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代中國社會結構和社會發(fā)展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大眾化過程中的歷史貢獻,決定了知識分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作用、普及和傳導作用、實踐和求證作用。應努力實現(xiàn)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化,積極推動知識分子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實踐,牢固確立“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的思想,以充分發(fā)揮知識分子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推動作用。
關鍵詞: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知識分子;推動作用
中圖分類號:B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5-0292-03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成為引領廣大人民群眾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思想指針,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作出的一項重要政治部署。知識分子與文明創(chuàng)造和社會發(fā)展密切關聯(lián),是我國工人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知識分子在當代中國社會結構和社會發(fā)展中的特殊地位
關于知識分子的概念,我國學術界一直有所爭論。綜合各種不同的觀點,一般認為,知識分子是指創(chuàng)造、闡發(fā)、傳播、運用精神文化成果,從事精神生產、創(chuàng)新并具有社會主導和價值示范作用的人。如科技工作者、文藝工作者、教師、醫(yī)生、編輯、記者等。相對來看,知識分子具有以精神文化生產為主,致力于社會價值體系創(chuàng)新和意識形態(tài)傳播的特征。在我國,知識分子是一個人數(shù)相對較少的特殊群體。受傳統(tǒng)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方法的影響,人們普遍把知識分子作為一個在社會分層中獨立性較弱的社會階層來看待。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社會結構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當代中國知識分子階層在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知識分子是中國領導階級工人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黨對知識分子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明確知識分子是我國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提高了其政治和社會地位。此后,知識分子在政治上受到高度重視。隨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行,一大批知識分子進入國家和社會管理機構,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和決策,這使知識分子階層的政治地位日漸鞏固,社會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其次,知識分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重要力量。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作為“工人階級中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較多的一部分”,知識分子對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fā)展的推動作用越來越顯著。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要論斷到“科教興國戰(zhàn)略”、“人才強國戰(zhàn)略”,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日漸突出,我國對知識和人才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知識分子已經(jīng)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重要力量,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最后,知識分子是當今新的社會發(fā)展潮流和未來發(fā)展趨勢的積極推動者。知識分子創(chuàng)造和傳承著思想文化,是科學技術進步和知識創(chuàng)新的主要承擔者,是先進生產力的積極開拓者和先進文化的傳播者,社會發(fā)展潮流和未來發(fā)展趨勢往往被他們先知先覺,因此,他們也是社會先進思想和價值觀的積極倡導者和推動者。當今,由于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和產業(yè)結構不斷升級與轉換,人類的勞動生產方式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由此也使得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發(fā)展趨勢呈現(xiàn)出新的特征,知識分子的特定身份和社會職能決定了他們在新的時代變遷潮流和發(fā)展趨勢中將發(fā)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知識分子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推動作用
在當代中國社會結構和社會發(fā)展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大眾化過程中的歷史貢獻,決定了知識分子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將起到積極而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知識分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作用。知識分子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動作用,首先表現(xiàn)為他們對中國特色主義理論體系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作用。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大眾化的過程中,知識分子曾經(jīng)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傳播和創(chuàng)新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在中國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運動中,中國知識分子首先發(fā)現(xiàn)并且傳播了馬克思主義,使它從此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思想武器和中國共產黨的行動指南。此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杰出知識分子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緊密結合,在實踐運用中對馬克思主義加以研究和創(chuàng)新,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內涵,使之成為中國化的、大眾化的、群眾喜聞樂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新成果毛澤東思想,從而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巨大勝利,并開創(chuàng)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偉大先河,為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創(chuàng)新,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大眾化樹立了光輝典范。今天,知識分子對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主要內容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作用同樣不可或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產生,固然起始于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幾代領導人為核心的黨的領導集體的理論探索和創(chuàng)新,可是,顯然也離不開中國當代先進知識分子的潛心研究和理論闡釋。正是由于他們持續(xù)不斷的理論研究與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才最終成為特色鮮明、蘊含著巨大實踐能量的理論體系,才最終成為精脈分明、體系一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
實踐是理論的生命之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來源于實踐,指導著實踐。它要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同樣必須始終立足于實踐,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fā)展,隨時對變化了的實踐作出科學、合理的最新理論解釋。因此,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來說,它自身必須同時具備“理論闡釋”和“理論創(chuàng)新”兩大功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這兩大功能顯然只能由中國當代知識分子來賦予它。由此,當代知識分子也就承擔著闡釋和創(chuàng)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使命。尤為特別的是,在全球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西方意識形態(tài)強勢,各種社會思潮泛濫,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和現(xiàn)實感召力亟需加強的的今天,知識分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研究與創(chuàng)新作用尤為重要。只有通過知識分子持續(xù)不斷的研究、創(chuàng)新、豐富和發(fā)展,才能保持馬克思主義不斷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才能滿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理論需要,才能真正維護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的思想主導地位,也才能保持馬克思主義在當今意識形態(tài)斗爭中的話語權。
