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可視化可以讓我們直觀地觀察某個主題在一定時間段的研究現狀。本文在對2000-2009年情報服務研究論文640個關鍵詞統計分析的基礎上,選取33個高頻詞作為研究主題的可視化對象。利用可視化工具Ucinet和PASW繪制了關鍵詞網絡的多維尺度分布圖,并從定量的角度判斷了情報服務10年來的研究熱點和未來的研究趨勢。最后本文提出了情報服務研究的4點思考。
〔關鍵詞〕共詞分析;社會網絡分析;情報服務;可視化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9.008
〔中圖分類號〕G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9-0031-05
Visualiz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ervices Based on Co-word Network in ChinaTian Dafang
(Library,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Benbu 233030,China)
〔Abstract〕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 can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researching situation.The paper selected 33 keywords as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analyzing the 640 keywords form the papers from 2000 to 2009.The paper used the visualization tools which are Ucinet and PASW to plot the keyword network and multidimensional space and analyse the research spot and trend.At last the paper brought four viewpoints about the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ervices.
〔Keywords〕co-word analysis;social network analysis;information services;visualization
1957年,國務院批準的《關于開展科學技術情報工作的方案》中明確規定,要建立全國科學技術情報中心和全國科學技術情報網[1]。經過5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國家、地方、基層的三級國家情報體系。這個體系中的情報服務機構,為各級政府機構、高校和科研院所、工商企業的各種活動提供著情報服務。伴隨著21世紀的現代信息技術革命浪潮和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情報服務的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內容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國情報服務目前的研究熱點有哪些?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什么?本文將以期刊論文的關鍵詞為分析對象,通過疏理2000-2009年我國情報服務研究內容來尋找問題的答案。
1 數據收集
為了比較全面地收集國內情報服務研究的期刊論文,本文選擇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作為數據來源。檢索條件是:題名或關鍵詞中包括“情報服務”,時間范圍是2000-2009年,剔除會議通知等少量文獻后,共檢索到相關文獻494篇。這些論文發表在206種學術期刊上,期刊發文數的分布(見圖1)是一個冪指數分布(Y=34.62X-0.7318)。其中,發文較多的是傳統圖書情報學期刊、專業(農業、醫學類)情報類期刊。這表明情報服務是一個學科屬性很強的研究主題。
盡管“情報服務”和“信息服務”有本質的區別,但由于它們的復雜性,研究人員在文獻中存在兩者混用的現象。從圖2看,國內情報服務研究的成果數量,2000-2004年檢索結果的數量呈現一個小幅下降的態勢。這與研究者在論文中更多選擇“信息服務”有較大關系。另外,從檢索結果分析,“競爭情報服務”作為一個術語在2004年之后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文獻的題名當中或被用做關鍵詞。這是圖2中2004年以后檢索結果數量上升的重要原因。總之,從題名和關鍵詞這個角度看,國內情報服務研究成果的期刊論文數量在10年期間呈現出一個先抑后揚的局面。
2 研究的數據整理
2.1 數據清洗
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而從學術論文中選擇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和術語,是未規范的自然語詞。一個學術研究領域較長時域內的大量學術研究成果的關鍵詞的集合,可以揭示研究成果的總體內容特征、研究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學術研究的發展脈絡與發展方向等[2]。筆者檢索得到的494篇期刊論文共有1 705個關鍵詞,篇均3.5個,初次去重后為711個。
