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已建立較為完整的體系,這對規范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國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相關法規并不完善,我國資本市場信息披露環境存在缺陷、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強制性和明確性,導致目前我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未能有效實施。
[關鍵詞] 上市公司 會計信息 內部控制
所謂內部控制,是指被審計單位為了保證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與程序。內部控制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只要存在企業經濟活動和經營管理,就需要有相應的內部控制。
一、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含義
由于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和投資者了解公司內部控制狀況的內在需求,因此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應運而生。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建立在董事會和管理當局對內部控制評價的基礎上,為了了解內部控制是否建立、健全和有效運行,企業管理當局應定期根據一定的標準對本單位內部控制設計和執行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估。管理當局對內部控制進行自我評估后提供兩種報告,一種提供給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另一種是提供給注冊會計師的關于內部控制的聲明書。
公司對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以包含在董事會報告或其他報告中,也可以單獨提供,即所謂的內部控制報告。我國目前并沒有強制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單獨的內部控制報告,但要求注冊會計師對公司進行年度審計時,就公司內部控制情況出具評價意見。
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隨著廣大投資者愈加成熟與理性,這些僅僅披露上市公司財務會計信息的報告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投資者需要了解上市公司更多的信息,特別是關于公司內部控制的信息。因此,內部控制信息的對外披露具有重大的意義。
1.提高管理當局的內部控制意識,促使其關注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表明管理當局在公司內部控制設計和執行中的責任。只有定期披露內部控制信息,才能對管理當局形成壓力,使管理當局經常關注內部控制的狀況,而不是等到由于內部控制的缺陷導致財務報告出現嚴重問題時才做出反應。管理當局應對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負責,如果企業沒有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或者內部控制制度失效,導致財務報告虛假而對投資者形成誤導,或企業的資產受到損失,將會承擔民事或刑事責任。因此,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提高企業管理當局內部控制的意識,從而重視企業的內部控制建設。
2.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有助于企業改進內部控制系統,防止和發現舞弊。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加強自身管理的一種制度,它是促進公司加強自身管理、解除受托責任、保護資產安全的一種制度安排。披露內部控制信息需要對整個內部控制系統的設計、運行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和獨立審核,這個過程有助于發現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予以改進。披露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時,需要對整個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運作情況進行評價,這個審核和評價的過程有助于發現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的薄弱環節,并予優化。同時,這個過程還可以發現企業中存在的錯誤和舞弊現象,直接加以糾正,保護資產、資源的安全和完整并對員工起到一定的監督和威懾作用,從而減少錯誤和舞弊的發生。
3.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提高財務報告的質量。眾所周知,財務報告是投資者決策的主要依據,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投資效果的好壞。內部控制與財務報告質量具有高度相關性,健全、合理并有效運行的內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證財務報告真實性和可靠性,提高財務報告的質量。首先,內部控制本身應遵循的內部牽制原則可以減少舞弊發生的概率,提高業務的真實性,影響財務報告內容的質量;其次,內部控制可以約束會計人員遵守相關財務法規,減少了會計造假,直接提高財務報告表達的真實性;最后,加強內部控制是改善公司治理的催化劑,而在健全、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下,管理層的權限受到約束,其通過盈余管理操縱會計報表的行為得到制約,從而提高了財務報告的質量。因此,從提高財務報告質量的角度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非常必要。
三、完善我國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措施
1.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的形式和內容做出統一和明確的強制規定
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應該實行強制性披露,對所有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內容與格式做出統一的規定。采取強制性的披露方式之后,由監管部門對內部控制信息的內容與格式做出統一規定,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盲點”。管理當局應向公眾發布內部控制報告,獨立審計師應對這份報告發表意見,并承擔判斷報告中所披露事項適當與否的責任,體現強制性披露的理念。同時上市公司要披露哪些內部控制信息、以何種方式進行披露都一目了然,也有利于降低投資者獲取信息的成本。根據我國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由證監會和交易所制定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規范都是可行的。隨著監管的發展及市場各參與方對內部控制的進一步關注,以格式指引的形式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做出規定將是最佳選擇。
2.加快制定內部控制鑒證執業規范,指導注冊會計師內部控制鑒證工作
內部控制鑒證是注冊會計師的重要業務。我國相關證券和金融監管法規中都要求聘請會計師事務所對內部控制進行獨立鑒證或評價。2002年,為滿足注冊會計師從事上市公司首發和再融資業務的需要,中注協發布了《內部控制審核指導意見》。近年來,我國證券金融監管法規有了新的變化,內部控制規范建設也取得重大進展,特別是新審計準則體系的頒布實施,對注冊會計師執行內部控制鑒證業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面對新的問題,加快制定內部控制鑒證業務的指導意見,為注冊會計師執行內部控制鑒證業務提供專業規范和指導提供依據非常必要。
3.鼓勵企業管理當局自愿披露內部控制信息
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二十多年以來,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虛假信息披露曝光后,嚴重打擊了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的信任。盡管我國先后出臺了一些懲治虛假信息披露的規章條例,但這只是治標而不治本,關鍵是需要上市公司的配合。僅通過監管部門的強制性信息披露是不夠的,因為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本身也存在著缺陷:一方面強制性信息披露不是完美的,難免會存在遺漏,如缺乏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的規范;另一方面,要達到有效的監管,監督成本往往是難以估量的。因此,需要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補充和擴展,鼓勵和規范企業的自愿性信息披露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有關部門應因勢利導,積極鼓勵并保護企業自愿披露的有關信息,以滿足用戶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
其次,應該加強對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自愿性信息作為企業財務報告的組成部分,一旦對外披露,必須與強制性披露的信息一樣接受必要的監管和約束。
再次,加強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和指導,對某些信息應運用什么樣的方式,通過哪些指標來評價提供相應的摜,給出范例供有關企業參考,以促進和提高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質量。
最后,建立企業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質量保障機制。企業自愿性信息披露質量保障機制由企業內部各相關部門和生成、披露自愿性信息的各個環節組成,既是一個系統,也是一種機制。應建立健全企業各項基礎工作,為搜集、處理、加工、披露自愿性信息提供良好基礎;積極尋求企業可披露的自愿性信息與使用者要求披露信息的均衡點,使自愿性信息的供求平衡符合成本效益原則;提高提供者的業務能力,使自愿性信息由企業中經驗豐富并有較高職業判斷能力的人員,持適度謹慎的態度編制完成;規范自愿性信息的表述和披露,將其采用的基本假設、重要會計政策列示出來,以便使用者理解,同時應注意揭示自愿性信息的性質、不確定性和風險,避免使用者盲目依賴自愿性信息,以減少和避免法律訴訟。
參考文獻:
[1]阮慧榮:《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時代經貿》,2007年11期
[2]葛永華:《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現狀分析》.《財會通訊》,2007年第6期
[3]張琳麗:《論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的對外披露問題》.《中州大學學報》,2007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