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支出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一直以來為經濟學家們所爭論。持公共支出促進經濟增長觀點認為,政府公共支出在經濟增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它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公共品和其他具有外部效應的公共福利或服務,從而鼓勵和便利了私人投資,形成了一個較好的投資環境,促進了經濟增長。而持反對意見的認為,公共支出往往是生產率較低的,為融通政府支出而形成的高稅收又會對私人部門的消費和投資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必須縮減政府支出,才能保證經濟增長。當然也有人持兩者根本就沒有關系的觀點。
關鍵詞:公共支出;經濟增長;綜述
中圖分類號:F21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5-0005-03
幾乎在所有的國家,公共支出的規模都在日益增長。關于其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一直以來也為經濟學家們所爭論。持公共支出促進經濟增長觀點認為,政府公共支出在經濟增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它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公共品和其他具有外部效應的公共福利或服務,從而鼓勵和便利了私人投資,形成了一個較好的投資環境,促進了經濟增長。而持反對意見的認為,公共支出往往是生產率較低的,為融通政府支出而形成的高稅收又會對私人部門的消費和投資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必須縮減政府支出,才能保證經濟增長。當然也有人持兩者根本就沒有關系的觀點。
正因為存在諸多爭議,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許多學者對此展開了研究。以下,我們主要按照理論與經驗研究分類,對先前文獻進行綜述。
一、國外研究
(一)理論研究
首先,Arrow和Kurz(1970)在構造公共支出模型上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其構造的模型認為,消費者效用既是私人消費的函數,又是公共資本存量的函數;同時,設定所有政府投資都是生產性的投資,因而私人的生產也能夠從中獲益。這個模型遵循新古典傳統,公共支出僅僅影響經濟向穩定狀態(steady-state)增長的速度,但不影響穩定狀態中的增長率。
20世紀80 年代中期以來,隨著新經濟增長理論的興起,一些研究者試圖建立有關政府公共支出與長期經濟增長率之間關系的內生增長模型。Barro(1990)在AK模型基礎上,引人政府公共支出,構造了一個簡單的模型,其中公共支出是生產性的,并且與私人投資是互補的,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會顯著地影響經濟增長率。Barro和Sala-I-Martin(1991)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區分了公共支出的不同類型,指出,如果公共支出是由政府提供的競爭性的和排他的私人品,或者是政府提供的非競爭性的和非排他的公共品,則收取一次性的稅收比收取所得稅更好。但是,許多甚至多數公共支出提供的盡管是公共品,卻非常容易出現“擁擠”現象,即它們是競爭性的,但又在某種程度上不具有排他性,如公共交通設施、城市公用事業、法庭,以至國防、警察等均屬此類。對于這一類的公共支出,通常的稅收融通就不一定能夠達到最優。這篇文章體現了一個很重要的思想,那就是不能簡單地把公共支出歸結為公共品,在公共支出的問題上仍然存在著競爭以及與之相關的資源消耗。Devarajan、Swarrp和Zou(1996)提出在理論上把公共支出分解為生產性的和非生產性的,指出在最優狀態下,生產性公共支出與非生產性公共支出的比值應該取決于這兩項支出對生產 的貢獻度產出彈性之比。這篇文章指出,并不一定生產性的公共支出越多越好,關鍵要看其對總量生產函數的貢獻度,因此,有的國家盡管生產性的公共支出額度很高,但是經濟增長卻不理想。該文得出的漂亮的顯性結論為揭示公共支出何以在不同國家、不同時期對經濟增長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應進行了有力的論證,尤其是為揭示廣大發展中國家大量的生產性公共支出何以沒有帶來預期的經濟增長效應,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二)實證研究
第一類研究表明公共支出促進經濟增長。Barth和Bradley(1987)利用16個OECD 國家 1971至1983 年數據,發現真實 GDP 的增長與政府消費支出占 GDP 的比例負相關。然而,也有很多學者發現,公共支出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Ram(1986)利用 115 個國家 1960 至 1980 年的數據對政府規模、公共支出和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測算,發現政府消費性支出的系數為正,政府規模、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具有正影響,并且這種正效應在發展中國家更顯著。Schauer(1989)強調要區分政府消費支出和政府資本積累(如基礎設施建設)的不同作用,他的經驗分析表明,政府資本存量對生產率的增長具有正效應,但是政府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就要小得多。Devarajan、Swarrp和Zou(1996)利用43個發展中國家1970—1990年的數據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中央政府支出占GDP的比例對人均真實GDP的5年平均增長率具有正的影響。