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分析基于價值鏈的企業財務管理的特點,提出了基于價值鏈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構建的基本思路,即以系統原則、速度原則和競爭原則為導向,從構建企業財務管理的主體、目標、范圍、內容和方法入手,構建適合我國企業的基于價值鏈的財務管理模式。
[關鍵詞] 價值鏈 財務管理 模式
一、價值鏈的相關理論及與財務管理的結合
價值鏈理論最初是由美國學者 Michael E. Porter 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的。他認為企業的價值鏈包括其價值生產作業的整個過程,是許多與戰略性相關的活動組成的鏈條。價值鏈管理是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注重價值鏈上各企業間的協作,把不同企業的資源和市場等要素集合起來使整個價值鏈的價值最大化。它強調將企業的內部資源和外部市場組合優化,建立起企業長期穩定的競爭優勢,同時也要明確自身在整個價值鏈中所處的位置和自己的優勢及劣勢,從而正確制定自身發展戰略。
價值鏈理論經歷了近30年的發展,已經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為在動態環境下企業的戰略、營銷和財務管理等活動提供了有利的理論依據和分析方法。作為企業管理中樞的財務管理更與價值鏈理論緊密結合,形成了全新的企業財務管理理念。同時價值鏈管理的目標是為顧客和企業自身創造價值增值,而財務管理的目標也正是企業價值最大化,二者在目標上不謀而合。
二、基于價值鏈的企業財務管理的特點
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經歷了不同發展階段的表述,目前企業價值最大化理論被廣泛認同,但卻同利潤最大化和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一樣,都局限于企業內部管理和靜態的研究方式,基于價值鏈的財務管理則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這種局限,它主張從動態和系統的角度開展對企業價值流和產權關系的研究,使企業盡可能在不確定的各種環境下適應變化,關注企業對未來市場的適應性,并提高價值鏈上各主體的利益。基于價值鏈的財務管理理論認為:為顧客創造最大價值與企業價值最大化是統一的,實現了顧客價值最大化,才能保證企業價值鏈上各主體的利益,從而最終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最終實現整個價值鏈價值最大化。正是由于價值鏈理論的存在,使得企業的財務管理由傳統的注重內部經營管理轉變為在戰略角度上將企業所在的價值鏈視為一個整體進行調整和控制,擴大了財務管理的主體范圍。
正是由于基于價值鏈的企業財務管理將企業自身的財務管理目標即企業價值最大化與顧客價值最大化聯系在一起,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更強調價值鏈上各主體重新認識競爭的內涵以及整個價值鏈系統組合成戰略聯盟的必要性。
三、基于價值鏈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構建
為了更好地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效益,穩定并提高價值鏈上各主體的價值,需要在堅持系統性原則、速度原則和合作原則的指導下構建合理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所謂系統性原則,是指企業應注重適應環境的變化,強化以主體企業經營活動為核心的企業群整體利益滿意化的理財原則。速度原則要求速度創新和速度競爭,實質上反映的是一種建立在競爭基礎上的時間價值。有效的時間管理能創造速度價值,提高服務質量,增加顧客和自身價值。從價值鏈角度分析,速度原則就是通過再造企業流程擴展面向顧客的適應性,充分重視時間因素。合作原則則是一種平衡與協調,強調企業應充分認識自身資源的局限性,可以通過與價值鏈上其他企業的合作,鞏固核心業務,拓展非核心業務,從而變得更有柔性,更能適應變化的競爭環境。基于上述原則,一個完善的基于價值鏈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積極的思考。
1.財務管理主體的構建
