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國游戲行業高速發展的今天,各類游戲充斥于我們的生活之中。但這些游戲背景區別不大,同樣的命題被反復翻炒,缺乏吸引人的地方。因此為國內的游戲角色設計注入新鮮的血液變的很迫切。其中,麗江納西族東巴文化就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關鍵詞]游戲角色 東巴神偶
一、東巴神偶與游戲角色
中國有著潛力巨大的游戲市場,在未來幾年內,中國將從資金投入、創造產業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以及加強對企業引導等方面對國內的游戲產業加以扶持。亞洲將是未來全球網絡游戲,影視動漫的重要市場,而中國和日本將成為該地區最大的兩個在線游戲市場。與之相對的是國內的游戲角色設計還處于不成熟的階段,從而導致我們覺得很多游戲里的角色都相差無幾,玩的時候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隨著國內游戲產業的迅速發展以及國內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市場對角色設計的要求也變的越來越嚴格,簡單的角色設計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人們需要新奇,有創意有特點有新奇故事背景的形象來刺激神經。在這種條件下將新鮮血液引入角色設計中去開拓國內外游戲市場就變的迫切起來。國際游戲動漫市場分為歐美和日韓兩大陣營,各自以自己不同的藝術風格有著自己忠實的顧客群,美國歷史不夠悠久,文化積淀較淺,因此游戲影視動漫題材多為未來幻想(《時間機器》)或者對別國歷史故事改編(《花木蘭》)。而日韓則有著一定的歷史文化背景,而兩國對本國的文化推廣可謂不遺余力。我國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歷史沉淀,更有五十六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承及本民族的歷史故事,民間傳說。這一切都給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來源。其中又以納西族東巴文化尤其吸引人,而東巴神偶作為東巴文化的物質載體,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納西族主要聚于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維西、香格里拉(中甸)、寧蒗縣、永勝縣及四川省鹽源縣、木里縣和西藏自治區芒康縣鹽井鎮等。據史學家方國瑜等研究認為,麗江納西族源自古代從西北河湟地區南遷的羌人,秦漢時遷至大渡河、雅礱江流域,即今四川鹽源、木里、鹽邊一帶,再西遷至今寧蒗永寧、中甸白地、麗江奉科、大具,再西遷入麗江壩。由于納西族自稱為“納”“納西”和“納罕”,所以根據本民族意愿,經國務院批準,于1954年正式定族稱為納西族。納西族普遍信奉“東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佛教,道教以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東巴神偶是東巴教中各種鬼神的統稱,常用于經書的封面和題圖,做法事時用的布帛(卷)畫、木牌畫,及祭祀時用青稞面或粘土捏成的泥塑等。主要用于東巴教的各種儀式中。如在祭鬼時,東巴們會用苦蕎(苦蕎面團呈褐黑色,符合納西族神白鬼黑的美學觀念)做成的面團在祭祀主人的身上吸幾下,然后再把所有的房屋及屋內家具,物器吸上一遍。(包括畜圈門欄)面為食物,納西人認為面團的香味會把所有依附在主人家中的鬼魔引誘出來。吸完鬼后,東巴們便用吸滿鬼魔的面團塑造鬼怪的形象。 鬼偶做成后祭祀的主人將款待各路鬼王。納西人對待鬼怪是先禮后兵,首先以禮相待,求鬼魔勿擾,并答應日后定期供奉。同時,告知它們:大神以及天兵已進駐家中,請鬼魔速離。
將納西族東巴神偶造型引入游戲角色會使成型的游戲有著鮮明的特色,大大的區別于其他作品。有著自己鮮明特色的設計是節約設計勞動成本的好方法。一個中等大小的RPG游戲,主角人物和NPC人物、怪物設計的總量就可能達到一百多個甚至更多。想讓這么多人物個個都和別的游戲不一樣,就需要不一樣的文化背景。同樣的命題反復地翻炒是致命的,這時我們只要換一個命題來發揮。繞開別人都在做的東西就有可能輕松設計作品而且在眾多的游戲作品中脫穎而出。因此,納西族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獨特藝術的民族就為我們做角色設計提供了新命題。
二、東巴神偶造型應用于游戲角色設計中的方法
