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已經結束,縱觀申論試卷,筆者感到有很大變化。
一、2010年國考申論A卷特點
1.形式上,兩卷分立,考試更加科學
這次考試將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職位與地市級以下綜合管理類、行政執法類職位分為兩張試卷(本文稱A、B卷)。兩卷分立,是針對不同類別層次考生所設,A卷較B卷難度稍大。這種考試分類的層次性,更能體現考試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到目前為止,申論考試形式經歷了三個階段,即不分層次一張卷、略分層次同卷不同題、分層次各立一卷。無疑,兩卷分立使申論國考更趨合理,更加科學。
2.命題上,凡中見奇,新思維大視野
圍繞大綱,A卷選取海洋的保護與開發這個命題,出人意料。表面看來難度似有降低,但從保護海洋這一關乎人類共同家園的大題目來看,就不能不看到命題者的新思維和大視野。因為國家對海洋環境非常重視,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在審議《海島保護法草案》。正是這凡中見奇的命題讓考生,乃至所有人進行思考,為了人類的共同家園,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樹立環境保護的理念,并且如何付諸相應的社會實踐。
3.內容上,主線明晰,貫穿整個試卷
試卷6則材料,主題明確,脈絡清晰。A卷視野開闊,相對B卷較為宏觀,是研究探討我國海洋資源開發過程中的相關問題和策略,以促使人類對自然合理開發,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4.資料上,字數減少,理性回歸均衡
資料字數較前幾年的8000-10000字有所減少,從客觀上降低了一定的考試難度。應當看到,2010年國考這樣調整申論給定資料字數,是理性回歸,尋求相對均衡,目的在于將“給定資料”的字數把握在一個相對合理的標準范圍之內,克服以往隨意的大起大落現象。這次A、B卷均是6000多字,應是今后命題的一個參照標準。
5.測點上,難度適中,題型略有變化
A卷共有四道題,與往年相比,都不算難。只是題型略有一些變化。這次試卷中沒有概括題,而改為兩個閱讀理解題。另外,要考生草擬一份報告的內容要點。作文題也不難,主題鮮明。應該看到,這種題型的變化都是圍繞給定材料的主題所設計的,顯得更加靈活機動。這種變化必然給考生帶來多方位的思考,特別是要求考生不要忘記公務員的工作實際,對申論的相關知識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二、答題思路指要
第一題,認真閱讀給定資料,簡要回答下面兩題。
一是要求回答“給定資料1”里的“死海”是什么意思。
從給定資料1不難看出,人類的陸源超標排污、河流輸入、海上養殖業等帶來的大量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和石油類污染物造成海洋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赤潮發生的頻次和規模逐年上升。必須指出,人類對海洋資源無限制的開發,使海洋水質嚴重污染,造成海洋生物(動、植物)逐漸減少甚至滅絕,自然災害越來越多。正是這種污染致使海洋失去了自身的凈化調解能力,無力恢復原有的生態功能。這種海域不僅不能再為人類提供海洋資源,而且還會給人類帶來各種災害。這樣的海域就是死海。
二是結合給定資料中的具體事例,談談對“海洋的污染將毀滅魚兒的家園,但讓人類不寒而栗的毀滅絕非僅此而已”這句話的理解。
回答應把握兩點:一是簡要舉出資料中的事例,二是要抓住這句話的實質,即“讓人類不寒而栗的毀滅”還有什么?種種事實無不說明人類的超標排污、過度捕撈、填海造地、盲目攫取海底能源等造成的海洋污染,使海洋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污染后的海洋不僅使魚兒無法生存,也會給人類帶來無盡的災難:海洋已經無法“單靠其與外界水體交換恢復清潔”,海洋生態環境惡化,包括疫病在內的各種災害甚至是“報復性”的自然災害增多,海洋生物資源不斷減少甚至滅絕等。這些都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不要忘記,海洋也是人類的家園。污染毀滅了海洋,不僅毀滅了魚兒的家園,無疑也毀滅了人類的家園,至此,這毀滅性的海洋污染自然讓人類不寒而栗。
第二題,要求考生談從“退耕還海”與“退耕還湖”這段文字中得到哪些啟示。
這道題是讓考生答出這段話說明了怎樣一個道理,實踐中我們應該怎么辦。通過資料4,我們應該看到,“退耕還海”與“退耕還湖”都是人類犧牲局部的經濟利益來恢復和建造和諧的自然環境。它的道理很明顯,應有這樣幾層意思:人類在發展經濟、開發自然資源時,必須做到協調發展,既要科學、合理、有序地開發,更要注意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否則只會給人類帶來各種災難;人類敢于承認以往為追求局部利益,掠奪式地開發包括海洋資源在內的自然資源的錯誤做法,并且加以改正,這是值得稱贊的。不論錯誤多大,對于人類發展來說,這種覺悟性的認識和反思都彌足珍貴;人類社會的發展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不斷創新發展思路,不斷改進發展方式,不斷加強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和改善,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第三題,要求考生以沿海某省省政府工作人員的身份,結合給定資料,擬寫一份《關于將半島藍色經濟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報告》的內容要點。
既然是草擬內容要點,就不是報告的全部,不必考慮報告的格式等,只需考慮內容中的要點。具體應從兩方面思考:一是將半島藍色經濟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理由,即為更好地發揮該省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將其建設成黃河流域經濟發展的龍頭,避免重復建設,整合、集聚相關產業資源,帶動該省、沿河沿海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希望獲得國家戰略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二是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戰略,即如何發展,這里重點在于整合、歸納、提煉資料,有條理地列出。可圍繞以下幾方面進行思考:第一是科學規劃布局。改變“諸侯經濟”發展態勢,將其建設成黃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經濟引擎、環渤海經濟圈南部隆起帶、貫通東北老工業基地與長三角經濟區的樞紐、中日韓自由貿易先行區,積極爭取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第二是發展區域優勢。做大做強,將其建設成黃河流域的大港口、大交通、大鋼鐵、大能源、大電力、大石化、大造船基地,拉動整個黃河流域社會經濟迅猛崛起和發展。第三是打造產業集群。抓住環渤海地區產業集聚能力高的發展機遇,整合分散發展的海洋經濟區域,對各地區明確定位,打造產業集聚區,最大程度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在省內打造藍色經濟區主體區“兩城七區”,注重海洋高科技產業及相關重點產業發展,同時建立環保系統,做到開發與保護并重。
第四題,參考給定資料,圍繞“海洋的保護與開發”,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今年的作文對考生來說,一般都不會跑題。因為給定資料內容相對集中,主題比較明確。但要寫出高分作文,必須抓住以下兩點:一是要弄懂海洋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即保護是前提,開發是目的。為了發展經濟進行海洋資源開發必須以不破壞海洋環境為前提,保護海洋環境是為了更好地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二者不可偏廢,從發展的角度看,保護比開發更重要。二是論證要做到論點鮮明,內容集中,有理有據。針對海洋的“保護”與“開發”協調發展提出的對策,要站在經濟發展的全局進行思考,既要有發展大經濟的長遠規劃,又要有具體的科學布局,還要建立“保護”、“開發”管理系統及協調機制。寫作思路應貫穿一條紅線:破除只顧開發創經濟效益而不顧環境的舊理念,樹立開發與保護并重的新思維,要立法,要明確責任,以推動海洋保護與開發的協調進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摘自《應用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