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從協同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的定義入手,分析了協同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重點探討了我國發展虛擬企業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虛擬企業 協同商務 跨文化管理
一、引言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全球經濟格局和企業經營環境劇變的背景下,虛擬企業作為一種全新的企業組織模式走上了歷史舞臺。1991年,Kenneth Preiss等完成了研究報告《21世紀制造企業研究:一個工業主導的觀點》,正式提出了虛擬企業(Virtual Enterprise)的概念。而今,隨著知識化、網絡化和全球化成為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企業進入了速度競爭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僅靠自身的資源和能力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機遇,開始嘗試建立有足夠彈性的、更加靈活的組織和管理模式,因此虛擬企業成為當今一種重要的企業組織形式。隨著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協同商務環境的基本形成,在此環境下,對虛擬企業的研究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目前,國內外學者對此領域的研究還不多,本文試就協同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進行初步分析和探討。
二、協同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的定義
通常,虛擬企業是由具有價值鏈不同環節核心能力的獨立廠商,為適應環境變化、把握市場機遇、實現成本分擔及資源和能力的共享,以知識、項目、產品或服務為中心,通過各種契約合作方式所構建的不具有獨立企業形態卻實現了特定企業功能的動態企業聯合。
協同商務作為一種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思想,強調在全球經濟化背景下,利用Internet技術,在企業的整個供應鏈內及跨供應鏈間進行各種業務的合作,最終通過改變業務經營的模式與方式達到資源最充分利用的目的。在協同電子商務環境下,消費者、企業、政府和服務機構己經實現了自動協同,從而減少了彼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節約了交易費用,為虛擬企業的產生提供了支撐。協同電子商務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商務的內涵,而且在深層次中改變了傳統管理領域內經營模式與方式,為虛擬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協同商務環境下建立虛擬企業不僅有利于社會分工和專業化,促成虛擬企業的各個組成成員的效率提高。而且在信息不對稱、低成本條件下,有利于加強成員間彼此協作,促進整體效益的提升。
三、協同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協同商務環境下虛擬組織是為了迎合明確的市場機遇或預期的市場機遇而產生的由各種企業形成的企業集團,由多個獨立的企業個體組成。因此,協同商務環境下的虛擬企業本身就是一個開放復雜的系統,由于環境的不成熟等多方面原因,其發展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
1.政策法規問題
(1) 政府政策限制問題。虛擬企業的發展需要良好的政治環境,不同產業政策等政府因素對虛擬企業的構建影響很大。地區政府對合作與競爭的政策通常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尤其是地方保護主義使得跨地區、跨國界的虛擬企業的構建和發展比較困難。盡管這種消極影響可能被企業所面臨的技術變革或市場進入等緊迫的壓力所緩解,但很顯然這對虛擬企業的產生和發展極為不利。
(2)法律機制不健全。虛擬企業是由許多獨立企業為了實現某種利益而構成的,并不是一個具有法律意義的經濟組織。我國目前法律機制還不健全,還不能完全有效地在法律范圍內調整、約束當事人的行為來維護其合法權益,這無疑影響了虛擬企業在我國的發展。
2.文化觀念問題
虛擬企業的發展承受著社會文化和企業文化雙方面的影響。虛擬企業存在于整個社會大的環境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傳統社會文化和各種新思想的影響。而且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成員企業也易受到所在國家和地區社會文化的影響,在問題的處理方式和行為準則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虛擬企業是為了實現共同目標的多個企業構成的,因此,各個獨立企業必然會帶來其獨特的企業文化。而且企業文化的特點制約和影響著企業員工的行為,在虛擬企業運作過程中,容易出現不同企業的不同價值觀和經營理念的沖突,尤其是企業管理人員之間,存在著許多問題。如虛擬企業的管理人員采取何種溝通交流方式,遵循怎樣的管理原則,怎樣進行決策,采用怎樣的領導體制,如何管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職員所構成的工作群體等,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文化上的不和諧往往容易導致虛擬企業的合作失敗。
3.管理溝通問題
(1)合作信任問題。虛擬企業伙伴間的合作關系通常是對未來行為的一種承諾,這種承諾可以公開規定,也可達成默契。合作首先是建立在交流和了解基礎上的,因此各成員企業在參與合作時,一方面希望對方能毫無保留參與合作,以獲取最大效益;另一方面又擔心暴露企業機密,導致未來競爭失勢。虛擬企業所有活動的完成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的。如果這個問題雙方難以平衡,則容易導致雙方信任度下降,影響虛擬企業目標實現。同時此問題還伴隨著競爭失衡問題,虛擬企業成員在運作過程中毫無避免存在交換信息,共享資源。在合作過程中,如果技術、資源、能力的分配不公或失衡,導致一方地位上升,另一方優勢下降,必然會損害彼此間建立的信任紐帶,使虛擬企業面臨分裂的危險。
