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人平和,卻不失原則;他性格爽直,卻不喜高談闊論;他眼光獨到,極具魄力,在不斷創造業績突破時,卻保持謙遜低調……
如今,由他掌舵的銀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一舉摘得了2009度“十大金牛基金公司”這一業內最權威獎項,而他仍然平淡如水。
他就是銀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立新先生。
王立新,經濟學博士,曾任職于中國工商銀行、南方證券,并曾任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開發部、市場拓展部總監。2002年進入銀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公司經理助理、副總經理、代總經理等職務。
“穩健是生命線,業績是硬道理。成立9年來,銀華基金始終信奉這兩大信條,以規范經營贏得客戶的尊重和信賴,以持續回報實現資產的保值和增值。2010年以來,股市再現調整,我們將竭盡所能,為投資者創造持續優良的回報,繼續為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投資改變生活而執善前行。”在王立新看來,沒有比能為各類風險收益特征的投資者提供全方位的理財服務更快樂的事了。
對于未來,盡管他自言沒有太大的野心,但他給銀華勾畫的藍圖又不由得讓人心生疑惑,如果胸無丘壑又哪能有如此之抱負:“今后,在繼續完善公募基金產品線基礎上,我們還將努力在企業年金管理、特定客戶資產管理等領域拓展自己的業務,將銀華基金打造成為一個綜合型的資產管理公司。”
贏在魄力:投資“非常2+1”
2009年,銀華投資業績全面開花,實現了一次完美的爆發。銀華基金的成功似乎可以歸結為玩了一把非常“2+1”——兩次準確把握投資時點,一次精選汽車“大牛板”。作為分管投資的總經理,王立新對此功不可沒,關鍵時刻他敢于拍板,敢于承擔責任,在投資人員為重倉股陷入焦灼的時候,王立新的信心讓他們變得淡定。
第一次準確的時點判斷在2008年底、2009年初。2038年10月,在市場最低迷甚至是絕望的時候,銀華基金率先果斷加倉,同時對2009年的市場旗幟鮮明地看多,體現了獨到的投資眼光。“當時我們投研體系內部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最終對于市場判斷基本達成了共識。”王立新回憶說。
雖然形成了共識,但在市場空頭氣氛迷漫的背景下,銀華基金內部多少也有些舉棋不定,就在這個時候,王立新果斷拍板“把倉位加上去!如果出現了方向性的錯誤,我來承擔!”這樣的打氣大大減輕了投資部的心理壓力。
此后,銀華基金勤于扮演多頭的角色。2009年初,某保險公司召集機構管理人員開會討論2009年行情,王立新參加了,他旗幟鮮明看多觀點在當時顯得很有些另類,但恰恰是這樣的堅定看多給機構投資者留下了深刻印象。2009年底,銀華基金在北京東方君悅舉行投資策略報告會,各方機構云集,充分顯示了機構投資者對銀華投資實力的高度認可。
另一次準確的時點判斷出現在2009年7月底。當時市場已經臨近3500點,沖上4000點甚至站上5000點的樂觀言論比比皆是。后來的結果眾所周知,市場一路暴挫至2639點,前期上漲兇猛的周期類股票在這輪調整中跌得一塌糊涂。
銀華這一次的操作讓人嘆為觀止,“當時銀行開始收緊銀根,不少人開始擔心資產泡沫,而且市場前期漲得也確實太快了。”于是,銀華旗下基金在3500點附近開始了步伐一致的股票減持,很大程度上避開了這次干點幅度的大調整。王立新慨嘆,當時,在2800點附近,銀華基金認為市場調整較為充分,估值回到合理區間,于是再次整裝入場。
銀華基金2009年的成功不僅取決于對市場節奏的準確把握,還在于抓住了業績確定的市場主線。王立新告訴記者,上半年的市場主線其實很多,既有經濟復蘇的主線,也有抗通脹的主線,但銀華經過反復調研討論,覺得無論是政策刺激還是經濟復蘇,最終還是要看業績成長是否確定。“各種市場主線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汽車。”說到此處,王立新豪情倍增。
實際上,2009年F3、4月份汽車銷售數據一直很好,諸多市場人士和銀華基金同樣關注到了這些數據,但是卻作出了不一樣的判斷:有市場人士認為這只是被壓抑的汽車剛性需求的階段性爆發,汽車行情將很快結束。但王立新卻堅持用調研結果說話,不輕易下判斷。銀華基金的投研人員經過深入中西部地區進行全面調研后,最后得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結論——二、三線城市興起的汽車消費浪潮,既符合消費升級的大方向,也為國家政策所支持,汽車將是未來拉動投資增長的主要行業。深入調研后的準確把握成就了銀華基金2009年的經典投資。
