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初,希臘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預計將分別達到12.7%和113%,遠超過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和60%的上限。12月,三大評級公司先后調降希臘債務評級,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正式拉開了序幕。 危機爆發之初,歐元區國家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希臘也希望通過借新債還舊債的方式度過危機,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四處出擊,磨破了嘴皮,中心只有兩個字:借錢!圍繞是否救援希臘,歐元區各國討論了很久。
歐洲不能不救希臘。一方面,希臘的國債大部分被其他歐元區國家持有,德國、法國的銀行投資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若希臘不能籌集足夠的資金償付到期債務而違約,將造成銀行業的損失,德、法兩國將引火燒身;另一方面,歐元區主權債務超過標準的國家遠不止希臘一國,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不會是下一個希臘。與人方便,自己方便,歐洲終于團結起來。
2010年4月11日,歐元區財長在周日達成援助希臘的具體方案,將在2010年內向希臘提供300億歐元的3年期貸款,利率在5%左右,遠低于7%左右的市場利率。而希臘為此必須作出保證,在未來3年內大幅削減赤字。在利好消息的刺激下,歐元在4月12日開盤即出現跳漲走勢。
可惜好景不長,市場仍對各國繁瑣的審批程序心存懷疑,同時質疑希臘能否履行自己的承諾,特別是在希臘國內公務員因凍結工資而爆發大規模抗議之后,在避險情緒的推動下,歐元匯率再次趨于下行。4月23日,希臘正式求援。4月27日,標準普爾公司將希臘評級下調3個級距至“BB+”,將葡萄牙評級下調兩個級距,28日,下調西班牙評級,展望為負面。市場很快將此解讀為主權債務危機惡化的標志,5月初,歐元跌破短期的下行區間,開始加速下跌,投資者爭先恐后撤出風險資產,恐慌性拋盤達到頂點,有關歐元即將崩潰的論調此起彼伏。
為了拯救歐元,5月10日,歐盟成員國財政部長達成一項總額達7500億歐元的救助機制,以幫助可能陷入債務危機的歐元區成員國,防止債務危機蔓延,同時歐洲央行宣布將購買歐元區國家公債。這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救援計劃,近幾年內歐元區國家公債出現違約的概率大大下降。援助計劃對于維持市場信心極其重要,因為希臘等國國債收益率高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投資者擔心違約,因此“穩定機制”的建立有利于降低風險溢價,使收益率回落到可以接受的水平,發債成本下降有利于最終擺脫援助。受此消息提振,當天歐元匯率大幅反彈超過300個基點。
但是當時違約風險的下降仍沒有支撐歐元上漲,投資者已經習慣于從負面理解消息。投資者有足夠的理由做空歐元:
首先,主權債務危機獲得解決的惟一途徑是經濟增長,稅收的增加提高政府的償付能力,經濟總量擴大才能承受不斷擴大的債務規模。沒有經濟增長,接受援助的歐元區國家很有可能吃了上頓愁下頓。援助機制終歸只是吃藥治病,不能增強歐元區國家的體質。
其次,歐洲央行購買歐元區國家的債券,這等于擴大量化寬松政策,使市場上流動性增加,長期通貨膨脹的風險上升;若歐洲央行通過出售高品質債券來籌集資金購買國債,相當于用“壞資產”替換“好資產”,使央行的資產質量下降。
最后,市場普遍相信歐洲經濟的復蘇步伐將慢于美國,這使中長期看美元資產更具吸引力。一方面歐元區內各國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德、法等國領頭羊的恢復情況較好,而如西班牙等還在與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和房地產業的衰退做斗爭,歐洲央行不得不長期實施目前的低利率貨幣政策以支持各國經濟的恢復。另一方面為了降低公共債務占GDP的比例,歐元區國家在未來幾年必須致力于削減財政赤字,政府壓縮支出后經濟可能面臨需求不足的窘境,使增長放緩。寬松的貨幣政策與緊縮的財政政策將是歐元區宏觀經濟政策的常態。
5月17日,歐元匯率跌破2008年底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的最低點,5月18日德國禁止“裸賣空”交易,投資者通過做空歐元表達態度,匯率跌至1.2150,此為歐元歷史最高匯率向最低匯率的50%回撤。經歷一番猶豫之后,6月7日,歐元創下1.1875的4年來的新低。
市場不會永遠向一個方向運動。自6月8日起,歐元開啟一輪明顯的反彈走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歐元區各國政府均開始縮減開支,表現出控制債務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美國公布的數據顯示經濟復蘇并不像之前普遍預期的那般強勁,美元資產吸引力下降,兩方面原因導致投資者削減手中的歐元空頭倉位。歐元匯率在7月9日觸及1.2722的高點,此處已經處于長期壓制線附近。
歐元區的債務危機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因此對歐元反彈的幅度和持久性不能過于樂觀,7月下旬歐洲央行將公布歐元區銀行業壓力測試的結果,是近期影響歐元走勢最重要的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