Miller和Russeck(1997)利用39個國家1975—1984年的數據回歸,發現政府支出的經濟增長效應取決于其資金來源。通過稅收增加財政支出刺激經濟增長 ,通過困債增支會阻礙經濟增長,這也大體上表明財政支出規模具有正的增長效應。Blanchard和Perotti(1999)使用美國1960—1997年的季度時間序列,Yuk(2005)使用英國1830—1993年的時間序列,發現公共支出對于經濟增長具有正的因果關系。Knoop(1999)在一個包含人力資本積累的內生增長模型中,對美國經濟進行了削減轉移支付、公共投資、公共消費、政府購買和財政總支出等5種政策實驗,發現削減公共投資占總產出的比重l個百分點,即使同時削減資本稅,在穩態情況下也會使經濟增長下降0.1%、福利減少1.5%;壓縮公共消費,如果同時減稅,也可輕微促進經濟增長,即經濟增長與公共消費占GDP比重負相關;全面按比例削減購買支出10%,降低了經濟增長和福利,除非同時削減資本稅,這時經濟增長率不變,而社會福利上升。因此,全面削減政府支出不能縮小政府規模的潛在增長和福利效應最大化。
第二類研究表明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有負效應。Grier和Tulloek (1989)的經驗分析表明,GDP的實際增長率與政府消費性支出比率顯著負相關,相反,政府的投資性支出(基礎設施建設等)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必要環境。Barro(1991)則根據98個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1965—1985年的數據 ,也發現了類似結果,并譴責政府過多地占用經濟資源,對資源配置起到了扭曲作用 。Easterly和Rebel(1993)利用1970—1988年100個國家的數據和1870—1988年28個國家的歷史數據發現:在所有財政變量都指其占GDP的比重時,公共交通和通訊投資與經濟增長正相關,但總公共投資與經濟增長負相關,教育投資與經濟增長正相關。Guseh(1997)使用59個發展中國家的 面板數據,Folster和Henrekson(1999,2001)使用23個OECD和其他高收入經濟體的面板數據,Dar和Khalkhali(2002)使用19個OECD的面板數據,均發現公共支出對于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負效應 。
第三類認為經濟增長與生產性支出的關系不確定。如Hulten和Sc儷ab(1991)的研究指出,沒有證據表明公共基礎設施對生產率的替代有正的效應;unnell(1992)和Gr艦lich(1994)的研究認為,公共投資中基礎設施的生產性效應并不確定。第三類認為,經濟增長與非生產性公共支出正相關、與生產性支出負相關。如Devarajan、S.aroop和Zou(1996)對43個發展中國家20年的統計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傳統的生產性支出在總支出中的比例與經濟增長負相關,發展中國家大量的生產性公共支出并沒有帶來預期的經濟增長效應。Kormendi和Meguire(1985)利用從1961到1980年47個國家的樣本,研究了宏觀經濟因素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得出經濟增長與勞動和投資直接相關,而真實 GDP 的平均增長率與政府消費支出占 GDP 比例及其增長率沒有顯著的關系。
二、國內研究
近年來國內對此研究也越來越深入。龔六堂、鄒恒甫 (2001)通過建立動態隨機模型把政府公共開支與經濟增長聯系起來,從而討論政府公共開支的增長與波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他們用1970—1994年90個國家的政府公共開支方面的數據為樣本,發現政府的資本性開支的增長對經濟增長沒有顯著的影響,經常開支可以促進經濟增長;而政府資本性支出與經常性支出的波動對經濟增長是負影響。莊子銀和鄒薇(2003)提出公共開支過程中存在著大量“調整成本”的概念,通過對中國公共支出與經濟增長進行時間序列和橫截面的經驗分析,發現由于公共支出的調整成本急劇上升,對經濟增長帶來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然而,郭慶旺等人(2003年)重點對公共支出結構進行探討,通過對財政生產性支出和財政非生產性支出的實證分析,認為政府公共支出總規模與經濟增長呈負相關,而政府公共支出中的生產性支出與經濟增長呈正相關。劉進等人(2004)則提出不同觀點,根據時間序列分析方法得出我國公共支出、公共投資對經濟增長有正向影響,且累積效應和相關滯后性較為明顯。莊騰飛(2006)通過對我國14個省區1991—2003年的面板數據實證分析發現,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而欒蓓蓓(2009)通過對山東省1994—2006年公共支出與GDP絕對額的數據分析,同樣發現公共支出對GDP有正向促進作用。
三、簡要評述
通過對目前檢索到的文獻的研究梳理可以發現,關于公共支出與經濟增長的理論研究大多發現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將起到正的作用。而在實證研究上發現的經過很不統一。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這些研究特別是國外的研究大多數進行的是國際比較。國家間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差異都很大,盡管是OECD國家,在回歸當中假設它們的同質性都是很強的預先假設,所以得出的結果差異較大,也跟此有很強的關系。并且相關研究大多采用面板數據,在時間序列上的回歸的方法選取,特別是對時間趨勢的假設都可能是導致結果不統一的技術原因。再觀國內之研究,除了莊子銀和鄒薇(2003)的研究,其他都得到了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產生了正的影響。這些研究對現實政策更具指導意義。一來,這些研究是對我國內部省份之間的取樣,國內的體制差異相對國家間就很小了,同質性假設能更加符合實際。二來,作為發展中國家,公共支出和經濟增長關系可能還與OECD國家不一致,這也更加本土化。
