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供應鏈金融是以供應鏈核心企業為出發點,為供應鏈各參與主體提供金融支持的融資模式,其可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問題。本文首先介紹了供應鏈金融概念;然后重點探討了國內供應鏈金融業務開展的三種主要模式,基于預付賬款的保兌倉融資模式、基于存貨的動產質押融資模式以及基于應收賬款的融資模式。
[關鍵詞] 供應鏈金融 中小企業融資 融資模式
供應鏈金融,簡單地說,就是銀行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從商業銀行視角看,供應鏈金融可以理解為商業銀行為滿足企業供應鏈管理需要而創新發展的金融產品,其目的是為了實現供應鏈中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及銀行等各參與主體的合作共贏。在供應鏈中,競爭力較強、規模較大的核心企業因其強勢地位,往往在交貨、價格、賬期等貿易條件方面對上下游配套企業要求苛刻,從而給這些企業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而上下游配套企業恰恰大多是中小企業,難以從銀行融資,結果最后造成資金鏈十分緊張,整個供應鏈出現失衡。
供應鏈金融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供應鏈中尋找出一個大的核心企業,以核心企業為出發點,為供應鏈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將資金有效注入處于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的問題;另一方面,將銀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業的購銷行為,增強其商業信用,促進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協同關系,提升供應鏈的競爭能力。
在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下,處在供應鏈上的企業一旦獲得銀行的支持,資金這一“臍血”注入配套企業,也就等于進入了供應鏈,從而可以激活整個“鏈條”的運轉;而且借助銀行信用的支持,還為中小企業贏得了更多的商機。
在供應鏈中,中小企業的現金流缺口主要產生于預付賬款、存貨、以及應收賬款等節點,這些節點在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周期內占據了較大比例。為了提高整個供應鏈的資金效率,結合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的周期特點,供應鏈金融基本模式主要有:基于預付賬款的保兌倉融資模式、基于存貨的動產質押融資模式以及基于應收賬款的融資模式。
一、采購階段的供應鏈融資—保兌倉融資模式
在采購階段,處于供應鏈下游的中小企業從上游大企業處獲得的貨款付款期往往很短,有時還需要向上游企業預付賬款,才能獲得持續經營所需的產成品、原材料等。對于短期資金流轉困難的中小企業來說,可以運用保兌倉融資模式來來獲得銀行的授信支持,用于向核心企業支付預付賬款。所謂保兌倉,是以核心企業承諾回購為前提,以核心企業在銀行指定倉庫的既定倉單為質押,以控制中小企業向核心企業購買的有關商品的提貨權為手段,由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的授信業務。
保兌倉融資模式實現了中小企業的杠桿采購和核心大企業的批量銷售。中小企業通過保兌倉融資業務獲得的是分批支付貨款并分批提貨的權利,其不必一次性支付全額貨款,從而為供應鏈節點上的中小企業提供了融資便利,有效緩解了解決了全額購貨帶來的短期資金壓力。
另外,對金融機構來說,保兌倉融資模式以供應鏈上游核心大企業承諾回購為前提條件,由核心企業為中小企業融資承擔連帶擔保責任,并以金融機構指定倉庫的既定倉單為質押,從而大大降低了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同時也給金融機構帶來了收益。
二、運營階段的供應鏈融資—動產質押融資模式
供應鏈下的動產質押融資模式是指銀行等金融機構接受動產作質押,并借核心企業的擔保和物流企業的監管,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融資業務模式。在這種融資模式下,金融機構會與核心企業簽訂擔保合同或質物回購協議,約定在中小企業違反約定時,由核心企業負責償還或回購質押動產。
供應鏈核心企業往往規模較大,實力較強,所以能夠通過擔保、提供出質物或者承諾回購等方式幫助融資企業解決融資擔保困難,從而保證其與融資企業良好的合作關系和穩定的供貨來源或分銷渠道。物流企業提供質押物的保管、價值評估、去向監督等服務,從而架設起銀企間資金融通的橋梁。
三、銷售階段的供應鏈融資—應收賬款融資模式
應收賬款融資模式是指以中小企業對供應鏈下游核心企業的應收賬款憑證為標的物(質押或轉讓),由商業銀行向處于供應鏈上游的中小企業提供的,期限不超過應收賬款賬齡的短期授信業務。在應收賬款融資中,主要有中小企業(債權企業)、核心企業(債務企業)和銀行等主體,如果是應收賬款質押,銀行第一還款來源是處于供應鏈上游中小企業的銷售收入,第二還款來源是供應鏈下游核心企業給付的應收賬款。如果是應收賬款轉讓(有追索權明保理),則第一還款來源是供應鏈下游核心企業直接支付給銀行的應收賬款,第二還款來源是處于供應鏈上游中小企業的銷售收入。應收賬款融資也可以引入物流企業提供第三方保證擔保。
在應收賬款質押中,銀行通常將中小企業視為借款人,將核心企業視為擔保人核定授信額度;而應收賬款轉讓(有追索權明保理)通常將核心企業視為借款人,將中小企業視為擔保人。因此,在應收賬款融資中,核心企業的還款能力、交易風險以及整個供應鏈的運作狀況得到銀行更多地關注,避免了只針對中小企業本身進行風險評估,借助核心企業較強的實力和良好的信用,使銀行的授信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 周穎:深發展救贖供應鏈[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7(1)
[2]張默晗:我國企業物流金融研究[J].經營管理者,2007(2)
[3]馬克#8226;格林布萊特(美),施瑞丹#8226;蒂特曼(美),金融市場與公司戰略[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4]張強 現金管理:數字時代的網絡金融服務[M].中信出版社,2009
[5]李雪輝:基于物流企業的物流金融業務主要模式分析[J].管理觀察,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