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限制“裸體官員”擔任正職
深圳市委、市政府近日頒布實施《關于加強黨政正職監督的暫行規定》,首次提出: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裸體官員”,不得擔任黨政正職和重要部門的領導班子成員。
網上概括了“裸體貪官”三部曲:第一步設法把妻子兒女弄到境外;第二步悄悄將非法所得轉移出境;第三步自己暫留國內,一有風吹草動立刻溜之大吉。新浪網友說:“把老婆孩子都先轉移了,這樣的人更沒資格當官了。”搜狐網友說:“對那些腳踏兩只船的公務員本來就不該重用,希望這些好辦法能在全國推而廣之。”
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把住房、投資情況列入黨員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制度,但不少單位對此反應冷淡,普遍提出實行官員財產申報制“時機不成熟”,官場和民間情緒形成巨大反差,令人扼腕。
鶴崗礦難:宣傳部長激起眾怒
鶴崗礦難震驚全國,龍煤集團鶴崗分公司黨委宣傳部部長張金光在新聞發布會上勸告記者:“這里我們應當看到一個主流的東西,528人有420人是成功地走出了井下……這應該是主流。”網友稱部長談話“視角獨到,巧舌如簧”,然而卻是“無恥之極”,“一直以為只有資本主義國家那些萬惡的資本家才能夠說出如此惡毒的俏皮話”。
每一條生命,都是100%。網友悲嘆:有108個孩子失去了敬愛的父親,有108個妻子失去了心愛的丈夫,面對骸骨, “是中國人都得哭”。國家安監總局已經認定鶴崗礦難為責任事故。人民日報“來論”欄目說:事故發生后,不是想著如何亡羊補牢,堵住安全漏洞,而是避重就輕。這種做法,這種態度,怎能得到原諒,又怎能防止慘劇重演?更有網友一針見血點出:“除了權勢者,誰都有可能是非主流。”
用一生演繹知識分子的風骨
去年11月29日,翻譯家楊憲益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舉行。自他在北京后海小金絲胡同里悄然病逝后,迅速在學術文化類網站和微博客上引起感情波瀾。楊憲益翻譯了《紅樓夢》、《史記》等眾多文化經典,在“文革”中經歷了4年牢獄之災,兒子受牽連而自戕。網友評說,盡管一生多劫,楊憲益的文章里“仍讀不出絲毫的戾氣或厭世”。在專家的誠信度不及性工作者的今天,楊憲益先生“如此達觀如此勇敢,早就窺破了生死勝負、廟堂江湖”,“關鍵時刻能表現出中國知識分子的骨氣”,令人激賞和感奮。而英國女子戴乃迭21歲時追隨丈夫來到戰火紛飛的中國,顛沛流離終生不悔,被視為跨國愛情傳奇。
(摘自《網絡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