從實證的角度,隨著統計工作的越來越加強,更加期待更小范圍,即是市級層面,甚或縣級層面的數據產生,來進一步對我國公共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進行分析。這也將是此方面研究的一個突破口。
參考文獻:
[1] Arrow,K M.Kurz. 1970,Public Investment,The Rate of Return and Optional Fiscal Policy, John Hopkins University,Baltimore,MD.
[2] Barro,R.1990,“Government Spending in a Simple Model ofEndogenousGrowth”, Journal ofPoliticalEconomy 98,S103- 125.
[3] Barro, R., 1991, “EconomicGrowth in a Cross Section of Countries”, QuarterlyJournal ofEconomics 106.
[4] Barth, J., M. Bradley, 1987,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Spending on Economic Activity, working paper, Washington: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5] Devarajan, S., V. Swaroop, and H. Zou, 1996, The Composition of Public Expendi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37, 313-344.
[6] Esterly,W.,S. Rebelo, Fiscal Policy and Economic Growth: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2), 417-458.
[7] Ram, R. (1986) , “Government Size and EconomicGrowth:A new frame work and some evidence from cross - section and time series data”,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6 (1) .
[8] Stuphen M. Milier and FrankS.Russek:“Fiscal stluetues and Economic Growth: Interational Evidence”,1993.
[9] 龔六堂,鄒恒甫.政府公共開支的增長和波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J].經濟學動態,2001,(9) .
[10] 劉進,丁偉,劉軍民.關于公共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分析與實證研究[J].財政研究,2004,(3) .
[11] 欒蓓蓓.山東省公共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分析[D].濟南:山東大學,2009.
[12] 莊子銀,鄒薇.公共支出能否促進經濟增長[J].管理世界,2003,(7).
The research summary on the public spending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in domestic and abroad
QIAN Xiao-lin,LI Chen-zhao
(Shapingba school,South-west politics and law university,Chongqing 40031,China)
Abstract: Public spending and economic growth of the economists have been arguing. the public expenditure to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point of view, the government in economic growth in public spend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because it provides a lot of public and other external effects of the public welfare or services, so as to encourage and facilitate private investment into a better investment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opposing view, public expenditure is often with low productivity and reshape government expenditure for the high taxes will is private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create a negative impact, therefore, we must reduce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to ensure economic growth. of course, there is no relationship with the point of view.
Key words: public spending; economic growth ;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