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已經過半,這半年里全球經濟復蘇一波三折,股票、基金大幅下挫,樓市遭遇低迷……下半年,銀行理財市場將有怎樣的表現?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走勢將會如何?
短期理財受熱捧
據數據顯示,4月商業銀行共發行6個月以內的短期產品625款,環比增幅10.23%;5月,1個月以下理財產品、1至3個月理財產品發行量均比上月明顯增長;6月初,28家銀行一周內共發行179款個人理財產品,從期限上看,短期產品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其中3個月期(含)以下理財產品市場占比超過50%。
針對下半年短期理財產品是否還能夠繼續火爆。理財專家表示主要取決于幾方面因素:首先是加息,如果近期央行不加息,由于加息預期的存在,未來資本市場、理財產品市場都存在不確定性,投資者可能更愿意選擇進行短期投資,短期理財產品有望繼續“火”下去。
其次,資本市場的走勢也是重要的決定因素。雖然當前資本市場在經歷了前期大跌之后,振幅明顯縮小,但中長期走勢仍不明朗。因此大量避險資金也有可能繼續選擇短期理財產品。而對于投資者來說,在資本市場、房地產市場以及加息前景都不明朗的情況下,選擇既有流動性、又有安全性、收益率適中的短期理財產品無疑是一項明智的選擇。
收益走勢趨高
近期市場流動性相對緊張,為此貨幣市場利率不斷走高,銀行間市場隔夜拆借利率飆升至2.75%,比年初的1.1%左右上漲了1.5倍,利率水平竟然高于兩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同時1周至1個月期限的拆借利率,都高達3.1%以上,均創下兩年來新高。
受貨幣市場利率上漲的影響,一些期限為3~7天的超短期理財產品,年收益率都升至2%以上。一些銀行的15天超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更是高達3%左右,個別期限僅8天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也高達3%,比兩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還高。
記者了解到,目前貨幣信貸類理財產品收益率仍居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之首。據介紹,目前一年期貨幣信貸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均在7%左右,高于去年同期4%~5%的收益率。
專家預計,今年下半年市場仍有加息預期,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仍有走高趨勢。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或許會出現分化的現象。一些風險性相對較高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或將更高,不過所承擔的風險也會加大。
另類理財涌現
有關專家預計,下半年銀行理財品種將有所增加。目前國內A股市場賺錢效應正在逐漸消失。不少資金開始在銀行理財上打起了主意。
據悉,近期中國首款世博概念金融理財產品——“中國工商銀行·瀘州老窖特曲絕版老酒”在上海世博會面世。這也是國內首款以“絕版”概念走入投資理財平臺的酒品。據了解,目前“另類投資”的新型理財產品正在逐漸增多。
不過,有理財人士稱,目前另類理財產品發展還不成熟,投資者不宜盲目追求,應謹慎選擇合適自己的理財產品。
偏股理財增多
在2007年A股大漲的大背景下,“打新股”理財產品曾經創造出理財市場的奇跡,不少打新股理財產品收益動輒10%,有的甚至達到20%以上。不過,隨著A股市場的大幅調整,打新股理財產品逐漸褪去光壞,一些掛鉤股票市場的偏股型理財產品也開始陸續虧損。隨后,偏股型理財產品發行量大幅下降。
據Wind資訊統計,5月份共發行834款理財產品,其中股票類理財產品發行24款,較前一月發行的26款減少2款,降幅7.7%。
有關專家認為,股市真正企穩上漲,大部分銀行才會考慮推出偏股型理財產品。目前看來,A股已處于相對低點,不排除市場下半年走好之后,該類產品發行數有所增加。
黃金概念難繼
受歐洲債務危機影響,近期黃金價格“水漲船高”,目前在1200美元/盎司上方徘徊。黃金價格上漲,讓銀行發行與黃金掛鉤結構性理財產品的積極性驟增。據統計,5月已有5款掛鉤黃金的結構性理財產品發行。就單月發行頻率而言,較之前大幅增長。
“黃金上漲,但不意味黃金類銀行理財產品就能賺錢。”有關專家表示,銀行在設計掛鉤黃金概念的銀行理財產品時,一般設置封頂收益率,并不是黃金漲多少理財產品就能賺多少。此前一些銀行黃金類理財產品并無多少收益率。
業內分析人士分析,目前國際黃金價格已經在高位震蕩,上漲的空間相對有限。此外,銀行掛鉤黃金類產品相對復雜,預計下半年黃金類銀行理財不會出現爆發性增長。
QDII難以重振
目前,國內居民直接投資海外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購買銀行、基金等國內金融機構推出的QDI理財產品。受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出海投資的QDII理財產品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個別產品沒有出現虧損。
今年下半年QDII是否會重整旗鼓?對此,專業人士并不看好。有理財師稱,目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已經引發了全球資本市場連連下跌。這一危機今年下半年不可能得到完全解決,因此QDII產品仍有不小的風險。市民投資QDII理財產品時仍需謹慎。
債券理財走俏
近兩年,債券與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幾乎占據了銀行理財的半壁江山。
據不完全統計,6月初,28家銀行一周共發行179款個人理財產品,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發行數為78款,市場占比為43.58%。其中,人民幣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發行數為53款,發行數比上周增加5款,外幣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發行數為25款,比上周減少1款。
有專家表示,目前銀行理財市場產品相對單一,債券與貨幣市場類理財產品成為大部分銀行的首推產品。不過,預計今后銀行理財產品將更為豐富,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范圍也將越來越廣。
信貸類產品縮水
隨著市場流動性的收縮,信貸類理財產品發行數量也出現了大幅萎縮,喪失了其主流地位。
數據顯示,5月15日至25日新發的信貸類理財產品只有32款,相比4月信貸類產品每周50款的發行水平,已明顯回落。而且,32款信托類產品中只有5款投向地產公司。
隨著國家房地產政策進一步收緊,銀行監管機構也開始重點關注銀信給房地產以及銀行所帶來的風險。因此,始于4月份銀信合作理財產品的推出趨于降溫。
與此同時,地產商直接借助信托公司發行的集合資金信托產品也開始銳減。一位信托分析師指出,減少房地產信托產品的發行,是房地產降溫以及規避地產業風險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