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處中國腹地,山地面積占有全身的很大比例約44%,分別為大別山,桐柏山,還有西部的伏牛山黃河故道,仍處在貧困以下的有24個縣,704個鄉鎮,285.29萬戶,總人口為1375.22萬人,占全省總人口的20%,但是人均林業收入只有8.1元。如果在這些地區發展林業,不僅能夠綠化環境,還能增加人民的收入,幫他們脫貧致富,不失是一項戰略措施。
一、 河南貧困地區的林業發展現狀
1.自然條件。河南省的貧困地區,溫度適宜,降水量充沛,植物資源相當豐富,很適宜各種樹木的生長,在這些地區發展林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2.林業發展現狀。這些貧困地區的林業用地面積廣大,占全省林地的48.6%,林地面積為1098萬畝,占全省的34.4%,蔬林地16萬畝,灌木林地185萬畝。建國后改造林313萬畝,沒有成林面積90萬畝,林業經濟在這些地區有所發展,但是距離廣大人民脫貧致富還有很有很遠,這就需要大家付出更大的努力。
二 、貧困地區林業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林業經濟的落后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自然的,社會的,還有歷史和現實的。這些原因混雜在林業經濟的各個領域,嚴重影響和阻礙了林業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第一,亂砍亂伐樹木,導致植被減少,環境惡化。新中國成立有,受到“左傾”影響,全國以糧為綱,大面積的開荒,種地,大面積的樹木被砍光殆盡造成水土流失嚴重,給本來就 十分脆弱的環境雪上加霜。
第二,由于貧困,經濟基礎薄弱。沒有更多的資金用于林業經濟的發展,據統計在這些貧困地區的人均固定資產比全省的要低36.4%。
第三,林業人才短缺。林地面積廣,懂林業的人員少,而且只是老化,管理粗放,也是林業經濟落后的重要原因。
第四,山路崎嶇,交通不便,商品的流通性差,林業產品運不出去。特別是那些林業的鮮活產品運不出去。
三 、戰略重點
結合河南省這些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林業經濟發展的重點是:
1.抓好三項工作:(1)嚴禁亂砍濫伐,有效控制采伐量。(2)鼓勵植樹造林,禁止開荒拓田,保護林木。(3)加強提高對現有林地的保護力度。
2.加快綠化步伐,大力發展山區造林。河南貧困地區的林業用地面積大相對集中,加快荒山的植樹造林,提高山區的綠化面積,是現在林業建設的關鍵一步。
生態環境的好壞,關系到山區農業的發展。森林能夠固土防風,保持水分,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因此,森林的覆蓋率,關系到山區的農業,副業等的發展和經濟的增長。所以,提高森林覆蓋率,充分發揮其生態效益,能夠促進農業,畜牧等的發展,從而帶動人們經濟的增長。
3.短期發展經濟林。發展經濟林:一是投入小,收入有保障,二是能夠和其他短期作物間作,可以增加當年的收入。三是經濟林成長速度快,經濟效益高,四是經濟林同樣具有固土防風,保水,調溫等生態功能,五是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產品容易銷售,同時又帶來運輸,加工等產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鏈。
4.大力發展林果加工業,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河南貧困地區現在應該開發林區的資源優勢,投資那些需要資金少,回收快,效益高的加工項目。比如對農副產品的加工等,變當地的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帶動當地的經濟快速發展。
四 、林業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1.加強對林業建設的領導。各級領導干部要改變以往認識,明確,了解本地的經濟發展方向,只有切合本地實情,才能搞活,搞好本地的經濟發展。林地是這些地區的主要耕地,所以應該意識到要把林業經濟的的發展放在重要位置。把林業經濟生產擺在首要位置,作為本地領導干部的責任目標的一項重要內容,從到下,從省市到鄉鎮農村,分片包鄉,責任層層落實。對那些好的樣板林,示范山,應該給予一定的獎勵。最后做到一人一片,一年綠化一片,以點帶動面,全面推動林業生產的發展。
2.切實解決好林業生產建設的資金。現在造成這些貧困地區經濟發展遲緩的主要原因是資金的嚴重不足。河南省現實的經濟環境,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廣辟資金門路,發展林業生產:(1)加大對林業方面的資金投入。林業產品由于生長時間長,占用資金大,所以以前對林業的投入不足。今后我省應該加大對林業的資金投入,劃分專用的林業建設資金,支持這些貧困地區的林業建設,促進地方林業經濟的發展。(2)對于這些經濟貧困地區的林業產品國家稅收應該采取鼓勵政策,對其免稅或減少稅收等,刺激當地對林業產品的開發。(3)對育林基金的征收要擴大其范圍。一是按照“森林法”和有關規定,把應征收的育林金全部征收起來。’二是要擴大“兩金“的征收范圍,提高征收標準。征收育林金標準應隨著營林生產成本的增長而按比例增加。(4)倡議相關部門集資造林。將集資造林的林權和收益歸集資的單位所有,這是促進林業生產的好辦法 。比如,水利部門可以把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河流,水庫的周圍綠化,所得收益當然也歸水利部門所有。(5)在林業生產中,國家應該提供無息,或低吸貸款,加大對林業產業中的投資,扶持支持當地林業的發展。(6)對現有的林業資金,要管好用好,提高投資成效。改革營林投資辦法,推廣工程造林。營林生產按工程建設程序的辦法進行管理,按項目投資,開展科技人員承包工程造林項目,做到資金、科研、人員跟隨項目走,加速資金周轉,杜絕資金浪費,千方百計地提高經濟效益。
3.深入貫徹落實《森林法》,搞好以法治林。由于法律法規的不健全,現在我國的林業管理相對混亂,林權不穩定,導致了過量的采伐樹木,只砍伐不種植,森林嚴重透支。在以后堅持以育林造林為基礎,積極擴大后備森林資源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林業法制,做到依法治林。
4.有計劃的退耕還林。退耕還林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要貫徹實施退耕還林,封山綠化,以糧代賑是關鍵。當地干部要保證主要環節,集中連片的形成規模,要退的下,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國家也要對林業產品提供必要的扶助政策,從發展林業經濟著手,幫助人們發家致富。
參考文獻:
[1]桂先群: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幾點想法[J].中國林業,2005
[2]國家林業局.2004中國林業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3]王玉明:關于發展林業經濟的理性思考[J].吉林林業科技,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