營企業則多數以輕紡和日用品出口為主。雖出口規模龐大,但出口質量和效益一直是困擾外貿企業的主要矛盾。
5.外貿發展政策、理論和認識有待提升。一是從政策層面講,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規劃與扶持鼓勵出口的貿易政策不協調、不統一,導致出口結構偏離產業結構的發展,即出口產品結構不能完全反映國內產業結構升級現狀;二是外貿理論指導的缺失造成同業競爭問題突出,形成嚴重的低價競銷,損失了出口效益;三是對我國外貿的后續發展定位的模糊認識。這主要源于有人認為我國目前的外貿依存度過高、順差過大帶來對外貿易摩擦增多,同時造成資源浪費、環境破壞,因此應適當限制出口。這種觀點將嚴重影響外貿政策的制定等一系列問題,將嚴重制約我們解決當前外貿發展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同時也與世界其他國家促進外貿發展的政策相左。
三、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對外貿易的質量和效益
當前,我們在對形勢和世界經濟貿易格局進行分析、思考和爭辯的同時,必須下決心搶抓后金融危機時代帶來的歷史機遇,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進一步發揮對外貿易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社會和諧,擴大國際影響力的作用,把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這既是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需要,也是推動外貿科學、穩定發展的戰略選擇。
一是要從國家層面進一步明確我國外貿發展戰略。歷史經驗表明,外貿發展是發展經濟的重要一環,必須明確把促進出口的發展提升到戰略地位的高度。當前的主要問題不是出口多了,而是如何提高出口的質量和效益。我們必須結合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國情借鑒國際上最新的貿易理論,明確我國新形勢下外貿發展思路和主導思想,指導我國對外貿易健康發展。
二是要從政策層面推動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政策是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支撐,要實現加快提高外貿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的目標,就要調整外貿的支持政策。首先是要保持當前外貿出口金融稅收政策不變,保持貿易政策的相對穩定性和連續性,使企業對政策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預期。其次是要注意貿易政策同產業發展政策相協調,在實施產業振興規劃和開展產業發展研究過程中,與產品出口競爭優勢統籌考慮,形成產業政策同貿易政策的有效銜接,以推動戰略性產業和相關產品出口,提升我國在部分領域的競爭力,推動產品出口結構升級。
三是要從操作層面研究落實推動外貿發展方式的轉變。2009年,我國出口居世界第一,進口居世界第二,已是貿易大國,但大而不強。如何實現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的戰略目標,是我國外貿當前形勢下必須面對和研究解決的問題?;仡櫋⒖偨Y以往三十多年我國外貿發展歷程和經驗,結合目前國際貿易分工格局的變化趨勢,全球將進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時代。因此,實現我國貿易強國的目標需要努力做到“四個轉變”:一是注重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二是注重從數量價格競爭向質量品牌競爭轉變,;三是注重從價格接受者向價格制定者轉變;四是注重從接受既定規則向主動參與國際規則轉變。
當前我國外貿發展方式正處在加快轉型的關鍵時期,傳統外貿發展模式已不可持續、難以為繼。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具體來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提升中國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從勞動密集的制造環節,向產業價值鏈的上下游延伸:向上游是技術與資本密集環節,主要開展研發活動和核心零部件生產;向下游是信息與管理密集環節,主要開展總部經濟活動和生產型服務活動,包括創立國際品牌。
2.培養跨國企業促進轉變。要想提升對全球資源和經濟的控制力,必須靠跨國公司去實現。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跨國公司的全球化,只有擁有一批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的跨國公司,一個國家才能擁有對全球資源配置的較大主導權,才能擁有大國地位。正因缺乏這樣一批公司,才使中國在全球資源配置中發言權有限,這是中國與發達國家的最大區別之一,培育一批跨國公司對中國而言至關重要。
3.調整外貿進出口結構。包括優化主體結構,即做強大企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優化商品結構,即在穩定傳統優勢產品貿易的同時,大力推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產品的貿易;優化市場結構,即要鞏固傳統市場,又要努力開拓新興市場,做好培育周邊市場;優化貿易結構,做強一般貿易,提升加工貿易,發展其他貿易。
4.加快發展服務貿易出口。當前,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已經從商品貿易轉向服務貿易,而我國貨物貿易強、服務貿易弱的格局已經嚴重制約對外貿易持續有效地發展。對此,政府決策層已形成共識,必須采取積極措施,盡快提高我國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加大對我國服務貿易的支持保護;二要完善服務貿易立法,建立統一協調的管理機構;三要進一步開放服務貿易市場,吸引外商投資;四要加快服務貿易人才培養工作,加快培養國際服務貿易的復合型人才。
5.健全外貿工作創新機制。工作機制是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保障。要加快構建有利于外貿發展方式轉變的有效機制:一是工作服務機制,以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執行的協調性,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貿易便利化水平;二是貿易促進機制,形成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和貿易促進體系;三是貿易摩擦應對協調機制,提高貿易摩擦應對能力。
總之,要實現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我國需要加大研究形成政策支撐和體制機制保障兩方面的發展優勢,實現外貿發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發揮外貿在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社會和諧、擴大國際影響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新民.四大措施實現外貿增長方式轉變[J].中國經濟周刊,2006,(8).
[2] 崔大滬.互利共贏中的外貿增長方式轉變[EB/OL].中國社科院:探索社會科學網,2008-03-31.
[3] 隆國強.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從何入手[EB/OL].人民網,2007-01-24.
[4] 王敏娟.論我國外貿增長方式轉變的必要性及途徑[J].現代商業,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