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旅游物流是指在更好滿足旅游消費者需求的前提下,以高效、低成本為目的所引起的物質網絡型流動過程。旅游和物流既具有創造價值、涉及范圍廣泛、服務性強的相同點,也存在概念、主體、創造的價值、產生原因等方面的不同點。將柔性化物流、供應鏈管理等物流管理的思想應用于旅游業,使物流業和旅游業更好地相互協調和促進,無疑對這兩個產業的壯大發展大有裨益。
關鍵詞:旅游物流;柔性化物流;供應鏈;山西省
中圖分類號:F59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5-0085-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業作為新興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旅游時代的到來,旅游逐步成為許多人的生活必需品和生活方式。作為全國旅游資源大省,山西旅游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具備了較好的基礎。在新的形勢下,山西的旅游業如何發展,如何將山西的旅游業和物流業結合起來,這是政府部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
一、物流與旅游物流的概念
我國2001年4月17日頒布的《物流術語》國家標準對物流的定義是這樣的: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旅游物流是指在更好滿足旅游消費者需求的前提下,以高效、低成本為目的所引起的物質網絡型流動過程。狹義的旅游物流是指旅游活動中有形物質的流動,包括游客隨身物品和旅游商品的購銷流動;廣義的旅游物流是指凡與旅游活動相關的,涉及到物質流動的所有現象和關系的總和,具體包括交通運輸、物品保管、物品包裝、物品裝卸、物品搬運、服務產品流通、信息加工和信息處理。顯然,旅游物流具備物流定義的基本要素,是物流的一種基本形式。
二、旅游與物流的異同點
(一)相同點
旅游與物流的相同點主要有:(1)二者都是創造價值的活動。一方面,伴隨著“流”這個過程的發生,必然要耗用一定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即要支付所必需的費用;另一方面,旅游商品只有通過流通領域才能把在生產領域中創造的使用價值轉換為實際的價值。(2)二者活動涉及范圍都十分廣泛。旅游活動的組成部分眾多,而且旅游活動發生涉及旅行社、酒店、交通運輸、景區等眾多范圍;物流活動的組成部分——運輸、保管、包裝、裝卸和信息等,關聯到多個領域和產業。(3)二者都具有服務性。物流是通過創造物品的時間效應和空間效應來創造價值的;旅游是通過對游客在旅游交通、旅游游覽、旅游住宿、旅游餐飲、旅游購物、旅行社和休閑娛樂等中的服務創造價值的。
(二)不同點
旅游與物流的不同點主要有:(1)概念不同。旅游科學專家國際聯合會對旅游的定義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暫時逗留而引起的現象和關系的總和。這些人不會導致長期定居,并且不牽涉任何賺錢的活動”;我國《物流術語》對物流的定義則如前文所說。顯然,這兩個概念是不同的。(2)主體不同。旅游的主體是游客;物流的主體是物品。(3)創造的價值不同。旅游本身既創造旅游產品的使用價值又創造旅游產品的價值;物流本身不創造物品的使用價值,但創造價值。(4)產生原因不同。旅游是人們追求休閑度假而出現的;物流是供應鏈的一部分,是以產品流動高效、低成本為目的。
三、山西省旅游物流發展狀況
山西省位于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東部。境內山環水繞,地形復雜,地貌多樣,氣候適中,四季分明。山西又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素有“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文獻之邦”的美稱。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近代反帝反殖民地戰爭,也為山西留下了眾多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遺跡和勝地。自然美景、歷史文明、革命史跡和新時期建設成就,共同構成了山西得天獨厚、多姿多彩的旅游資源。
1.旅游業從業人數、旅游景區建設初具規模,促進了社會就業和經濟發展。2007年底,全省各類旅游經營單位達到了6 369個,旅游從業人員總數已達到114.6萬人,占全省就業總人數的7.18%。其中,旅游景區(點)共628處,目前可接待旅游者的景區、景點230多處,A級景區60處,工農業旅游示范點104個;旅行社總數650個,有持證導游8 778人;各類旅游接待設施3 849個,旅游星級飯店236個,旅游餐飲單位368個;旅游運輸單位47家,旅游工藝品生產銷售單位128個,旅游娛樂單位682個,其他旅游服務單位16個。
2.全省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呈現出高速增長的趨勢。2007年全省共接待海外游客73.788 8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8.62%;接待國內旅游人數8 529.29萬人次,同比增長13.47%。
3.農業觀光和農家樂旅游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近年來,全省各地一批具有特色資源的農村先后推出了農家樂旅游項目。如太谷縣的“紅棗節”,2007年國慶黃金周7天僅紅棗采摘一項就收入近40萬元。