(二)知識分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普及和傳導作用。理論必須掌握群眾,同時,理論又必須為群眾所掌握。理論只有轉化為群眾的思想武器,它才能爆發(fā)出現(xiàn)實的力量。作為先進的、科學的思想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巨大成功和偉大勝利,就在于她能夠被中國廣大人民群眾所理解、接受和掌握,從而轉化為中國工人階級和其他勞動大眾進行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內在動力。這種動力一旦形成,就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不竭力量之源。而廣大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和接受,往往并不是直接完成的,需要具有遠大眼光、能夠敏銳地把握住時代發(fā)展潮流的、已經(jīng)自覺認同和擁護這一理論的先進分子作為媒介去宣傳、普及和推廣,才能幫助他們完成這一理論的內化過程,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和大眾化過程。在這個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實際相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主體相結合的過程中,知識分子發(fā)揮了其他階級和階層所不能發(fā)揮的理論普及和傳導作用。他們通過翻譯引進、著書立說、課堂傳授、社會演講、工廠講習、農村鼓動、輿論宣傳等不同方式方法,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宣傳和普及馬克思主義理論,使馬克思主義理論逐漸成為影響和主導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武器,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奠定了思想基礎。實踐證明,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大眾化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普及和傳導作用,他們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以廣泛傳播并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指導思想的先決條件,沒有他們的積極和主動參與,中國革命的成功和社會主義建設將無從談起。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產生,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今天已經(jīng)成為我們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它要成為中國廣大人民群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動力源泉,要成為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有力思想武器,也必須轉化為人民群眾的自覺認識和內在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這種轉化過程其實就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過程。這樣一個過程同樣離不開知識分子的積極參與。知識分子特別是人文知識分子作為從事著教育、新聞、文藝等工作的社會精英,在社會中承擔著輿論宣傳、價值導向和教育教化職能,顯然具有普及和傳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為直接的條件,他們的宣傳和普及當然也會產生最為廣泛、直接的影響和作用。事實上,以20世紀70年代末“真理標準大討論”為發(fā)端,中間經(jīng)過“如何看待市場經(jīng)濟、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所有制的實現(xiàn)形式、如何鞏固和擴大黨的階級基礎和社會基礎”,一直到“如何轉變發(fā)展現(xiàn)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本身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由于廣大知識分子的積極推動和參與才得以產生、形成、豐富和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反映當今以中國工人階級為代表的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先進的、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其理論宗旨、價值目標和先進理念自然會得到謀求社會進步、注重思想創(chuàng)新、崇尚精神價值、追求民主科學的廣大知識分子的熱烈擁護和堅決支持,廣大知識分子也必然會積極參與宣傳和推廣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主要內容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因此,可以說,廣大知識分子是宣傳和普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中堅力量。
(三)知識分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實踐和求證作用。理論來源于實踐,它要產生和確認其實際價值,就必須回饋、服務于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實踐,它必然以服務和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實踐為其價值旨歸,同時,它也必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實踐中獲得理論求證和檢驗。由于追求真理的本性以及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終得以形成的積極參與者,毫無疑問,中國廣大知識分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忠實實踐者和理論求證者。
首先,知識分子是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導性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過程的經(jīng)驗總結和理論概括,闡述了我們黨關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是我們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它提出并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xiàn)什么樣的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涵蓋了我們黨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黨的建設等各個領域基本問題的基本觀點。貫徹和執(zhí)行這些理念、觀點、內容和要求,實際上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建設、經(jīng)濟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全方位的實踐過程。這樣一個實踐過程離不開知識分子的積極參與和主導性作用的發(fā)揮,因為,他們作為工人階級中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較多的一部分,實際上承擔著整體提高工人階級的科學文化素質,傳播先進思想、開拓科學技術、培育“四有”公民、生產優(yōu)秀精神產品,推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fā)展,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主導性重任。
其次,知識分子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行理論求證的主要承擔者。理論在實踐中產生,也在實踐中發(fā)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先進的思想理論,同樣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檢驗、校正和完善。知識分子是具有深刻的理性思維能力和強烈批判精神的社會階層,他們對于社會的理性思考和批判有助于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知識分子通過直接或間接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實踐,一方面,實現(xiàn)了他們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干預社會現(xiàn)實,參與社會改造和社會再造的預期理想目標;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加深了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實踐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知和把握,使他們能夠在實踐過程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加以理論求證,進行理性研判和反思,從而不斷校正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豐富與發(fā)展。
三、努力發(fā)揮知識分子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動作用
在宣傳和普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知識分子的特殊地位,充分發(fā)揮他們的重要推動作用。
首先,要努力實現(xiàn)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化。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首先應當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化。應當通過深入、細致的宣傳和針對性的理論教育,使廣大知識分子理解和接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觀點和先進理念,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從而成為自覺地融入到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中去的先進知識分子。
其次,要積極推動知識分子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實踐是實現(xiàn)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途徑,知識分子積極參與和融入其中,一方面能夠發(fā)揮他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的主導作用,使其實現(xiàn)社會價值;另一方面能夠提升他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知和理解水平,有助于他們真正理解、接受和宣傳、普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因此,要創(chuàng)造條件,積極推動知識分子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實踐。
最后,要始終維護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發(fā)揮知識分子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推動作用,要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分子的社會氛圍。在現(xiàn)代社會中,科學和技術知識滲透了一切領域,知識分子影響日常生活的范圍和力度越來越大。而且,由于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和國際競爭的需要,人才資源在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已經(jīng)具有基礎性、戰(zhàn)略性、決定性作用。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知識分子在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牢固確立“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的思想,在實際工作中尊重和愛護知識分子,以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和積極作用,更好地承擔起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 李瑞.中國社會知識分子階層的分析[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
[2] 江澤民.論科學技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5.
[3] 王海軍:延安時期知識分子群體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探析[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