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管理會計對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的作用不斷增強。因此,本文描述目前我國企業管理會計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提高管理會計應用水平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 管理會計應用 問題 對策
一、管理會計在我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理論脫離實際,可操作性差。
現在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還僅局限于對國外著述的翻譯介紹,沒有很好地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現行教科書中列示的方法與技術,很多屬于純理論的探討,許多研究片面追求復雜的數學模型,如預測分析中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等,難以在實踐中運用, 因而出現了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問題。
2.研究領域狹隘,應用范圍缺乏廣度和深度
傳統的管理會計把目光聚集在企業內部的管理與動作上,只注重通過控制成本來完成管理會計的目標,沒有聯系企業所在行業的產業成本和市場競爭者的成本來分析找出自身的成本優勢或劣勢,對企業如何在產品市場上取得有利的競爭地位以及這種地位的可能變動更是沒有觸及,忽視決策信息的提供,尤其是對企業戰略性決策信息的需要缺乏考慮,已沒有立足長遠來分析問題。目前僅有部分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在基層工商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得到初步應用,許多有助于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提高微觀經濟效益的管理會計內容未進入應用階段,未能在現代企業的內部管理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部分管理會計內容盡管在實際工作中得到了應用,但還處在零星、分散狀態,彼此之間缺乏有機、緊密地聯系,尚未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管理會計信息系統。
3.缺乏對實踐的及時總結與推廣。
我國對管理會計的運用是在70年代末隨著管理會計的傳入開始的,有些 企業 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未及時將一些成功經驗加以總結,并采取措施進行廣泛、深入地推廣,致使直到今日,在實踐中應用管理會計方法的企業仍屈指可數。
4.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國一些企業很少運用管理會計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因為管理會計有些方法的應用是建立在較高管理水平基礎上的;要求企業內部機制比較健全,公司治理結構比較完善。然而,目前我國一些企業內部管理混亂,缺少健全的規章制度和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從而影響了管理會計工作的開展
5.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較低及企業經營決策者對管理會計重視程度不夠
(1)人員綜合素質較低
管理會計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關鍵是人的問題。然而,我國現階段會計人員的總體素質還比較低,突出表現為會計人員知識層次低,結構不合理,在專業教育方面層次低,缺乏實際工作的真正經驗,這嚴重影響了經濟水平對各方面會計人才的需要,降低了會計信息質量和傳遞速度,同時我國會計人員的職業水準不是很高,在會計披露上弄虛作假,造成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再加上管理會計本身對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就更高,這些因素均不同程度上限制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普遍應用。
(2)企業經營決策者對管理會計重視程度不夠。管理會計作為會計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向企業的經營決策者提供經營決策的信息,并協助當局進行正確的決策,如果企業的經營決策者只知道經營,不懂得管理,不會分析理解會計資料,就不可能利用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進行決策,從而使得管理會計在企業中難以普遍應用。
6.我國經濟體制不健全、法律體系不完善,使管理會計在實際用用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管理會計的執行必須要有一個完善的經濟體制環境,市場健全與否,反映的信號是否及時和有效,都對方法的應用產生重大的影響,目前我國已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以前計劃經濟的傳統觀念依然存在,這些都使得經營決策者在進行決策時更重視一些行政因素和社會影響因素,而不能重視管理會計所提供的信息,從而造成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不能普遍應用,同時,我國現階段的金融體制、價格體制還不夠完善,使得管理會計的實際運用中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從法律方面說,目前我國的法律體系是不健全和不完善的,尤其是經濟法律還不健全,這些法治的不夠健全、不完善使得管理會計在給企業提供經營決策的信息的有用性、相關性方面大為減弱,再加上執法上的不規范使得管理會計在企業中運用缺乏一定的保證。
