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個精英主義者,也是流行文化的偶像,人們說他以一己之力改變了四個行業,他的秘密在哪里?
重生
如果說NeXT讓喬布斯從頭修煉管理學的基礎知識,皮克斯則拓寬了他。在把公司的硬件、軟件部門縮減到不能更小后,他被迫走上了第三條道路:讓皮克斯生產電腦動畫。
結果,皮克斯的動畫產品《玩具總動員》大獲成功。這或許激發了喬布斯:在此之前他執迷于產品的細節,在這之后,他終于清楚他所銷售的并非電腦或消費電子產品,而是一個具有文化認同感的物品。這是40歲的喬布斯。
20歲的喬布斯是這樣的:在演說、溝通方面極具天賦,加上他那近乎厚顏無恥的堅韌性格,幾乎沒有什么他想獲得而不可得的。在技術方面他并不是天才,甚至沒有任何資料能說明他會寫程序,但這并不妨礙他知道什么技術是有其獨到價值的。
30歲的喬布斯是他20歲時的升級版:財富和名望讓他獲得了更大的說服力,而在技術方面,硅谷一些最重要的企業家成了他的導師。
另外,這十年里他還掌握了另一門硅谷人極少涉及的技能:工業設計。喬布斯從小未受過太多美術熏陶,他只是對物品的完美有非常追求。他寧肯寬敞的房間沒有裝修和裝飾,也不添置他看不上眼的家具。但他用幾個月時間研究建筑大師賴特的作品,并從德國人哈特穆特·艾斯林格那里學到了很多設計知識。二十四歲之后,喬布斯幾乎已經成為設計內行,他會趴在顯示器上一個像素一個像素研究圖案,也會苛求電腦的外殼采用優雅的圓角……
40歲的喬布斯和20年前一樣,依然重視科技的未來及產品的品味,但歷經創業的磨煉,他終于能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理解及使用它們。而那些曾經是他短板的商業技能,也在連續的挫敗中逐一補足。
從此,他掌握了屬于自己的一套常識。這期間唯一沒變的,是他的性格。
1、不計成本追求完美 這是喬布斯的信念,也是蘋果電腦杰出設計的秘密。
喬布斯認為設計指的是產品“功能”而不是外觀。為了貫徹他想讓科技產品簡單好用的理想,一個產品可能經歷了無數次的從頭來過,他也改良了設計流程,讓不同團隊同時參與,而不是一個接一個的線性流程。
完美產品設計的最高境界,是所謂看不見的設計。蘋果電腦在意電源開關顯示的亮度與顏色,在意電源線的設計,甚至連電腦內部線路的安排也賞心悅目。因為這些細節的視覺與觸感,讓蘋果電腦的產品獨具一格。
為了追求完美,喬布斯不諱言經常會碰到瓶頸。而突破瓶頸的方法,就是停下來。在制作皮克斯(Pixar)動畫電影公司的第一部作品《玩具總動員》(ToyStory)期間,團隊曾停工長達5個月,這段期間喬布斯仍然照付薪水讓團隊“游手好閑”。如果沒有勇氣停下來思考、重新想象,就不會有后來一炮而紅的動畫電影。 2、拒絕復雜 喬布斯從來不為技術而技術,也從來不會因為方便而把大量花哨的功能塞到產品里去。他寧愿減少產品的復雜功能,也要盡力做到簡單和易于使用。許多蘋果產品都是從用戶的角度來進行設計的。
“拒絕”可能是喬布斯在蘋果公司所扮演的首要角色?!八喼笔莻€過濾器,”蘋果電腦工程師赫茲菲爾德說。每一天都會有設計者向喬布斯展示關于新產品和在現有產品上加入新特征的創意,而他的回答幾乎都是拒絕。
喬布斯拒絕的原因,不僅出于對復雜設計的一貫反感,還有成本考慮,而且減少一些產品的特征還能制造一種期待?!肮室夂雎砸豁椚藗兿霌碛械漠a品特征,會激發人們對它的渴望。”蘋果公司的前工程師雷德說,“當你在新版本中將這個功能加入時,用戶得償所愿,則更加高興?!?3、引領消費者 很多企業喜歡聲稱他們是顧客導向,產品行銷人員謙虛地使用問卷或焦點團體訪談來接觸使用者,直接問他們到底需要什么。喬布斯卻不信這套,他只專注于觀察使用者經驗,而且是他自己的使用經驗。
喬布斯堅信用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頻繁引用亨利·福特的名言:“如果我問客戶他們需要什么,他們總是說要‘一匹更快的馬!”’所以,蘋果公司只管偏執的去制造偉大的、讓人驚喜的產品,堅信偉大的產品會讓消費者打開錢包。 4、注重用戶體驗 曾經把喬布斯趕出了蘋果的約翰·斯卡利仍然很認同喬布斯的做法,他說:“Steve(即喬布斯)總是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他把)用戶體驗貫徹到整個端到端系統中去,不管是打印機還iTunes。用戶體驗都是端到端系統的一部分,它關系著生產過程,關系著供應鏈,關系著營銷體系,關系著零售店?!?/p>