4.自助游散客人數迅速上升。2007年,全省以自駕車為主的游客占了較大的比例,尤其是黃金周期間,成為游客的主體,部分景區自助游客占到60%以上,全年全省接待自助游的旅游人數達2 200萬人次,收入180億元。
四、山西省旅游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旅游基礎設施與旅游快速發展不相適應。目前全省旅游基礎設施相對滯后,而且交通不暢、生態環境差、污染嚴重、接待設施差、有特色的旅游紀念品少、娛樂場所單一且不規范,與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
2.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由于各地旅游經濟發展狀況不同,各級旅游管理機構的設置有行政、事業、甚至還有政企合一的。由于多頭經營、多頭管理,難以形成合力,缺乏統一、協調、高效的旅游產業運營機制,影響了山西旅游業做大做強。
3.旅游產業規模小,層次低,缺乏市場競爭力。全省整體的旅游企業規模小、素質差,缺乏市場競爭力。以旅行社為例,全省旅行社年營業額不足100萬元的占61%,超過1000萬元的僅占4%。全國旅行社雙百強中,山西沒有一家進入。小、散、弱、差仍是旅游企業的主要問題,缺乏有實力、集團化的規模運作。
4.缺乏有力的對外宣傳促銷。過去的宣傳促銷只停留在促銷會、交易會、考察推銷等一團一地的促銷水平上,沒有利用現代化的傳媒手段進行廣泛的覆蓋宣傳促銷,加之宣傳費用的投入不多,山西豐富的旅游資源在外界的影響不夠大。
五、加快山西旅游物流發展的措施
物流業和旅游業都是區域第三產業主要支柱,旅游物流業務總體規模的經濟潛力巨大,如何更好地協調物流業和旅游業的互動和促進,對這兩個產業的壯大發展大有裨益。
1.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物流運輸網絡體系、信息網絡體系的完善有利于旅游業的持續發展。物流運輸網絡體系即鐵路運輸體系、公路運輸體系、水路運輸體系、管道運輸體系和航空運輸體系等,以及不同運輸體系之間的聯合運輸情況。只有信息快捷,交通方便,才能夠使游客“進得來、出得去、散得開”,達到玩得開心的目的。建立完善暢通的物流渠道對旅游購物發展將產生重要影響。
2.把柔性化物流思想應用于旅游
柔性化物流指的是對不同的顧客需求及時提供運輸、倉儲、配送等服務,對用戶的個性化要求做出快速反應。而旅游業較物流業的服務水平要求更高,所以做到靈活、敏捷、快速反應對旅游業尤為重要。由于旅游者所處的文化背景、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個人偏好等迥異,旅游者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柔性理念的運用可使旅游企業做到靈活經營,提高顧客服務績效。如旅游業除提供傳統的包價旅游外,還可提供單項服務、半包價旅游、小包價旅游、組合旅游等服務項目,滿足旅游者差異化的心理需求,以靈活性實現敏捷、快速反應。
3.把供應鏈思想應用于旅游物流
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旅游物流所在的供應鏈包括消費者活動和物流活動兩條主線,消費者活動包括消費者與旅行社咨詢溝通,旅行社辦理客運安排、旅行社安排酒店住宿、餐飲,旅行社與景區地陪的交接,旅行社進行消費者娛樂、購物的導向等過程;物流活動包括消費者所在地到旅游景區的長途客運、景區內部客運、酒店住宿餐飲物資的保障、旅游購物產品的展示與供給以及旅游廢棄物流回收等過程。旅游業只有應用供應鏈思想整合旅游環節的物流活動,才有可能較好地解決既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又能降低生產成本這個問題。
4.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服務于旅游業
第三方物流指的是生產經營企業為集中精力搞好主業,把原來屬于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以合同方式委托給專業物流服務企業,同時,通過信息系統與物流企業保持密切聯系,以達到對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種物流運作與管理方式。第三方物流企業指的為公司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務的外部供應商。第三方物流供應商提供的物流服務一般包括運輸、倉儲管理、配送等。旅游企業要逐步減少傳統觀念,樹立現代物流意識,充分認識到發展旅游物流是降低成本,增強旅游企業競爭力,獲取更大利潤的重要手段。應鼓勵旅游企業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將原材料采購、運輸、倉儲和產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業務分離出來,按照現代物流管理模式進行調整和重組,既可自己承擔全部或部分的物流業務,也可將其全部或部分業務委托給專業物流公司承擔。
參考文獻:
[1] 吳必虎.區域旅游規劃原理[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1.
[2] 左鵬.山西省產業結構調整與現代物流業[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2,(11).
[3] 賴斌,楊麗娟.旅游物流:從理論到實踐的困惑與解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6,(3).
[4] 李太陽.抓住機遇扎實發展促進山西旅游業快速發展[J].山西旅游,2007,(11).
[5] 潘文軍,王聞慧,胡珊珊.淺論旅游與物流的結合與發展[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