二、如何做好我國管理會計應用的對策
1.及時總結經驗,廣泛開展“案例研究”,走理論和實踐結合之路。
管理會計是否能在實踐中得到有效的推廣和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如何及時地將實踐中的成功經驗進行科學系統的歸納、總結、整理、提煉,然后在有關部門的指導推動下,在企業中開展廣泛的“案例研究”,使一些實用、有效的方法很快得到推廣和應用;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成果,并從中找出管理會計發展的客觀規律,以適應企業經營機制轉變的需要,最終有利于管理會計的應用。
2.學術界積極參與、建立合理的管理會計體系
學術界將管理會計的研究成果及時應用到企業的實踐中,指導管理會計實踐。企業為學術成果提供試驗場所,并能促進管理會計的實際應用,管理會計的實踐又反過來有助于提升管理會計的理論,形成理論、實踐交替上升的良性循環。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首先要處理好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聯系與矛盾問題;其次可以大量吸收高等數學、數理統計等技術方法,不斷融合到管理會計的概念體系中去,使之系統化;最后成立專門的管理會計研究組織,使之規范化;在管理會計理論研究中需要會計理論和實務工作者攜起手來,共同攻關,共同推進和發展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的潮流,營造出中國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
管理會計的應用需要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有利于管理會計的推廣及應用。構建我國企業文化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培養職工的群體價值觀,塑造企業精神。(2)給職工自我發展的空間,激發職工的主人翁精神。(3)以人為本,提高人員素質,融合東西方管理經驗。
3.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培養企業領導者的管理會計意識
在知識經濟的條件下,管理會計人員的職能大大擴展,要求管理會計人員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會計人員隊伍,才能架起一座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的橋梁。應做到:其一,加強會計人員文化素質教育。要將學習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不斷提高職業判斷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二,加強會計人員法制教育,增強法制觀念。其三,繼續加強管理會計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切實抓好會計人員的后續職業教育。
提高管理會計的應用水平,企業領導已經成為最為關鍵的因素。如果企業領導沒有一定的管理會計意識,他們將不會考慮會計人員在預測、決策、規劃和控制中的作用,即使會計人員水平再高恐怕也難以發揮作用。因此就應建立一定的社會約束機制,甚至于以一種行政手段促進企業領導層重視管理會計應用。
4.完善內部管理制度
管理會計有些方法的應用是建立在較高管理水平基礎上的,因此;要求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完善,企業內部機制比較健全,公司治理結構比較完善,從而有利于管理會計工作的開展。
完善內部管制度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制定公司章程,嚴格按公司章程制定的履行職責。其二,企業內部規章制度建設要堅持以下四項基本原則:一是嚴密性原則,二是可行性原則,三是無偏袒原則,四是時效性原則。其三,企業須建立良好的激勵與約束機制。一是職員對企業經營者的約束關鍵在于職員持股,也就是說職員只有將自身的利益與企業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情況下,職員才會真正關注經營者的行為,企業經營者也才能真正正視職員的建議與要求。二是經營者自我約束。要讓企業經營者感到在經營者位置上能充分體現自身的價值,使其十分珍惜自己的崗位。
5.建立健全經濟體制,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良好的環境給予支持,因此應加快健全金融體制、價格體制,為企業提供一個公平、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只有當市場是健全的,市場提供的信息才及時有效,才能為管理會計的方法應用提供堅實的基礎。企業需要努力減少影響企業管理部門決策的行政因素,按照市場規律進行自主決策。在完善相關法律方面,需要加快相關法律法規的修改或制定,出臺管理會計準則,對目前我國管理的實際加以指導和規范,只有這樣才能為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的、自由競爭的法律環境,減少或杜絕會計虛假信息。
參考文獻:
[1] 郭延琦:《對管理會計在企業中應用的思索》。北方經貿, 2006,(2)
[2]潘曉曼:淺析我國管理會計運用不利的原因及其解決的途徑[J].南昌 教育 學院學報,2005(1).
[3]包天銘:試論戰略管理會計[J].商業時代,2006(1).
[4] 潘飛 文東華:《實證管理會計研究現狀及中國未來的研 究方向》,《會計研究》, 2006年 02期
[5]王建勝 朝來東:《知識經濟下管理會計的應用和發展》,《北方經濟報》,2007年8月2日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