由于關鍵詞存在一些不太規范的現象,筆者利用3種方式對數據進行清洗。
(1)合并。這種方式主要是把表達內容一致的詞用其中一個較常用的詞來代替。如大學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在統計時匯總為“高校圖書館”;中小學圖書館和中學圖書館匯總為“中小學圖書館”。
(2)集中。這種方式是為了把一些出現頻次較少,但反映特定內容的詞,集中起來用上位詞代替。如數據庫建設、數據庫技術在統計時用“數據庫”代替。
(3)舍棄。這種方式主要是對于太寬泛或沒有實際意義的關鍵詞,如發展、方向、要求、現狀、問題、研究等,最后不計入統計分析的范圍。
通過上面3種方式,最后得到609個關鍵詞。
期國內情報服務共詞網絡的可視化研究Sep.,2010Vol.30 No.92.2 高頻關鍵詞的選擇
根據關鍵詞出現的頻次的統計發現,在609個關鍵詞當中存在著一些出現頻次較高的關鍵詞,本文選取出現頻次大于等于7次為高頻關鍵詞(見表1),33個高頻詞雖然只占總體的5%,但出現頻次卻占總體的54%。它們基本可以反映國內情報服務研究的主要內容。
表1 高頻關鍵詞
序號關鍵詞頻次序號關鍵詞頻次序號關鍵詞頻次1情報服務21812服務2123服務模式92高校圖書館9313圖書情報1724航行情報93競爭情報8614醫院圖書館1725情報服務工作94信息服務5515企業1626數字圖書館95圖書館4516信息資源1527情報工作86網絡環境3917知識服務1428數據庫87書目情報服務3818科技查新1329文獻情報服務88競爭情報服務2919情報1330資料室89科技情報2720醫學情報1131公共圖書館710書目情報2721專業圖書館1132知識經濟711定題服務2322情報用戶1033資源建設7
2.3 高頻關鍵詞共現網絡的可視化
本文首先將33個關鍵詞的共現次數統計之后,構建了一個關鍵詞共現矩陣,然后利用可視化軟件Uninet將構建的關鍵詞共現矩陣數據轉換為一個網絡圖(見圖3)。
如果兩個關鍵詞同時出現在一篇文獻當中,則這兩個詞間產生一條連線。從圖3看,這些節點可以分為3類。一是情報服務、高校圖書館,網絡環境、信息資源等節點,它們與其它節點的連線較多。這反映出它們與其它節點代表的關鍵詞在同一篇文獻出現的頻次較多。其次是情報、服務模式、文獻情報服務、資料室等節點與網絡中其它節點連線較少。這反映了它們與其它詞共現的機會較少,其代表的研究內容只是少數研究人員的關注。第三類是服務、公共圖書館和航行情報3個獨立的點,這反映出與其它節點相比,這部分研究內容相對獨立。另外,從整個網絡來看,顯得比較松散,這表明國內情報服務的研究還處于一個發展階段,還沒有形成非常集中的研究內容。 3 數據分析
3.1 節點中心性分析
W.H.Lee研究發現[3],在一個共詞網絡中,網絡中心性的點中心度、中間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3個指標不但可以發現某一研究主題當前的研究熱點,而且還能夠用于識別未來發展趨勢。在某個學科領域,節點中心度較高的節點通常代表著當前的研究熱點;節點中心度和接近中心性兩項指標較低,而中間中心性指標較高的節點代表著新興的發展趨勢。筆者利用Uncinet得到33個關鍵詞3個指標的數值,并將數據歸一化之后轉換為圖4。
從圖4可以看出以下3點。
(1)節點點度中心性的絕對值大小表示某個關鍵詞與網絡中其它詞共同出現的頻率,頻率越高,表示研究人員共同關注的越頻繁。“競爭情報、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圖書館”這4個詞的點度中心度都較高。這反映了圖書館的情報服務、競爭情報是當前情報服務研究的熱點。“網絡環境、信息資源、競爭情報服務、企業”這4個詞處于第二個層次。相對而言,這方面的研究內容應該更加豐富,但目前的研究還較薄弱。
(2)節點的中間中心性表示關鍵詞在網絡中“中介能力”的大小,反映了網絡中某些關鍵詞通過某個關鍵詞建立聯系。從圖4看,“信息資源、數字圖書館、圖書情報、文獻情報服務”這四個詞的節點中心度較低,但是其中間中心性較高。它們可能會成為國內情報服務下一階段的重要研究內容。
(3)接近中心性大小反映的是節點在網絡中不受其它節點控制的能力。在圖3中則表示某個關鍵詞與其它詞共現能力的大小。從圖4看,除3個獨立的點之外,其它詞的接近中心性差別不大。這表明單純從這個角度很難判斷某個關鍵詞代表的內容是否是情報服務研究的熱點或潛在的研究內容。
3.2 多維尺度分析
通過多維尺度分析可以揭示情報服務研究領域研究內容的相關性。為了對國內情報研究內容進行分析,下面利用PASW的多維尺度分析對關鍵詞共現矩陣進行可視化(圖5)。圖5 高頻關鍵詞的多維尺度分布
根據關鍵詞共現的情況,可以將國內情報研究的內容概括為5個方面:
(1)信息資源與情報用戶。信息資源是情報服務機構為用戶提供服務的基礎,只有豐富的資源才能滿足用戶不同的情報需求。情報用戶是情報服務的對象,只有對用戶的情報需求、情報利用習慣、用戶對情報服務的反饋等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為他們提供個性化、針對性更強的情報服務。
(2)網絡環境下的情報服務工作。這部分主要是探討書目情報服務、文獻情報服務、科技查新等傳統的情報服務工作在網絡環境下面臨的一些挑戰和存在機遇,尤其是利用網絡技術來提升情報服務工作的水平和質量,創造一些新的服務模式。
(3)專業情報服務內容與機構。專業圖書館、醫院圖書館的多次出現,既表明情報服務具有非常明顯的專業性,同時也反映了這些領域的情報服務工作得到研究人員較多的關注。同時數據庫、數字圖書館、知識經濟、知識服務、資源建設又是專業情報服務機構為用戶提供服務的手段、背景、方式和基礎。
