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過去幾十年中,國外商業銀行大力發展中間業務,使中間業務收入成為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我國商業銀行對中間業務的收費剛剛起步,中間業務平均收入還占不到總收入的 10%,中間業務收入的擴展還有巨大的空間。本文從發展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意義出發,分析了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的現狀,最后對發展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商業銀行 中間業務 策略
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在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的基礎上,利用技術、信息、機構網絡、資金和信譽等方面的優勢,不運用或不直接運用自己的資產,以中間人(代理人)的身份接受委托為客戶辦理收付、咨詢、代理、擔保、租賃和其他委托事項,提供各類金融服務并收取傭金、手續費、管理費等費用的經營活動。中國人民銀行在2001年6月21日出臺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明確了中間業務的概念,即中間業務是指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形成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
一、發展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意義
1.滿足了個人理財的需求。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個人金融資產規模日益龐大,銀行個人理財服務也日趨成熟。除了個人理財,個人客戶對于保險代理、資金交易、資產管理、財務顧問、資信調查等方面的需求都希望得到滿足。
2.加強了銀行與證券、保險等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一方面,非銀行金融機構需要借助銀行的服務;另一方面,在分業經營的體制下,任何一家金融機構都無法獨立滿足客戶全方位的投資理財需求。不同類型的金融企業合作可以提高對客戶的服務水平,降低服務成本。
3.分散了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發展中間業務,可以使銀行原有業務的陣地更加鞏固,作用發揮得更加充分。實踐證明,銀行各項業務具有相互滲透、 相互促進的特點,中間業務與資產、 負責業務的關系也是如此,也有利于改變銀行的資產收入結構,分散銀行的經營風險。
二、我國商業中間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金融業分業經營的政策限制了中間業務的發展空間。
中間業務大多產生于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交叉經營領域。而這些領域正是具有高經濟附加值和創新潛力的領域,也是目前國際性大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近年來我國在經營混業方面的呼聲日漸高漲,但是分業的大框架并沒有改變,中間業務的開拓受到法律法規的限制,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
2.信息不對稱影響了中間業務的盈利空間。
雖然我國銀行中間業務產品總體上差別不大 ,但由于歷史原因各商業銀行在機構網點布局、 數量和人才的引進培養、 產品的開發、 技術改進的資金投入等差異較大,國有商業銀行許多中間業務產品還是有差異的。同時 ,對于高附加值的新中間業務產品 ,由于商業銀行宣傳不夠或過度 ,客戶對產品的功能、 成本收益等情況不清楚 ,會降低消費意愿。
3.中間業務品種少、層次低、品種結構欠合理。
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以傳統的結算、代理等低風險、同質化、勞務性業務為主,這類中間業務約占中間業務種類的60%。投資融資類及衍生金融產品類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中間業務,由于受國內分業經營指導原則的限制,基本上沒有開展。
4.中間業務人才資源、 服務手段尚待加強。
中間業務的開拓和發展需要一大批知識面廣、 業務能力強、 懂技術、 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尤其需要具備金融、 法律、 財會、 稅收、 工程、 企業管理、 計算機、 市場營銷等專業知識的中高級人才。以電子通訊和計算機為中心內容的金融電子化是中間業務發展的技術依托,而我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技術服務手段則相對落后,較難做到信息及時傳輸及實時歸納處理,開展網上銀行業務,大多是開展宣傳攻勢,實質操作內容不多,難以與國外網上銀行業務相比,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有差距造成的。同時國內各家銀行硬件、軟件開發方面互不兼容,現有技術不能滿足全國性跨行通兌、大面積網上支付和客戶資料實時查詢等市場需求。
三、發展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策略分析
1.進一步加強與銀行、保險、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之間的同業合作,拓展中間業務發展空間。
金融機構一般具有資金量大,相互間可進行優勢互補的特點,因而各商業銀行都高度重視并努力發展金融同業業務。目前各商業銀行從總行到分支行,都已在不同層面與多家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不同程度的業務合作。商業銀行應進一步與國內金融機構加強在支付、結算、代理等方面的合作,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優勢互補,并從機構、人員配置、培訓、資金和技術投入等方面進行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以形成發展合力 ,共同促進業務發展。
2.建立完善的客戶評價制度,根據不同客戶群體,創新中間業務產品,形成規模效應。
我國目前國有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產品如前所述,規模小、 產品單一、 個性化不強,從而使其消費群體不大。消費群體不大反過來又影響了中間業務收入,收入少,再投入的空間就小,投入小,發展的速度就慢,這樣惡性循環不利于中間業務發展。因此,進一步強化客戶細化,努力擴大使用銀行中間業務產品的客戶群體,是大力發展該業務的前提,各國有商業銀行在這方面應加大投入。
3.注重人才培養,提高專業人員素質。
開展中間業務對專業人員的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應加強對中間業務人員的培訓,嚴格上崗標準,提高中間業務服務水平,確保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使銀行最大限度的防范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在監管人員的培訓上,應采取多種方式,挖掘國內外資源,加大對監管人員進行知識更新和技能培訓的力度,不斷提高監管的專業化水平,以適應金融創新對監管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衛東:淺析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創新[J].金融實務,2004(2)
[2]華新:中間業務發展的障礙與對策建議[J].金融參考,2002 (2)
[3]段元鵬: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發展探討[J] .濟南金融,2002(1)
[4]李志成:商業銀行中間業務[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
[5]戴相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