基于價值鏈的企業財務管理不再將財務管理單純地視為企業內部的管理活動,而是將企業與價值鏈上的其他利益主體作為一個創造價值的整體。這個價值創造整體內有核心企業,核心企業通過對自身與價值鏈聯盟企業之間的鏈接關系,在考慮自身利益的同時也要考慮價值鏈聯盟企業的利益,為構建和優化價值鏈服務。同時,核心企業也要加強與價值鏈聯盟企業之間的競爭與合作,通過降低交易成本等手段實現資本的快速循環,獲得最大的價值鏈增值,為顧客和自身價值最大化服務。強調價值鏈上核心企業的作用,并非意味著核心企業控制價值鏈上其他利益主體的財務管理政策,而是要通過積極的政策配合和適度的競爭規范各利益主體的財務管理目標、范圍、內容和方法,構建使整個價值鏈增值的財務管理模式。
2.財務管理目標的重述
基于價值鏈的財務管理注重將顧客價值最大化與企業自身價值最大化的目標相統一,為了更好地實現整個價值鏈的價值最大化,需要價值鏈上各企業都能剔出無效耗費,使每一個環節增值達到最大化,為整個價值鏈提升競爭力,并且保證價值鏈上各聯盟主體利益的最大化。只有價值鏈上包括核心企業在內的各主體價值最大,才能保證價值鏈整體的穩定和競爭力的不斷提升,為各利益主體同時也為價值鏈的增值提供穩固的前提保障。
3.財務管理范圍的構建
基于價值鏈的企業財務管理將傳統的基于企業內部管理的財務管理范圍拓展到整個價值鏈,強調建立價值鏈聯盟,聯盟內各企業通過信息共享、利益雙贏和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最優化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策略。凡是價值鏈能觸及的環節都應被納入到企業財務管理的范疇,從單純的企業內部管理拓展到企業外部的價值鏈整體優化,聯盟內企業能從更高的戰略角度為實現整個價值鏈的增值重新審視自己,完善自身。
4.財務管理內容的構建
財務管理工作包括財務預算、財務分析、財務控制和業績評價等內容。基于價值鏈的財務管理應該在這些方面都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和顧客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進而實現整個價值鏈價值最大化。
基于價值鏈的財務預算要充分審視企業在價值鏈中的地位以及其他業務伙伴的財務狀況,根據對以前各期價值信息的分析和對同行業企業相同業務流程價值信息的分析,以及企業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制定全面財務預算和各部門的財務預算,提升對財務危機的規避能力和應對能力。
基于價值鏈的企業財務管理要求企業在分析內部和外部價值鏈以及競爭對手價值鏈的前提下,確定自己在價值鏈中的相對優勢,分析企業價值鏈各環節的價值增值。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有利于企業價值最大化和顧客價值最大化進而實現整個價值鏈價值最大化的決策。
基于價值鏈的企業財務管理應實現價值流與實物流的互動、集成和統一,管理者可以借助適時的內部財務報告體系和財務分析數據庫,及時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反饋信息,掌控趨勢發展,提出前瞻性的財務建議。
基于價值鏈的企業財務管理應改變以往的僅從費用控制角度和價值增值角度進行的單一的評價方法,強調決策者要有效地認知企業內部價值鏈流程的個別功用與價值鏈整體績效的關系,正確劃分企業內部價值節點,對企業整體利益在價值鏈節點進行科學的分配,以達到激勵和約束的目的。
5.財務管理方法的使用
基于價值鏈的財務管理方法不應局限于傳統的財務分析方法,還應注重一些多樣性、靈活性、應用性和綜合性的方法,比如綜合計分卡和競爭博弈法等一些非財務管理的方法也可以用來進行財務管理的分析和評價。
四、結論
基于價值鏈的企業財務管理能夠使企業重新認識自身與環境,能夠使企業的各項決策站在戰略發展的高度為實現財務管理的目標服務。一個科學合理的基于價值鏈的財務管理模式應在系統性原則、速度原則與合作原則的框架下對財務管理主體、目標、范圍、內容和方法加以完善和改進。
參考文獻:
[1]李璟:基于價值鏈的財務管理框架[J]. 財會通訊,2007(11):32-33
[2]連宏玉:基于價值鏈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9(11):107-108
[3]周駕華:對價值鏈財務管理目標的探討[J].經濟與管理,2004(7):59-60
[4] 陳學玲:基于價值鏈管理的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探究[J].財會研究,2008(14):47-48
[5]蔡世強:基于價值鏈的財務管理問題探析[J].管理觀察,2010(1): 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