(4)圖書館和企業。圖書館是情報服務工作的重要力量,其中定題服務是傳統也是時間最長的一種服務方式。隨著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重視,如何為其提供科技情報成為研究人員長期關注的一個方面。
(5)情報服務的模式。盡管情報服務機構已經形成了一系列情報服務的具體模式,但隨著情報服務環境的不斷變化,用戶需求的個性化等背景,如何用更加有效的服務模式為用戶成為研究者值得關注的一個主題。
4 幾點思考
4.1 情報服務理論有待進一步豐富
情報服務的理論研究一方面依賴于情報學自身的發展,同時也需要不斷從實踐工作中進行歸納和總結。信息與情報之間的模糊界定也直接影響著情報服務研究的深入。情報服務與信息服務從其服務對象、服務模式和方法等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研究人員應該明確加以區別,這樣才有利于兩種工作按各自的規律展開。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的沈固朝教授在其多篇文章[4-5]中對國內外兩種情報觀進行了論述,他關于情報的介紹和理解對于我們更好地認識情報服務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4.2 情報服務的方法和技術應該不斷創新
從筆者對關鍵詞數據的統計分析看,除定題服務、定題情報服務、書目情報服務等少量詞語外,反映情報服務方法的內容較少,這表明這方面國內的研究還比較薄弱。方法是情報機構實現情報服務的關鍵因素之一。在網絡環境下,博客、維基、即時通訊等web2.0平臺為情報服務的開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持,從目前研究成果來看,這方面的探討還較少。從情報的收集、整理,加工,到情報在決策鏈中每個環節的準確使用等環節都需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4.3 情報服務研究的內容應該更加廣泛
目前情報服務研究的內容主要是集中在圖書館這樣的信息服務機構,它所涉及到的研究內容比較有限。情報服務是跨學科的研究課題,它需要為各種各樣的決策提供相應的支持。如李剛等人[6]探討了成都軍區總醫院將情報服務導入突發事件的管理決策及救治運作中,緊緊圍繞傷員救治工作,充分發揮信息情報快捷、及時的優勢和特點,全方位積極開展信息情報服務,為領導和機關科學決策,為臨床一線醫護人員科學開展救、治、防,最大限度地提高傷員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傷殘率發揮了積極作用。吳健和武麗真[7]介紹了北京軍區查新站——醫院的醫學情報服務機構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災戰斗中,憑借先進的網絡條件和豐富的數字化資源,為前線醫務人員提供了內容豐富、層次更深、方法靈活的多樣化醫學情報服務。現代社會,危機事件發生的頻率越來越快,發生的領域也非常廣泛,情報服務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下顯得更加重要。研究人員應注意關注國計民生,為決策者在解決一些社會性問題提供針對性更強,質量更高的情報服務,扮演好“耳目、尖兵、參謀”的角色。
4.4 情報服務研究人員之間需要加強合作
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各學科的學者和情報工作人員采用了不同的研究范式和分析方法。歷史學家、新聞工作者和社會科學研究人員組成的歷史學派。政治學家、部分與政府關系密切的資深情報人員形成的認知學派和政治學派。研究情報部門對社會和公眾的“監視”或“監督”(surveillance)成為這個領域的社會學派[5]。研究文獻提供和利用的圖書情報學派。研究情報服務技術與系統的技術學派等。學派之間要不斷加強合作,共同來豐富和拓展情報服務的內涵,提升情報服務研究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嚴怡民.情報學概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4:297.
[2]魏瑞斌.基于關鍵詞的情報學研究主題的分析研究[J].情報科學,2006,24(9):1400-1404,1434.
[3]LEE.W.H.How to identify emerging research fields using scientometrics:an example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security[J].Scientometrics,2008,57(3):359-377.
[4]沈固朝.兩種情報觀:Information還是——Intelligence在情報學和情報工作中引入Intelligence的思考[J].情報學報,2005,24(3):259-266.
[5]沈固朝.“耳目、尖兵、參謀——在情報服務和情報研究中引入intelligence studies的一些思考[J].醫學信息學雜志,2009,30(4):1-5.
[6]李剛,張新顏,王梅,等.5·12汶川大地震傷員救治中的信息情報服務[J].西南國防醫藥,2009,(7):740-741.
[7]吳健,武麗真.抗震救災時期醫院醫學情報服務實踐與思考[J].中國醫院,2008,(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