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公務員考試內容涉及的科目眾多,不是名校的畢業生很難通過,許多考試題目甚至是有些“變態”的。
在日本沒有人把總理大臣看成公務員。因為日本國總理大臣是執政黨的總裁,是國會議員,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他是政治家,只有在發獎金的時候大家才想起來原來總理大臣也是公務員。
像總理大臣這種公務員叫“特別職公務員”,因為這些人是經選舉或者任命出來的。特別職之外,經采用考試選拔出來的叫“一般職公務員”,分為國家公務員和地方公務員兩種,現在日本大概有96萬國家公務員,還有大約316萬地方公務員。自衛隊員是國家公務員,公立幼兒園的阿姨是地方公務員。
在各種各類公務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通過了“第一種國家公務員考試”的那些人,也就是被稱為“精英官僚”的那些人。日本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分三種,第三種,是面向高中畢業學歷,第二種面向專科畢業,面向本科畢業生的是第一種。通過了這種考試就意味著成為高級公務員,高級公務員不僅有著與一般公務員同樣的無過即有功、不被解雇等安定的工作條件,還有就是他們注定要擔任高級公職。一般來說,他們升為課長(相當于中國的局長)是有保證的,以后再想往上晉升就要看能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了。這個晉升的最高峰就是各省的事務次官。當然根據省廳的不同,外務省除了事務次官以外,還有一個駐美大使的職務,而法務省還有一個檢事總長(相當于總檢察長)。而一般的普通公務員就只能做到係長(相當于中國的科長),晉升課長是不可能的。
這種高級公務員考試分為各職種共通的“教養考試”和按職種不同的“專門考試”。教養考試的范圍有:包括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的社會科學;包括日本歷史、世
界歷史、地理和文藝的人文科學;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學的自然科學;包括邏輯推理、資料分析、空間把握的數據處理;包括現代日語、英語、古代日語和漢文的文章理解和時事問題。比如給出一張曲線圖,要求說出這是哪個國家近十年的零售物價指數的曲線,這條曲線說明了什么問題,最后還要你說出這條曲線類似于什么數學曲線,并寫出數學方程式。這種考試確實是有點變態的。
能夠通過這種考試的以東京大學的畢業生為最多,比如2008年在通過高級公務員考試的總共1303人中,東京大學出身者就有417人,而第二位的京都大學只有161人。其實這種情況已經改變了很多,原來東京大學出身者比例更加高。這種結果的原因除了東京大學是日本最難考的大學、學生的質量最高之外,還有其歷史的原因。
日本有一個喜歡結成派閥的習性。從戰前到戰后,這種一貫的官僚制度首先就造就了高級官僚中帝國大學出身者一統天下的局面。現在東京、京都、大阪、名古屋、東北、九州和北海道這七所原來的帝國大學之外學校的學生,對高級公務員考試也不是很感興趣。考試難度本來就太高,能夠通過的指望不大,而且就算通過了考試將來在中央官廳衙門里能得到合理晉升的機會也不大。
日本高級公務員也一樣。在各官廳發出的合格通知書上明確標明考試名次,以后在晉升的時候只要沒出過什么大問題,幾乎就是按這個名次來,據說名次靠在后面的人要是晉升上了事務次官的話,名次在他前面的人除了辭官去某個公司就職,再不然就是去學校教書,反正不能再在這個衙門繼續呆下去了。
任何制度都有好處和壞處。這種官僚制度的好處是公正透明,不帶偏見地選拔人才,證據就是和世襲的政治家不同,很難看到世襲的官僚。壞處就是太死板,而且一次考試定終身的制度也確實不合理,加上政治家的煽動,官僚們最近成為了傳媒和公眾攻擊的對象。2007年6月30日重新修訂《國家公務員法》時新增加了這樣的內容:“職員采用以后的任用、薪俸以及其他人事管理,與該職員的被采用年次及采用考試的種類無關,應該以人事評價作為基準”。
高級公務員制度似乎要被取消了。但是外國占領軍的刺刀都沒有能消除的東西,哪里是那么容易被消除的?其實,用日本著名政治評論家田原總一郎的一句話來做總結最合適:“世界上的壞事的根源幾乎原因都在官僚制度上,但是官僚在制度上又是在國民們自己選舉出來的政治家們指揮之下的。”
(摘自《世界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