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事變更原則無論是在英美法系還是在大陸法系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合同法中關于合同之債效力的原則。我國目前,理論界對于情事變更原則的研究成果中,對于其構成要件、法律效力等內容基本沒有爭議,但是對于其適用范圍的研究需要進一步深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把關注的目光更多的投向情事變更原則的適用范圍上,對其做準確的界定,從而控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審慎適用情事變更原則,使制度能夠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關鍵詞] 情事變更 合同受挫 交易基礎 范圍
所謂情事變更原則,是指“合同成立以后客觀情況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屬于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于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或者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請求法院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法院應當根據公平原則,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變更或者解除?!?/p>
在英美法系,合同受挫原則適用于合同法領域,由此形成合同挫折的理淪和審判實踐。英美法系對合同受挫的適用范圍分為三類:
1.履行不可能。在英美法上,合同履行不能是合同受挫的一種基本情形。它包括以下幾種情況:①某特定物毀損:某特定物買賣協議,非基于任何一方當事人的過錯,在風險移轉至買方前毀損,則合同可能因此受挫。但特定物部分毀損,尚未完全使合同的目的受挫,在這種情況下,合同受挫的效力不能及于整個合同,僅僅是不能履行的合同部分受挫解除。②死亡或喪失履行能力:規定由某特定人履行的合同,如雇傭合同等,任何一方當事人死亡,均導致合同受挫失效。另外,合同也可能因第三人的死亡或喪失能力而受挫。③不可獲得性:如果對于契約履行來說,某人或某物不可獲得,這時盡管該物或人并未毀損滅失或死亡或永久喪失能力,但是由于其超出當事人控制的一些原因,該合同仍可因此受挫解除。④履行方法不能:合同約定的履行方法失效導致合同無法履行時,則合同受挫解除。⑤非法:合同因意外履行而變得非法也可以引起合同受挫,在意外非法的構成因素中,除了戰爭爆發影響合同履行外,政府權力也可能會阻止合同的履行,從而導致合同受挫。
2.履行不現實。從商業角度來說,履行不現實導致了履行契約非常困難,但尚未達到履行不能的地步。美國《統一商法典》第615條列舉的情況有,“由于諸如戰爭、貿易禁運、當地谷物欠收、無法預見的主要供貨渠道停產、或其他類似的意外情況,導致原材料或供應嚴重短缺,從而使賣主的履約費用大幅度上升……”
3.目的落空。目的落空是指意外事件的發生使對方的履約對當事人變得沒有價值。在具體適用上,合同目的受挫是否使當事人獲得免責,英美兩國法律卻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德國交易基礎制度,最主要的適用領域是債權關系,尤其是雙務合同,此外也可適用于單務合同如保證或消費借貸。在債法以外,也可適用于婚姻或繼承等領域,還可適用于公共征用補償金、行政行為或法院裁判所形成或確認的法律關系。但與契約的法律性質及目的相矛盾的,不能適用。未成立的法律行為,沒有法律行為基礎,所以不能構成交易基礎障礙;但是如果合同已經履行完畢,卻可主張其交易基礎事前并未具有或已經喪失。即使法院判決之后,仍可進行必要的契約調整。但是,如契約或法律本身就某種情事的變化,約定了法律效果,則沒有適用交易基礎制度的余地。另外,根據誠實信用所制訂的特別法規,在其就某種事項有明文規定的范圍內,排除法律行為基礎制度的適用。
在日本,情事變更原則同樣主要適用于契約,另外,日本民法典第880條規定:“扶養義務依協議或審判確定后,發生情事更時,法院可變更或撤銷原來的協議或審判。”
在我國,關于情事變更原則的適用范圍,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見。那么究竟是只適用于合同領域還是可以向其他領域擴展適用呢?當今世界上,多數國家認為情事變更原則只適用于合同之債,如意大利、希臘、匈牙利、南斯拉夫、香港、澳門。少數國家和地區認為情事變更原則不僅僅適用于合同之債,臺灣便持此種立法觀點。史尚寬先生認為,“情勢變更對于法律行為無論是契約還是單方行為都有適用,但在雙務契約中適用最多,在親屬法和繼承法中也有適用。在物權法中,對于因物權關系所生的債權關系情勢變更雖然也有適用,但不適用于物權契約.這是因為物權的設定、轉移,以當事人的合意及登記或交付為必要,在法律效力發生以前,沒有發生情事變更的余地?!惫P者認同此種觀點。此外,在區分情事變更適用范圍方面,筆者主張借鑒其他國家的一些做法,對其加以類型化。因為在中國民法應對合同締結后情事變動的理論、規定及制度遠不只是情事變更原則,還有不可抗力規則、不安抗辯制度、贈與義務免除或贈與的撤銷等規定。
綜上所述,“情事”的范圍不宜過大,也不宜過小。如果情事的范圍過小,無法發揮情事變更原則的功能。如果過大,則會造成情事變更原則的濫用,產生嚴重的后果。因此,只有準確界定情事變更原則的適用范圍,才符合立法者的目的,從而使該原則在我國司法實踐中正確適用。
參考文獻:
[1]王利明:中國民法案例與學理研究 #8226;債權篇[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林誠二:民法理論與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3]孫美蘭:情事變動與契約理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4]杜景林 盧湛:德國債法改革[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5]韓世遠:情事變更原則研究以大陸法為主的比較考察及對我國理論構成的償試[J].中外法學,2000.(4)
[6]喬 松 吳津:簡論我國立法確立和完善情勢變更原則的若干問題[J].決策探索,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