成功內核:煉成“牛基”團隊
銀華在2009年能夠獲得業績的全面豐收,主要在于成功挖掘出這一年市場反彈中的“大牛板”——汽車股,并予以重倉配置。現在提起汽車股,大家就會想起銀華,而提起銀華,就會想起汽車股。銀華基金將價值開掘者的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
何以如此輝煌?王立新娓娓道來,揭示了銀華成功的內核:加多人、用好人、深挖股、有定力。有了這些,我們開始理解銀華基金的成功具有更多的必然性,也相信其選時與選股的成功也將在2010年得以延續。
王立新認為,一個基金管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投資管理水平,要達到這個目標就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投研體系。
銀華此前的投研人員配備相對于銀華基金的長期愿景而言,還是相對薄弱的,所以在2008年市場低迷時加大投入,全面擴充了銀華基金的投研隊伍。他總結說:“我們當時的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廣納賢才。”
相比打造明星經理,銀華基金更愿意去做大概率事件:隊伍、流程、方法,最終慢慢形成理念和文化,使公司相對穩定。這兩年基本按照這個思路,不搞明星基金經理,注重人員儲備和人員素質的提升。
2006年底開始,他親自管投資。鑒于之前人員相對單薄,他先從充實、調整隊伍開始,每年從畢業生里面招一些有培養潛力的員工。
在投研體系管理方面,銀華基金盡量實行扁平化管理,推行兩個負責制:一個是基金經理負責制,另一個則是研究員的行業組長負責制。基金經理負責制,即基金投資民主化決策,基金經理自己決策,自己承擔責任,這樣既有利于基金經理的考核,也由利于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行業組長負責制則是把研究員按行業分成七個小組,由小組長去管理行業研究,這比研究總監管理各個行業起到更大的作用。
“基金經理、研究員本身的壓力就很大,如果再去過多地干預,反而會適得其反。我的作用就是多給大家打氣,創造良好的溝通交流氛圍,而不是灌輸具體的投資思路和理念。”王立新非常注重創造相對寬松的投資環境,他風趣地說,為了讓投研部門在交流時暢所欲言,他現在很少參加每天的晨會了。
當問及銀華基金目前的投研團隊能支撐多大管理規模時,王立新自豪地說:“我們現在人員儲備比較充足了,人員結構配置也很齊整了,70余人投研團隊,管理千億以上規模沒有任何問題!”
突破瓶頸:業績目標鎖定前三
王立新在金融行業摸爬滾打多年,他幾乎擁有保險業之外的所有金融行業的履歷,而目更為難得的是——他在每個行當幾乎都是從基層做起。他進入基金業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參與南方基金的籌備,起草了中國第一只封閉式基金的相關文件。
豐富的從業經歷,過人的膽識和魄力,讓他在銀華基金總經理的崗位上顯得游刃有余,在他主持工作以來,銀華基金業績迅速提升,整體規模穩健保持在業內前十名。
面對成績,他卻透露出淡淡的隱憂,他說:“這兩年,我們的發展比較平穩。現在也遇到了瓶頸,2006年以來,銀華在規模排名上并沒有實現突破。”
王立新指出,瓶頸主要是市場占有率沒有突出的進步。今年,我們不僅要開發更多具有吸引力的創斷型產品,還要注意把握基金的發行時機。此外,品牌知名度還要不斷提升,要讓更多的人了解銀華。
“現在,規模排名前五名以后的幾家基金公司綜合實力都差不多,而銀華的發展勢頭很好,我們希望這兩年再往前沖一沖。”他說,銀華雖然低調,但執著進取。他希望,未來銀華在中國基金行業能占據一席之地,最終成為一個受大家尊敬的公司。尊敬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受到持有人的尊重,給持有人帶來穩定的收益;同時也要得到員工的尊重,以銀華基金為驕傲和自豪。
問及如何超越時,王立新堅定地說:“業績的保持!”
“2010年,我們的目標是整體業績排在前三分之一。”他自信地說,“從投研綜合實力上看,銀華現在投研隊伍整齊,人員配備、行業覆蓋面、水平都銀好,再加上方向把握得還可以,我們對今年的業績表現也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