近年來,在筆記本和手機領域,蘋果的競爭對手們大多采取回避客戶而非服務客戶的策略。它們關掉了自身的客戶服務部門,并將這項業務外包給由低薪員工組成的電話服務中心。它們甚至要客戶自己去網上尋找常見問題的解答。
而二十年前,蘋果公司制訂零售策略時,就明確了一個壓倒一切的優先目標,即創立一種讓客戶完全聯想不到計算機工業的零售商店。他們致力于在商店中營造一種類似四季酒店大堂的友好氛圍。 5、用最聰明的人 喬布斯說:“我是個精英主義者。我只會雇傭最聰明的人來蘋果。我給他們職位和員工優先股權,并培養他們對小型團隊的認可。我會不斷向他們灌輸,他們就是A團隊,蘋果只會雇傭A團隊?!?/p>
他是一個追求極端的人。“這個世界上除了最好的,就是最差的。我開的是最好的汽車,買的是最好的私人飛機,用的也是最好的鋼筆,除此之外,在我眼里都是垃圾。所以,我的團隊必然是最好的。皮克斯的成功就歸功于他們,是他們的不斷創新讓我當初花了1000萬美元購買的這個公司,賣到了74億美元。在皮克斯,我從來不投資產品,而是投資人?!?/p>
對于外面那些最好最聰明的人才,喬布斯也有發現挖掘他們的能力。而且他極富魅力,能讓人們無法抗拒而跟隨他,甚至在產品尚未問世之時便讓人們相信他的愿景。他總是去尋找在這個領域中他所能發現的最棒的人,而且親自負責自己團隊的所有招聘工作。
所以喬布斯自信地認為:“我的團隊絕對是世界上最優秀,最精干,也是執行力最強的創新團隊?!?6、保持團隊小型化 喬布斯對大型組織沒什么好感。他認為那里官僚主義盛行,效率低下。他有一個原則,就是蘋果團隊永遠都不能超過100個人,如果要招個人就需要先開掉另一個。喬布斯說:“超過一百個人我就記不住了,我只希望身邊都是我個人了解的人。如果超過一百個人,我們將被迫調整組織架構,那我就沒辦法工作了。我要的工作方式是我能接觸到一切?!?7、全局思考 “iPod正是Steve方法論的完美體現:從用戶出發考量整個端對端體系。對Steve來說永遠都是一個端對端的系統。他不是一個設計者,而是一個偉大的系統思考者。這是在其他公司中你無法看到的。他們往往只關注自己的部分然后把其他一切外包。以iPod為例,其供應鏈一直延伸到中國的iPod生產基地——這和產品本身的設計一樣成熟完善。供應鏈的挑戰與用戶界面的設計都被要求達到同樣的完美程度。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看待事物的方式。”約翰·斯卡利說。 8、處處營銷 蘋果公司通過一系列精細入微的方式,來培養粉絲對蘋果品牌的宗教般的狂熱。包括渲染產品的神秘等。而最重要的方式,是強化蘋果產品的象征意義,最有效的市場營銷策略則植根于產品本身。蘋果公司用顏色、聲音、形狀等元素的組合,構建了清晰的品牌形象。蘋果通過這些策略使其品牌形象深植人心。
這一點在蘋果發布新產品時表現得尤為明顯。通過一系列統一協調的步驟,蘋果調動大眾的胃口,吸引更多人關注。在公眾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時,蘋果再適時對外公布其早就準備好的信息或新產品。這一切都是圍繞著營銷進行的。 9、重新發明 “革命性”是喬布斯最喜歡的詞之一。他極力夸贊蘋果的每個發明創造都是獨一無二的和有創造性的。
蘋果的產品到底具不具有革命性,取決于我們對革命性這個詞的定義。蘋果公司擅于搜集匯總技術領域的最新創意,并通過轉化將其變為己有。蘋果擅長發現別的同類產品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在其推出的產品上將上述問題和不足予以解決,或者是對貨架上的其它同類產品在蘋果的模式下進行改良革新。 iPad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早在2001年比爾蓋茨就推出了一款具備幾乎相同功能的建立在windows操作系統基礎上的產品,但是當時在交互界面,應用軟件開發方面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微軟公司就沒有繼續堅持下去。喬布斯發現在蘋果公司現有的技術基礎上,上述的問題都不成其為問題,于是iPad橫空出世。在剛推出的兩個月里,iPad就賣出了200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