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通過盈余管理,可以平滑利潤,穩定股價以及產生其它對上市公司有利影響的因素。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擴大,盈余管理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重用。但在此過程中,受各種經濟利益的驅使,當今的盈余管理已經越來越趨近于會計造假,產生了巨大的風險。本文在以我國企業為研究對象,從各方面剖析了盈余管理被廣泛采用的原因之后,較為全面的提出了該現象的減少對策,以推進企業在會計操作方面的合規性運作。
[關鍵詞] 盈余管理 產生動因 治理對策
一、盈余管理概述
盈余管理作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受到西方學者的廣泛關注。在我國,隨著股份制的改革和證券市場的發展,這個詞匯已不再陌生,它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關于盈余管理的本質,美國會計學家凱瑟琳認為:“盈余管理實際上是企業管理人員通過有目的的控制對外財務報告的過程,以獲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倍硪晃幻绹鴷媽W家斯考特則是這樣表述的:“盈余管理是在允許的范圍內,通過對會計政策的選擇使經營者自身利益或企業市場價值達到最大化的行為。”盈余管理是企業管理當局基于自身的私人利益,借助會計政策的選擇和會計估計的變更,來左右財務報告的過程或行為。
二、盈余管理產生動因
1.當今眾多公司都在積極爭取上市,重要動因是可以通過向社會發行股票募集大量資金,但我國上市的門檻較高,關鍵取決于其是否符合《證券法》中上市的規定,如“公司必須在最近的三年內連續盈利”等條件。這些規定除了對公司股本總額等有要求之外,對擬上市公司的業績也提出了要求。因而,企業常利用關聯交易,改變收入應屬期間,以及利用資產減值等手段達到利潤管理的目的,從而最終實現上市的意圖。
2.盈余管理對于上市公司要生存和發展也起著一定的作用。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常常需要大量的資金,而主要的籌資的渠道無非是股權融資與債券融資兩種。債權人借錢給企業的前提條件是企業有良好的資產負債比以及經濟效益,長期股東想獲得較高的紅利,只能通過公司較高的稅后利潤實現,而短期股東主要是想獲得投機收益,其主要關注股價的表現和少數幾個財務指標。而這些指標常常可以通過盈余管理來加以美化,從而吸引投資者的目光。
3.對于企業的高層管理者而言,也常常會為了個人利益而對報告利潤行盈余管理。在現今經濟市場,公司通常是以代理方式讓管理層代表股東對公司進行日常治理,并通過業績——報酬激勵的方式來促使經營者盡最大努力工作,因而,在這種體制下,經營者當然會更積極的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途徑便是使企業業績更佳,因而在這其中,盈余管理的使用也是屢見不鮮。
4.上市公司同時也會出于避免退市動因而使用盈余管理。在我國,《證券法》規定上市公司如果最近3年連續虧損,將會被暫停其股票上市。因此,對于已經連續虧損兩年的企業,為了避免退市的發生,其管理者存在著強烈的動機進行盈余管理。這其中的手段也是多種多樣,比如改變折舊年限及壞賬比率,沖回計提的減值損失等被常常使用。
5.另外,出于節約稅收動機,管理者也常常使用盈余管理。對企業所得稅的征收,首先是以會計利潤為基礎,然后再根據稅法的規定對一些特殊事項進行納稅調整,最后得出應納稅所得額。因而不少企業便從會計利潤下手,通過盈余管理的手段減少其值,往往盡量降低報告凈收益。
三、治理不規范盈余管理的對策
1.健全和完善會計法律法規制度。盈余管理的不合理操作與現行會計所依據的法規制度分不開的。許多盈余管理的存在是因為我國現行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盡完善,對諸如資產減值轉回,折舊分期的規定等不盡完整。因此,我們應完善會計準則以規范上市公司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我國應當參照國際慣例,進一步修訂完善企業會計準則,盡量減少會計準則中可供選擇的會計程序和方法,縮小會計盈余調整空間。
2.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和綜合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會計操作的準確性。但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偏低,職業判斷能力較弱,在進行職業判斷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加強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及職業能力,尤其是資產減值的確認和計量方面的業務能力是當務之急。同時,有關部門還應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誠信及道德教育,從而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
3.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治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在公眾的監督下。上市公司之所以敢于對利潤指標進行操縱是因為這些操縱行為不容易被投資者,監管部門以及社會大眾發現,因而相關部門應加強信息披露,使投資者和監管部門更容易掌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我國可以建立相應的電子信息披露系統,縮短信息披露的時間,從而在最及時的時間監管公司的一切動態。同時,對披露不及時,不充分以及提供虛假信息的公司應加強監管,同時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以整體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
4.提高外部審計的獨立性。外部審計是企業進行會計操作的一大監督因素,對保證企業的會計正確性具有重要作用。強化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在審計過程中真正體現注冊會計師的獨立、客觀、公正,同時還要完善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體系,修訂現行的一些制度與辦法,加大對會計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的監督。通過外部審計減少企業會計操作的不規范性及相應風險,這也會在很大程度上規范企業的盈余管理。
由此可見,盈余管理的不當使用會給企業本身帶來極大風險,同時其造成的假象也會造成投資者的錯誤判斷。因此,各監管部門應各司其職,規范監管法則,同時各企業也應規范其操作,以正規化的操作程序給社會各界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
參考文獻:
[1]嚴麗 楊紅:遏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對策.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0年9月上
[2]張長蓮:盈余管理:動因分析及減少對策.科技和產業. 2010年4月第4期
[3]許鳳珍:新準則下企業盈余管理的研究.經營管理. 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