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兩個方面對生產性服務業與集群制造業關系加以闡述,分別是生產性服務業提升集群制造業競爭力和生產性服務業與集群制造業的互動關聯。最后提出了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關鍵詞] 生產性服務業 集群制造業 競爭力
一、引言
生產性服務業作為服務業的重要組成本分,它與消費性服務業的概念是相對而言的。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生產性服務業引起了越來越多的學者的關注,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給出了自己關于生產性服務業也得理解。本文認為生產性服務業是指被其他商品和服務的生產者用作中間投入的服務,包括金融、保險、法律、會計、管理咨詢、研究開發、市場營銷、工程設計、產品維修、通信、物流等。集群制造業是制造業中特殊的單元,是指特定的產業集群中制造企業,是產業集群中的主要的構成元素。
生產性服務業與集群制造業相互作用,互惠發展。兩者的作用機理主要從分工理論、價值鏈、生物群落理論和共生理論等方面加以探討。本文通過國內外關文獻的綜述,為進一步研究生產性服務業與集群制造業關系提供理論依據。
二、生產性服務業與集群制造業關系研究概述
生產性服務業與集群制造業作為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個體,為了各自的利益,獲得同類共享資源和異類資源互補,使兩者內部或外部的直接或間接的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進。
1.生產性服務業提升集群制造業競爭力的研究
Geo指出,制造業企業的內部技術缺陷促使企業對相關服務的需求必須通過外部購買來實現,從而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Grubel和walker、Dnnie1s和Hitchen研究認為,有效率的生產性服務業是制造業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競爭力的前提和保障。劉志彪指出,現代生產者服務業是現代制造業競爭力的基本源泉。王保倫研究表明,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有助于地區制造業生產率提高。顧乃華進一步指出,市場化程度越高的地區,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關系越突出,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越有利于制造業競爭力提升。唐飪嵐認為,生產性服務業對提高上海制造業產.附加值具有決定性作用。高傳勝研究表明,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能夠實現國內其它地區難以實現的集群制造業大量積聚與良好發展,是由于上海相對發達的生產性服務業的支撐作用。
2.生產性服務業與集群制造業的互動關聯研究
Francois、Diaz指出,技術變化引起的“垂直分離”促使服務在新的社會地域分工中獨立出來,增強了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的相互依賴。Hansen認為,制造企業的生產創新引發生產性服務業的過程創新,生產性服務需求又引致制造企業的生產創新。呂政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階段劃分為種子期、成長期和成熟期,探討不同發展階段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的互動關系。陳憲、鄭吉昌認為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之間并非簡單的分工關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共同發展的動態內在聯系。于驚濤,李作志,蘇敬勤對東北地區裝備制造企業技術外包共生關系強度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運用共生理論研究了制造企業與其重要技術外包服務商之間的共生關系主要受到外包服務商的服務能力、本地中介機構能力、本地技術支持能力和信息共享能力的影響。唐強榮,徐學軍從生態學共生的視角分析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企業的共生,建立了“緊密工作”和共生績效關系的概念模型。張長森等從專業分工與服務外包、價值鏈角度來剖析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互動機制,可得到兩者互動共生關系,制造業的發展能夠帶動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而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反過來促進制造業的升級。
三、研究不足與展望
在研究生產性服務提升集群制造業競爭力方面,從理論研究到定量的數量研究,已經有深入的研究。生產性服務業與集群制造業的互動關聯方面,研究還比較少,特別是基于共生理論的研究,基本停留在定量分析階段。就一步的研究可以從共生理論視角,研究兩者之間協同共生,進一步探討兩者共生模式的演變,定量地不同的共生模式下,哪些因素影響兩者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Geo W. The growth of 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ies:sorting through the externalization debate[J]. Growth and Change, 1991(22):118-141
[2]劉志彪:發展現代生產者服務業與調整優化制造業結構[J].南京大學學報,2006,(5):47-55
[3]王保倫 路紅艷:生產性服務業與地區產業競爭力的提升[J].經濟問題探索,2007,(7):11-15
[4]唐鈕嵐:國際化大都市與生產性服務業集聚[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11):64-65
[5]高傳勝 劉志彪:生產者服務與長三角制造業集聚和發展—理論、實證與潛力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05,(8):35-42
[6]呂政 劉勇 王欽: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戰略選擇—基于產業互動的研究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06,(8):5-12
[7]于驚濤 李作志 蘇敬勤:東北裝備制造業技術外包共生強度影響因素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8:(4):117-122
[8]張長森 楊振華:基于共生機理的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互動研究 [J]. 南昌大學學報, 2010, 41(3): 71-74
[9]唐強榮 徐學軍: 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共生與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 [J]. 運作管理, 2009, 21(9): 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