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歐洲的數字銀幕從1529塊增至4693塊,同比增長近207%。3D數字影院從815家增至2374家,增幅近三倍;北美各大院線聯盟的數字進展亦是驚人,就連不太發達的拉丁美洲,影院的數字化也在持續推進——“3D已成為影院數字化的催化劑。”
2009年,3D影片《我的血腥情人節》(My Bloody Valentine)上映后,史蒂夫·維納(Steve Wiener)看到該片的票房報表后感覺情況有點異常。維納回憶說:“我看了看發行商,他說:‘怎么了?’我回答:‘這家影院每天的票房怎么總是相同的?’他說:‘史蒂夫,電影票每天售罄,每天的票房自然一樣多。’”
“這的確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史蒂夫·維納,英國影院巨頭Cineworld Group創始人兼CEO。
Cineworld Group擁有由英國電影理事會“埋單”的74臺數字放映機,作為回報,公司旗下影院必須播放一定數量的專業和藝術電影。
在《我的血腥情人節》之后,維納開始將旗下所有影院向全數字化改造。現在,Cineworld Group擁有的790塊銀幕中,有252塊是數字銀幕,同時,他們還在與英國另一重要放映企業Odeon UCI公司競爭,比拼誰會成為英國首家全數字銀幕的公司。
這兩家公司的全數字化改造并非個案,過去一年,全球影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著數字化改造。歐洲視聽觀察組織的數據:該地區2009年數字銀幕從1529塊增至4693塊,同比增長近207%;3D數字影院從815家增至2374家,增幅近三倍。
出于放映3D電影的考慮,過去一段時間,歐洲各家綜合多廳影院平均至少完成了1-5塊銀幕的數字化改造。這直接推動了歐洲放映市場數字銀幕數量成倍增加。
Odeon UCI公司是歐洲一家推廣數字影院的公司,執行副總裁德魯·卡薩(Drew Kaza)說:“在了解到《阿凡達》和《愛麗絲夢游奇境記》等3D巨制即將上映后,我們做了大量工作。”去年,Odeon UCI公司旗下的影院已覆蓋英國、德國、意大利、葡萄牙等歐洲許多國家。
派拉蒙電影公司國際部負責人安德魯·克里普斯(Andrew Cripps)補充說:“《阿凡達》的成功讓每個人都意識到,3D電影的市場前景有多么廣闊,影院肯定會采取行動。”克里普斯介紹,去年單是在美國以外地區,派拉蒙電影公司國際部發行的3D版《怪獸大戰外星人》(Monsters Aliens)的簽約影院就達到了1300家,而今年的《馴龍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則是在3900家影院上映,今夏上映的《怪物史萊克4》,他估計會有6500家影院放映。“據我們觀察,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里,放映3D電影的影院數量增加了五倍。”
全球影院正朝著數字時代邁進,北美自然也不例外。
僅次于DCIP的美國第二大電影院線聯盟Cinedigm數字影院公司董事長兼CEO布德·梅奧(Bud Mayo)說:“3D已成為影院數字化的催化劑。”
梅奧指出,數字化影院的優勢非常明顯,比如增加效率,以及“在真正的數字影院,觀眾可以享受到更清晰的畫面和更高品質的音響效果。最為重要的是,它還可以通過舉辦體育比賽、音樂會和商務會議這樣的活動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梅奧表示,屆時,他們將依據自身優勢建立一種新的業務模式,比如對相關系統進行維護、提供軟件升級、組建廣告網絡等。
全球范圍內還有其他許多類似于Cinedigm的聯盟,譬如歐洲的藝聯傳媒。
藝聯傳媒CEO霍華德·基達伊希(Howard Kiedaisch)說,在數字影院時代,小型放映商根本無力與大型院線運營商競爭。“為了達成虛擬拷貝費協議,我們花了兩年時間與電影公司談判,付出了很大努力,投入了很多資金。小型放映商自力更生的想法是不現實的。”
藝聯傳媒已對其位于荷蘭、法國、丹麥、德國等歐洲各國的院線進行了數字化改造。公司早在2008年獲就得了第一筆總值2000萬歐元的融資,用以對法國第三大院線Circuit George Raymond旗下影院進行數字化改造——Circuit George Raymond擁有400塊銀幕。不幸的是,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各國紛紛實行信貸緊縮政策,融資變得極其困難。基達伊希回憶,一年前摩根大通嘗試為稱得上是全球最大放映商的DCIP融資,但未成功。他說:“他們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放映商,卻搞不到錢。那段時間,DCIP在融資上都遭遇重重阻力,其他院線就更不用提了。”
DCIP最終在今年3月籌集到近7億美元的資金,“所有人都說,‘好了,他們做到了,我們也要嘗試一下了。’”不久后,藝聯傳媒與貝恩資本旗下的投資公司Sankaty Advisors達成為期兩年的數字放映協議,從該公司成功融資5000萬歐元。
基達伊希說:“經過五年的痛苦掙扎,我們終于迎來好日子。”
另一家數字技術先驅,德國的Film Ton Technik(FTT)公司的數字化進程則要曲折得多。過去50年,FTT一直在向影院提供放映機、音響設備、舞臺、座位及相關服務。今年1月,FTT將公司的控制權賣給了泛歐洲放映商XDC,后者籌集了1億多歐元用于影院數字化改造。
FTT總裁托馬斯·魯特格斯(Thomas Ruttgers)早在2000年的ShoWest電影產業博覽會上就見識了數字放映機的獨特魅力,他立即感覺到“傳統的35mm放映機將成過眼云煙”,但他沒去想這一過程需要多長時間。2003年,FTT公司在德國、英國等國安裝了1.3K放映機。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行業標準的確立,FTT公司又增加了2K放映機,最近則是索尼的4K放映機。
據魯特格斯估計,FTT公司擁有德國、比利時、荷蘭三國60%的數字影院市場份額,“我們的業務增長非常迅速。”
即便是在不發達地區,比如拉丁美洲,影院的數字化也在萌動。墨西哥最大放映商Cinepolis的首席運營官米蓋爾·米爾·埃斯帕薩(Miguel Mier Esparza)表示,拉美影院在數字化改造方面落后于亞洲和歐洲,“但拉丁美洲正以謹慎的態度發展數字電影。”埃斯帕薩表示,拉美地區目前共有2300塊數字銀幕,Cinepolis控制著其中的202塊。他說Cinepolis有實力完成旗下影院全面的數字化改造,并已意識到這么做的必要性和益處。據埃斯帕薩的介紹,目前,拉丁美洲的多數院線商都落后于Cinemark的數字化進程,不過,他認為這些放映商會迎頭趕上。據他預測,未來幾年,拉丁美洲的發行商將全部采用數字模式發行電影。 “我們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因為這是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