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獨立學院的經濟學案例教學應當符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主旨,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搞好案例教學,應在選擇、編排案例及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兩個環節上多下工夫,要嚴格把握案例選擇和設計的標準,合理分配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的時間,重視案例與理論知識的契合,注意引用案例的本土性。依據不同的教學情境,案例的引出可以采取以案引理、以案釋理、以案統理三種方式。可由教師組織案例教學,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行組織課堂案例討論。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以提高案例教學效果。
關鍵詞:獨立學院;經濟學;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F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5-0253-02
案例教學通過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通過變換師生角色,提高學習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學課堂組織形式的變化,增強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和適應社會能力,契合獨立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主旨。作為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的基礎課,西方經濟學以其極強的理論性、頻繁使用的圖形推導、復雜的數學模型構建,為開展案例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很好的教學實踐平臺。因而,探討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學實施方案顯得尤為重要。要搞好案例教學,應在選編案例及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兩個基本環節上多下工夫。
一、案例教學的內容設計
案例教學內容的設計是實施案例教學的先決條件,直接關系到案例教學的課堂效果。關于案例內容設計,要注意如下兩個方面。
(一)案例選擇與設計的標準
首先,要合理分配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的時間。盡管案例教學能很好地幫助理論知識的吸收和掌握,能提高學生理論應用能力,但作為專業基礎課,案例教學是理論教學的輔助手段,是理論教學的延伸和深化,因而,案例教學的比例和時間控制是首要問題。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通常一堂45分鐘的經濟課援引2—3則小型案例是合適的(每則案例討論時間不超過3分鐘),或者每完成一章教學,進行一次大型的案例討論,時間控制在45分鐘左右(里面包含學生互動討論時間和教師點評時間)。大體上講,案例教學占到總課時比例的20%—30%的分配是比較適中的。時間過短,不能突出獨立學院實踐教學的目標;時間過長,過度擠占理論課學習時間,會使教學頭重腳輕、本末倒置。
其次,要注意案例與理論知識的契合。案例應以理論教學為中心,與各章節所要闡釋的理論知識環環相扣,切不可為引案例而引入案例,使理論與案例出現油水分離的現象。這就要求老師在課余時間,廣泛大量的閱讀,收集一些與理論密切相關的案例,必要時,也可根據理論要求,自己編輯一些案例。
再次,多引用國內案例。西方經濟學教材中外文譯著甚多,其間充斥著大量國外案例,有些案例并不適合我國的國情,我們要對這些案例進行甄別和遴選,摒棄那些不貼近中國人生活、不符合我們思維習慣的案例。如有些教材直接引用“大炮”和“黃油”的案例,來介紹資源的稀缺性,這樣的案例無疑是不合適的。此外,由于我國的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有別于西方國家,經濟發展和改革實踐也與其有很大不同。盲目照搬只會誤導學生。此外,較多的援引國內案例,才能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經濟現象,關心本國的經濟發展,使經濟理論能夠真正的指導實踐。
當然,堅持引用國內案例并不是盲目排外,也要大膽借鑒國外成熟的經濟學案例,以拓展學生的視野。
最后,還要兼顧案例使用的規范與準確性、案例的思辨性和多角度性、案例的難易程度要適中等幾個方面。
(二)案例引出的方式
恰當的選取和設計案例只是案例教學準備工作的第一步,要使案例發揮更好的效果,必須合理安排每項案例的“出場次序”和“出場方式”。但根據教學內容,經濟學案例教學的引出模式可大致歸納為以下幾種。
1.以案引理
這種案例的引出,是首先提出相關案例而后再講述理論。這種案例屬于引導型案例。即在提出某一理論前,先讓同學利用日常生活的常識,對某一問題進行討論,然后再引出理論,以加深對理論的理解。
2.以案釋理
當闡釋某一新理論時,先由老師對理論進行深入細致的講解,然后提出相關案例,讓學生根據理論知識進行分析討論。例如,在講述消費理論之后,可以提出問題:“中國老百姓為何喜愛儲蓄,是由于消費傾向引起的還是由于收入引起的?”以啟發學生思考,加深理論理解。這種案例教學可以由老師講授為主,也可以提出問題后,發起學生課堂討論。
3.以案統理
某些章節結束后,可以組織一場專題討論,培養學生理論和知識結合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比如講完AD—AS模型,我們可以讓大家來討論美國2001年經歷了經濟衰退,分析其衰退的可能原因。這種形式選擇的往往都是綜合型案例,通過案例的討論,可以把學生學過的所有相關理論串起來,有很強的實戰味道。
二、案例教學的課堂組織形式
案例教學的課堂組織可以分為老師主導型和由學生主導型兩種主要形式。
1.教師主導型是由教師提供素材,并主持完成的案例教學。這種方式也可分以下幾種形式。
其一,在系統講授某一原理的過程中,穿插案例以引導學生思考,使案例與理論相得益彰。如以可口可樂和百氏可樂、肯德基和麥當勞為例來解釋替代品之間的關系;以旅游景點外國人和本國人門票價格的差異來解釋價格歧視理論。可以采取老師自問自答的方式,也可以向學生提問。
其二,教師提供案例,學生利用課下時間搜集材料,由教師主持課堂辯論。例如,教師提供一組關于中國匯率制度的材料引導學生閱讀,并以“在當前形勢下人民幣應該升值嗎?”為題布置作業,鼓勵學生動用經濟學知識儲備,廣泛搜集資料,從多視角提出觀點。在學生自由辯論期間,教師可以充當主席的角色,在沒有出現跑題現象或其它突發事件的情況下,不介入到各方討論。并于學生討論完成后,就各方觀點予以點評。
教師也可把學生分組,針對同一個案例,以小組為單位收集資料,互相討論,形成結論。最后再以小組為單位,每組派出一名代表,來陳述和闡明本小組的意見。這種組織形式,可以培養同學間團隊合作精神,增強學生大局觀念和主體意識,是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組織形式的有益嘗試。
2.學生主導型是由老師指出討論范圍,學生自行搜集案例,自己主持完成案例教學,老師做最后點評工作。這種案例教學形式的組織過程如下:首先,教師將學生分組,并給出討論主題,如“我國現階段的經濟政策”。然后,組長組織本組成員,在課后查找資料,組織案例,再經由小組成員討論、設計具體問題。繼而,在課堂上,由組長介紹案例的內容并根據案例提出問題,引導全班同學進行討論。要求小組內每個同學必須發言,最后由教師給出點評。
在數年教學實踐中,筆者深深感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困弊。對于獨立學院經管類學生,由于其數學基礎差,理解和把握復雜模型能力不強,講授式教學難以湊效。案例教學雖然能很好地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但要切實做好案例的甄選和編排工作以及組織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仍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可謂任重而道遠。案例教學不僅是一門教學方法,更體現著一位教師的治學理念和教育智慧。在未來的教學中,只有加強理論學習,廣積實踐經驗,才能不斷完善案例教學模式,使其更好服務于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欒志強,連有.《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探究[J].經濟師,2009,(3).
[2] 崔蕊,王維翊.“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實施中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2).
[3] 肖燕飛,王花球.案例教學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的運用[J].湖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05,(1).
[4] 王俊鳳,柴玉華,鐘海燕.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之“案例教學”探索[J].經濟研究導刊,2008,(16).
[5] 張建華.基于獨立學院培養目標的財務管理案例教學探討[J].財務與金融,2010,(1).
[6] 曹休寧,王俊.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之案例教學探析[J].人力資源管理,2010,(5).
[7] 盧劍鴻.經濟學案例教學操作模式創新探析[J].科技信息,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