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場震蕩加劇,新基金首發規模不斷下降。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基金公司開始積極拓展券商定投渠道。自進入6月至今,共計有12家基金公司公告稱開通了新的券商渠道定投業務,其中不乏嘉實、易方達等規模排名前十的公司。
與銀行渠道不同,目前券商推廣定投還屬于新生事物。券商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定投的穩定性也可能更高,因此,今年以來基金公司正努力從這個渠道進行突破。
定投客戶相對穩定
“這是一個很穩定的群體,前幾年定投設定的起步額度是一千元,較為成熟的指數型基金若能發展10萬個客戶,一年至少就有穩定的12億申購,而今年以來,發一只新基金,可能也就只能募集十幾億元。相比之下,定投能帶來的資金相當可觀。而且這部分資金往往對市場變動不敏感,去年指數基金的賺錢效應令更多的持有人選擇銀行扣款進行定投,今年看指數基金基本上是賠的最多的,但從停止定投的比例看,持有人對此仍能承受。”一位南方大型基金公司的市場部工作人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從4月份市場調整以來,我們的定投客戶停止定投的比例不到1%,應該說這幾年在定投上對持有人做的工作相當有成效?!边@位工作人員表示,老基金的持續營銷一直是基金公司較為頭疼的問題,特別是一些業績處于中游的基金,難以對投資者產生吸引力。但老的指數基金若有相對穩定的定投客戶,公司不用進行持續營銷也能維持較好的份額增長。
根據本報與中證網聯合進行的網上新聞調查顯示,盡管近一個月市場調整幅度較大,但仍然有61.75%的投資者沒有打算暫停定投,仍維持原有的定投計劃,這說明,現階段投資者維持定投的積極性仍然較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持有人投資期限的調查中,設定一年為投資期限的有59.21%,占絕對多數,而三年的則占32.84%,八到十年的僅占7.95%,而目前來看,一年前突然加大比例入場的投資者基本上很難獲得正收益,若接下來市場繼續大幅調整,一些投資期限較短的持有人或許會產生動搖心理。
拓展券商渠道難題仍存
定投雖是細水長流,對于長期盤整的市場確實是相對穩定的申購來源。從今年來看,除了與銀行合作進行定投費率優惠及定投方式靈活組合之外,基金公司也正積極拓展其他的定投渠道。
自進入6月至今,共計有12家基金公司公告稱開通了新的券商渠道定投業務,其中不乏嘉實、易方達等規模排名前十的公司。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與銀行渠道不同,目前券商推廣定投還是新生事物,僅從已有的交易系統看,具備定投功能的就很少。對于基金公司來說近乎處女地,券商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定投的穩定性也可能更高,因此,今年以來基金公司正努力從這個渠道上進行突破。
但券商渠道拓展仍存在相當的困難,由于剛剛起步,券商獲得的收入有限,系統改造費用需要數十萬元,一些中小券商不愿意對此進行投入。不過今年以來銷售新規鼓勵對保有份額進行獎勵,渠道為了獲取更多的持續銷售費用,投入積極性較前幾年有所提高。
但令券商渠道感覺乏力的是,客戶的“粘度”明顯不如銀行,由于銀行代發工資,不少客戶直接用工資卡扣款進行定投,資金源源不斷,但是券商賬戶資金仍需投資者自行劃轉,據營業部反映,有些客戶開通了定投,卻因為炒股需要動用資金,劃扣日到了卻出現賬戶余額不足的現象。“未來幾年,從券商渠道發展定投仍然只能是補充,難以撼動銀行的地位。”一位業內人士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