(2)收益分配問題。虛擬企業的建立是由利益驅動的,未來收益的多少直接影響著成員企業目標實現的努力程度。虛擬企業利益分配是一向復雜和艱難的工程。虛擬企業取得的收益一般有特定的分配結構,一部分共享,其他部分分配。首先虛擬企業的效益總量本身也是難以確定的,特別是無形效益和分期效益。然后,由于各方資源投入比例本身不平衡,造成收益分配難度加大。再者,虛擬企業各方承擔的風險也是不一致的,也造成虛擬企業收益分配難。另外,虛擬企業運作過程中各方努力水平和運作效率也存在一定差異,而各成員企業的努力水平和運作效率的測度是較困難的,因此在虛擬企業收益分配中難以體現。
4.技術安全問題
虛擬企業是一種構建在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新的管理與組織模式。信息技術是虛擬企業進行信息共享的基礎。虛擬企業在信息共享的技術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1) 信息系統操作性問題。虛擬企業各成員間的信息平臺可能存在較大的差異,而且各成員企業內部的計算機軟、硬件也具有很大的異構性,而在異構環境下實現應用軟件的互操作性難度較大,因此,此技術障礙制約著虛擬企業的信息共享能力。
(2) 信息安全保障問題。虛擬企業是由多企業為實現共同目標而組建的動態聯盟。在虛擬企業運作過程中需要各企業緊密合作,共享大量信息,而一旦項目完成,虛擬企業面臨解體,原伙伴企業可能在未來的商業領域中成為競爭對手。因此,這也涉及到企業內部的商業機密問題。所以,既要滿足虛擬企業成員間信息交換的需求,又能保障各企業內部信息安全,從技術層面上如何解決此矛盾,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當然,這里只是對虛擬企業發展過程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的較簡單的定性分析,可能實際運作中遇見的問題可能更多,在這里就不作一一探討。
四、我國發展虛擬企業的對策
1.企業外部宏觀環境的改善
為了實現我國虛擬企業健康有序的發展,首要需要改善企業外部宏觀環境,而外部宏觀環境的改善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以及國家信用法律體系的建設。
(1)政府的引導和扶持。在虛擬企業實踐中,虛擬企業的發展需要良好的政治環境,不同產業政策等政府因素對虛擬企業的影響很大。而當今條件下,我國虛擬企業的發展還不太成熟,特別是在現階段虛擬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如國家政策法規、社會文化觀念等。因此,在協同商務環境下發展虛擬企業,首先,在外部宏觀環境下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導和扶持。我國政府與企業是有著密切聯系的,如果能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政府的積極影響,將有利于克服經濟活動中的無序現象,協助企業解決各種可能出現的危機和問題,從而為企業間的虛擬合作保駕護航。當然也需要注意,由于我國政企之間關系的復雜性,要避免政府對企業發展的過度行政干預甚至進行強制干預。政府在引導和扶植虛擬企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強調強調政府支持,主要是在政策導向方面。政府參與虛擬企業建設過程中需要實施政府的適當投入的原則,同時還要由政府牽頭,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信息交換手段,建設適合虛擬企業需要的企業信息網。為了促進我國虛擬企業的發展,政府還需要在以下幾方面進一步做工作:加強能源、交通和通訊基礎設施的建設;明確或統一有關經濟政策,使用經濟杠桿鼓勵企業間組建虛擬企業;提高政府辦事效率。
(2)國家信用法律體系的建設。我國法律機制還不夠健全,許多現有的法律法規己經無法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需求。虛擬企業是由許多獨立企業組合而成的戰略聯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獨立法人。因此,在虛擬企業內部進行經濟利益分配以及在外部與客戶進行產品服務的交易過程中,很容易發生非合作博弈理論中的各方次優選擇導致合作失敗狀況。而且虛擬組織成員企業的核心知識、關鍵技術等等都需要各方相互信任而得到有效保護。我國目前國家信用體系建設幾乎還是空白,對于失信以及損害他人的個人及企業難以及時實施有效的懲戒。因此,對于以誠信為基礎的虛擬組織而言,國家信用體系建設的缺乏是一個極大的障礙。在協同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的構建即使有了優良的生產要素,先進、高效的管理手段,而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也不能保證其健康的發展。因此,為了消除這方面的障礙,需要大力加強我國國家信用法律體系的建設,在原有的金融、商務、稅務、電信、計算機和網絡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加以適當地修改,并進一步加強相應的立法。通過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定如何建立法律上意義上的虛擬企業,交易規則和利益分配規則,資本如何流動和獲取,如何納稅,敏捷虛擬企業破產后如何還債,敏捷虛擬企業解散后如何善后,人員如何流動等。國家信用法律體系的有效建立就能夠保證虛擬企業的保障虛擬企業健康有序的發展。國家信用法律體系的建立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與虛擬企業有關的壟斷法和知識產權法等,進行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金融制度、會計結算制度等方面法規的健全。
2.企業內部微觀環境的改善
為了促進我國虛擬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企業外部宏觀環境的改善,還需要企業內部微觀環境的不斷改善。要實現虛擬企業的健康發展,主要需要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加強虛擬企業內部跨文化管理,進行協同商務鏈的不斷優化和調整,信息網絡系統的建設。