將納西族東巴神偶引入游戲角色設計不僅僅是照搬納西族的圖形圖案,原封不動的形象是不符合市場需求的,設計的角色如果過分地強調民族性,過多注意文化的問題,而忽視游戲的市場價值,勢必導致產出的游戲沒有長的生命力。游戲角色設計作為一門媒體藝術,必須以傳播為手段,產生信息的交互作用。如果一個角色造型設計如何精美如何有深度,但不能與受眾(游戲玩家)產生交流互動,就不可能發揮它應有的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對納西族東巴畫進行加工和取舍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和廣大顧客的要求。
1.總結分析法
這種方法常用于角色設計中,我們所說的歸納法是指的根據納西族的神話傳說中所描寫的各種人物,神怪進行分析歸納,加入我們所需要的適應市場的各種元素而創造出被玩家所接受的游戲角色。
納西東巴有著悠久的歷史,神秘的宗教文化,獨特的藝術和氣勢磅礴的東巴神話。其中東巴神話為我們的設計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靈感來源。最早的東巴神話來源于原始的口頭文學,經過東巴們的改造,加工,使之成為復雜化,系統化的作品。起源神話,伏魔神話,神族征戰神話和祖先神話共同構成了瑰麗的東巴神話。對于在這些神話中所描寫的神怪,人物造型我們就可以用這種總結分析法結合自己的理解來進行歸納設計。我們在第一次接觸納西神話故事時往往對里面的各種角色產生最初的印象,或覺得恐怖,或神秘等等。這種印象對于設計游戲角色來說是相當珍貴的,第一感覺往往決定了我們所設計的角色在我們的游戲中處于什么地位,或主角人物或NPC人物。我們應該及時捕捉到這種東西,將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畫出來,即使畫出來的東西有時可能是比較模糊、不確定和不合理的。但在有了最初的圖像后,我們會結合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將其變得明確起來,并且合理化,使之與大眾的審美想適應。比如在進行關卡怪物的設計時,首先會想到他應該惹人厭惡,而且無惡不作,流著口水。使得玩家在殺掉他后不會有愧疚的情緒,
2.借鑒法
人類的知識及文化是在繼承中發展起來的,東巴先輩們的紙牌畫,木牌畫及泥塑都是我們可以借鑒的“活水源頭”。
(1)借鑒東巴紙牌畫,木牌畫中的形象
東巴畫是納西族東巴經師以神、人、物以及各種神話傳說為題材而創作的。東巴畫的產生源于東巴儀式,儀式上必須有各種各樣的佛神、人物、動物以及妖魔鬼怪的形象。東巴教30余個大大小小的祭祀儀式,每個儀式上都有相應配套的木牌畫、紙牌畫,畫面上有數也數不清的佛神、人物、動物以及妖魔鬼怪形象。東巴教中人神鬼和動物都是宗教圣典中的知名者,必須有一個大體認同的形象,因此就把這些形象、容貌以及服飾特征固定下來,分類注明,作為譜典傳承,方便后人學習。
東巴紙牌畫是用竹筆或毛筆在硬紙板上畫的畫,紙牌畫是專供東巴經師為人占卜、祭祀和舞蹈時用的。繪畫采取夸張、變形等技巧,字與畫渾然一體。
木牌畫是東巴教儀式上使用最為頻繁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納西語稱木牌畫為“課標”。集象形文字和繪畫于一體,在納西東巴教中,木是女性創世創物神“沈”的象征。東巴木牌畫分尖頭形和平頭形兩種,尖頭木牌畫著色,平頭木牌畫不著色。東巴畫中所描繪的各種神怪造型為我們的實際提供了大量可借鑒的元素,并且每個神怪的都有其特有的故事傳說及他們所生活的地域環境,這就不會使我們的設計成為無水之源,無根之木。從而使我們的角色生動,引人入勝。但是由于東巴畫并不注重體積的表現,并且各種形象不符合一般人的普遍觀賞心理,所以我們對東巴畫中的各種造型就只能夠借鑒,而不能照搬。借鑒東巴畫中的各種神偶造型,經過加工并且用和合適的視覺符號表達出來,就能設計出適合現代玩家審美的游戲角色。(圖1)
(2) 借鑒東巴泥塑,面塑中的形象
在納西東巴教,用于做雕塑的最早為青稞面,青稞面作為食物,以食物來招引神鬼聚攏,是先民們認為行之有效的手段,特別在招鬼行為中表現尤為突出。用泥造像不能用來塑造神像。只能造鬼,而且只能造些居于遠處的鬼王。儀式之目的并不是要招引這些鬼王,而是要把作祟村寨的鬼趕往鬼王處。納西民間有傳說:史支洛恭,南方鬼王,牛首人身,血盆大口,喜食各類小鬼。所以,東巴們樂于將小鬼趕住史支洛恭鬼王那里。泥塑和面塑的制作不同于東巴畫,它們都是由老東巴即興制作的,其中的各種造型不同于東巴畫中固定的形象,在祭祀過后往往被毀掉,因此用泥或青稞面制作的雕塑更顯得獨特和主觀性強一些。這些形象往往很拙樸,蒼涼,原始。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相比借鑒東巴畫中的具體形象,我們在泥塑和面塑借鑒的往往是一種感覺和外輪廓的剪影。(圖2)
參考文獻:
[1]楊福泉:納西文明[M].四川人民出版社
[2]楊云慧:神秘的東巴繪畫[EB]. http://www.hz4z.net
[3]徐素英:三維動畫創作之角色設計探討[J].浙江工藝美術第43期
[4]中華五千年網[EB].www.zh5000.com
[5]白朗:吾土麗江[M].四川人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