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原始憑證失真是指由于原始憑證的不規范、不正確填寫或原始憑證的造假而導致原始憑證所承載會計信息與經濟事實不符的現象。原始憑證造假的手法多樣,出現原始憑證失真現象的原因也是種類繁多。本文從理論分析角度對原始憑證失真現象產生原因進行了探究,提出了一些改進的意見和解決辦法,其目的是使人們認識到原始憑證在經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杜絕原始憑證失真現象的再次出現
[關鍵詞] 原始憑證 失真 會計信息 報銷制度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日趨復雜,原始憑證從內容到形式越來越繁雜,它的失真問題一直困擾著會計工作者,這在會計界是一個頑癥。現如今,在會計事務工作中已經難以見到十分規范的原始憑證。我國會計原始憑證失真現象在當前經濟社會中尤為普遍,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從新《會計法》實施以來,雖然會計信息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但作為會計信息原始資料的原始憑證的失真現象并沒有得到良好的遏止,造成了國家財產的極大損失。因此,如何杜絕會計原始憑證失真現象的發生是目前會計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原始憑證失真情況概述
1.原始憑證失真的表現
(1)原始憑證不完整,原始憑證的填寫不完整,憑證各項要素的填制不按會計基礎規范的要求,按順序、逐欄、全聯一次性套寫。漏填、少填、不填現象較為普遍。
(2)原始憑證不真實,一是會計原始憑證填寫的經濟業務項目與實際發生的項目內容不符。二是經濟項目內容與發票使用范圍、經營范圍不符。既給會計監督制造了難度,又難保會計信息的真實度。
(3)原始憑證不合法,一是使用過期作廢發票及收費收據等;二是不按規定同時全聯次地復寫開據發票,而是按各自需要大頭小尾地開據各聯次不統一的票據,造成支出方實際支出少,卻以“大金額”票據列報,收入方實際收入大,卻以“小金額”的票據列收入賬。雙方從中各得其所,從而達到鯨吞公款、偷稅漏稅的目的;三是違規編制虛假的自制原始憑證
2.原始憑證失真的手法
(1)私費公報,一些商品經營者為了追求“回頭客”以賺取最大利潤,用虛假的原始憑證做掩護,大肆進行“權”、“利”交易。
(2)少支多報或多收少記,這是指支方少支多報,收方多收少記。
(3)改變資金用途使用公費行賄。
(4)假借正當名義公費報銷。
(5)用其他真實業務發票頂替。
二、原始憑證失真的原因分析
從會計產生的那一天起,客觀上就存在著原始憑證的失真問題,尤如人的生命從誕生的那天起就面臨著疾病的侵襲一樣。原始憑證的失真,給社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也給經濟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原始憑證失真有以下幾個原因:
1.制度建設不能與時俱進,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有不少財務報銷制度的規定嚴重滯后,導致在財務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報銷事項。從報銷的范圍看,一些經濟生活中非支不可的開支卻不能列支,可以列支的又不一定全部顯得那么必要。財務報銷制度建設滯后,不能及時適應新的經濟形式而對有些報銷事項的范圍或標準予以修改或調整,給票據失真、造假提供了溫床,有了可乘之機。
2.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會計的一個重要職能是監督,財會人員依據國家的財經法規制度和單位的內部管理制度來對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進行會計監督,監督者本身的工作責任心、職業道德等因素對監督質量起著很大作用,但是我們在工作中也清楚地看到,內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對加強會計監督,防止失真的原始憑證流入或流出,也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從媒體報道的經濟領域犯罪案件來看,很多是鉆了單位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空子,如崗位輪換制度,內部牽制制度、稽核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等。
3.會計核算管理方法滯后,突出的一點就是“事后監督”的不得力。現實工作中,財會人員很難去對各項業務進行過程的控制,也就是很難對經濟業務發生的過程進行監督,諸如簽訂合同的過程,商品購進、驗收、領用各環節的工作,因為種種原因,財會人員不可能去觀察、監督,所以絕大多數的經濟業務只能是“木已成舟”后再行“事后監督”之職。
4.發票的報銷范圍隨意擴大,報銷范圍隨意擴大,公私不分,私費公報。
三、解決原始憑證失真的幾點對策
原始憑證失真的問題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它不僅影響到了經濟建設,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進步,它既反映出整個經濟環境不健康的方面,又反映出政策的某些薄弱環節。在當前形勢下,我們必須采取以下有效措施來解決相關問題。
1.堅持與時俱進的發展觀,定期及時地改進制度,加強財務管理。從實際工作中總結經驗,逐步完善財務制度的建設。要與時俱進,堅持每年修訂,及時堵住財務報銷制度的漏洞,防止新問題產生更嚴重的危害。
2.改進和完善財務報銷制度,財務報銷制度是財務報銷工作的依據和標準,沒有財務報銷制度就無法照章辦事。因此,建立健全內部財務報銷制度是各單位搞好財務報銷工作的重要環節,應引起各單位領導的高度重視。首先,財務報銷制度的建設應遵循穩定性和動態發展相結合的原則,既要考慮制度的剛性和嚴肅性,也要考慮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既要考慮制度在一定時期的穩定,也要考慮制度適應新形式與時俱進的問題。要按照市場經濟條件下新的情況,不斷調整過時的報銷標準,防止低標準下變著花樣搞報銷。其次,完善與財務報銷相關的措施,注意與各項相關制度的銜接,避免執行的混亂,逐步建立科學的財務報銷制度。
3.實行逆向審批制度,即原始憑證先由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對其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進行審核、確認,再由單位負責人或分管財務的領導簽批報銷。這樣,會計人員可以發揮業務特長,從源頭上堵塞違規票據入賬,為領導簽批把好第一道關,變“事后監督”為“事前監督”,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提高辦事效率,規范會計基礎工作,切實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4.建立費用限額報銷制度,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踐證明,多種形式的包干承包體制是提高生產與經營效益的有效途徑,目前國家財政資金大多實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補”的管理體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可以肯定,將“包干承包制”引入單位財務報銷體制,必將抑制財務報銷中的弊端,提高經濟效益。國家行政和事業單位的公用支出,可建立費用定額和開支標準,實行限額報銷,超支自理的報銷機制,能包干的可根據工作任務和費用定額包干報銷,不能包干的可實行限額報銷,在限額內實報實銷,超限額的開支不能報銷。對人員支出,嚴格按照國家開支規定執行。
解決原始憑證的失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從法律上、制度上以及技術上對其進行防范,同時還要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這樣才能保證原始憑證所反映會計信息的客觀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除此之外,還要進一步健全財務報銷制度,它作為徹底消滅當前原始憑證失真現象的有效途徑,我們應該遵循穩定性和動態性相結合的原則,重點突出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時要適應新形勢,做到與時俱進,在實踐中逐步建立起科學、合理的財務報銷制度。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遏制原始憑證失真現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姜云菊:會計原始憑證失真的分析及管理[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07(3)
[2]黃麗容:論報銷憑證失真與財務報銷制度缺陷[J].會計之友,2008(2)
[3]鄭 義:論原始憑證的失真及對策[J].教育財會研究,2007(2)
[4]杜振宇:現行財務報銷制度的問題與對策[J].事業財會,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