(1)加強跨文化管理。企業文化是虛擬企業運營的基礎平臺,對虛擬企業的管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虛擬企業文化是決大多數成員都認同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在協同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的組織形式和動態性決定了它無法像傳統企業那樣實行單一文化的管理,而必須采取跨文化管理的策略。首先,促進企業信息化和知識化。信息技術架起了成員企業相互溝通的橋梁。知識化使成員企業之間進行知識分工,獲得知識交流,使得成員企業在更高層次上達到統一,而不會因為知識層次差太大產生交流障礙而導致不必要的紛爭。其次,建立信任關系。虛擬企業的成員來自不同的組織,故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是構造虛擬企業的重要環節。只有通過充分的溝通與相互理解,消除習慣性防衛行為,建立誠實互信的關系,加強各方的合作與協調,才能保證虛擬企業的正常運行。然后,強調目標一致的團隊文化。虛擬企業是為了實現某一共同目標而產生的,也許隨著目標的完成而解體。成員企業要用并行工程系統考慮局部目標與整體目標的關系,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進行溝通、協調,達到局部目標與整體目標的一致,故要求形成目標一致的團隊文化。虛擬企業適應了多品種、小批量、多變化和不確定的市場要求,在協同電子商務環境下,信息成本更溉,溝通效率更高,顯示出它強勁的生命力。
(2)信息網絡系統的建設。目前,計算機網絡已經成為企業獲取和傳遞信息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它使虛擬企業的產生和發展創造了可能,同為協同商務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為了在協同商務環境下發展虛擬企業,就需要信息網絡系統的建設,建立企業自己的信息網絡系統以及企業間的商務平臺,使使企業間的合作具備良好的網絡基礎。隨著企業協同電子商務平臺的建立,企業與客戶、制造商、銷售商和儲運商等的聯系將更加緊密,便于弄清客戶現實的、潛在的需求,以及社會上的生產和供給能力。要加快企業信息網絡系統建設的步伐,必要要做到立足于企業創新。首先要對傳統落后的管理想、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業務流程進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徹底的重組。同時,制定明確、量化的應用目標,加強培訓,建立相應的項目管理體系和運作機制,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因此,欲通過虛擬企業策略來實現其發展的企業要建立個信息系統,利用信息技術加強企業管理需要進行三個信息系統方面的建設:
①建立工廠的信息系統。此系統可以幫助替自己生產的加工廠搞信息化,以便實時地了解工廠的生產進度,直接指導工廠進行發貨。
②建立企業內部信息管理系統。此系統可以幫助企業做好品牌經營和管理工作,在自己內部的電子商務網站上發布這些產品的信息。
③幫助銷售的代理商建立銷售信息系統。此系統可以幫助全國各地的代理商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訂貨。為了實現虛擬企業的健康發展,對信息網絡系統的建設還要注意管理創新和機制轉變相結合,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a.擁有懂管理和信息技術應用的高素質信息人才;
b.做好管理基礎工作,具有全面、準確的管理基礎數據、標準、定額、計量、檢測體系、科學制度等;
c.要變革不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經營方式、組織結構和管理流程,搞好各部門、崗位的權利、責任、利益的調整以及激勵機制和評價系統;
d.擁有良好的外部環境,包括規范社會經濟秩序、企業信息化統一的規則以及相關的標準和規范。通過這些方面的努力來實現虛擬企業發展。
五、結論
通過本文的初步研究,分析了協同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政策法規問題,文化觀念問題,管理溝通問題和技術安全問題等。再此基本上,重點探討了我國在協同商務環境下發展虛擬企業的對策,主要可以從企業外部宏觀環境和企業內部微觀環境兩方面來考慮。首先,通過改善企業外部宏觀環境包含通過政府的引導和扶持及國家信用法律體系的建設來發展虛擬企業;其次,通過改善企業內部微觀環境主要對企業內部加強跨文化管理和企業信息網絡系統的建設等兩方面進行了分析和探討。由于個人知識的有限性和條件方面的限制,本文的研究還有很多不足,特別是在如何通過跨文化的管理來協調虛擬企業內容成員企業間的關系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Kenneth Preiss, Steven L. Goldman, Roger N. Nagel.21st Centur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Strategy: An Industry-Led View [R]. Iacocca Institute, Lehigh University, 1991
[2] Kanter, R.M. Collaborative advantage: the art of allianc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J], 1994(72): 96-108
[3] Browning, L., Beyer, J., Shetler, J. Building cooperation in a competitive industry: Sematech and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5(38): 113-151
[4] 何葦航 劉迷:協同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構建研究[J].商業時代,2007(30):80-81,96
[5] 黃娟 馮良清.虛擬企業構建與管理的障礙分析[J].經濟論壇,2004(23):65-66
[6] 張麗梅 陳金仁:虛擬企業的跨文化管理[J].國際商務研究,2004(4):60-63
[7]劉迷:論虛擬企業管理中應注意的問題[J].法制與社會,2007(4):109
[8] 陳琳.試論虛擬企業管理中的問題[J].探索,2005(4):103-106
[9]管利:虛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構建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06
[10]高晚欣:虛擬企業構建及利益風險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
[11]何葦杭 劉迷:協同商務環境下虛擬企業管理研究[J].中國水運,2007(1):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