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信息素質教育為核心,探討了高校圖書館在信息素質教育中的作用。針對目前高校信息素質教育中存在的教育體系不完善、教學內容缺乏深度和廣度、教學軟環境建設不足、教學模式陳舊等現狀,提出了信息素質教育的新模式,并從構建分層次教學模式、建立模塊化教學方式、構建分層次考核模式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和實踐,最后從提高思維能力、掌握檢索方法、應用檢索功能、認識文獻在科研中的意義等方面進行了教學效果的評價和分析。
〔關鍵詞〕信息素質教育;高校圖書館;教學模式;檢索課教學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9.031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9-0121-03
Study and Practic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Mode of University LibraryWang Yuanchun
(Library,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Daqing 163318,China)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d th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Aiming at actuality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university,such as educat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teaching content is short of depth and span,teaching soft-environment building is scarcity,teaching mode is old and so on,put forwards a new teaching mode for university library,studies and practices it from building storied teaching;building modularized teaching;setting up storied examining,etc.In the end,the author made evaluating and analyzing from improving ideation,holding retrieval means,using retrieval function and recognizing the meaning of literature and so on.
〔Keywords〕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university library;teaching mode;teaching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1 高校圖書館與信息素質教育
在高等教育體系中,信息素質教育表現為培養大學生在學習中利用信息的意識和能力所進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動。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信息素質教育逐漸成為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高校的信息素質教育始于20世紀80年代,主要是以開設文獻檢索課和舉辦專題培訓的形式開展的。2002年1月,由高校圖工委主持的高校文獻檢索課學術研討會更名為信息素質教育學術研討會,并將信息素質教育定位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要求順應時代的需求,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使教學趕上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檢索技術的快速發展。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的信息資源集散地,一直以來都擔負著文獻保障的功能,成為高校教學和科研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信息來源。高校圖書館擁有豐富的館藏資源,擁有一支熟知信息資源整理、加工及檢索的專業隊伍,這些都為擔當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的重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自身在技術上、資源上、人才上的優勢,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發揮出應有的教育職能。
2 高校信息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高校的信息素質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素質教育體系還不完善。在我國的高校中,僅有部分高校將信息檢索課列為必修課程。隨著學校專業課的不斷增加,有的學校將檢索課的課時降到最低限度,圖書館作為非主體教學單位,孤掌難鳴。
(2)教學內容缺乏深度和廣度,不能及時增加信息檢索的最新理論和檢索技術。有的學校教材用了多年,已滿足不了課程的發展;有的學校甚至沒有自己的教材,教學缺乏長遠規劃。
(3)軟環境建設不足,輔助教學環境有待提高。由于高校資金緊缺等問題,圖書館在文獻資源購買上受到了限制。許多高校無力購買一些國外的數據庫,如SCI數據庫就讓大多數圖書館望而卻步。有的高校館甚至難以承擔中國知網等國內數據庫的使用,這就使信息檢索課的教學和實踐無法進行。高校館之間缺乏共享機制,對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學科網站建設以及參考咨詢等相關服務的重視程度不夠。
(4)信息檢索課的教學模式陳舊。國內信息檢索課的教學方式仍然偏重于傳統教學,老師唱獨角戲的時候居多。對于一門以實踐為主的課程來說,應注重師生互動,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在實踐中掌握基本理論、熟悉檢索工具,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 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實踐
3.1 構建分層次教學模式
針對目前我國信息素質教育現狀,結合大慶石油學院信息素質教育情況,本項目依托大慶石油學院專業辦學特色,開展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3個層次信息素質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旨在進一步提高我校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質量,滿足信息社會對人才信息素質的要求。2006年3月份首次為研究生開設《電子資源檢索與利用》課程,從此開始了檢索課分層次教學任務的制定和執行。經過4年的教學實踐,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3個層次教學模式體系已逐步形成。
按照我校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教學計劃,我們分別針對不同層次信息素質教育對象,制定了配套的教學日歷、教學大綱、教案等文件。在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的內容設置方面,本、專科生計劃總學時為24,其中講課16學時,實驗8學時。教學內容主要包括6部分:(1)信息概論;(2)信息檢索的基本理論;(3)計算機檢索基礎知識;(4)中外文檢索系統及典型數據庫的應用;(5)中外文手工檢索工具的使用。在授課中可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分別選擇專業適用的檢索工具進行編排體例的詳細講解及實習操作;(6)原始文獻的查找及文獻信息的利用。在本、專科的教學中,采用理論課和實習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課堂上的多媒體教學及網絡檢索實踐演示,深入講解信息檢索課的基礎理論及具體檢索工具的編排和使用,并通過手工檢索實習課和計算機檢索實習課,讓學生根據所學專業選取適當的課題進行檢索實習,提交實習報告,作為期末總成績的一部分。專科生教學任務安排上要比本科生難度低,外文數據庫檢索不作重點,教學大綱參照本科生的要求。
期高校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研究生電子資源檢索與利用課程教學大綱的制定是在本科生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高和擴展,計劃學時30,其中課內14學時,實驗16學時。教學目的是通過講授計算機信息檢索的基本原理和實際操作技能,讓學生系統了解和熟練掌握國內外大型檢索系統和各類光盤數據庫、網絡數據庫、電子書刊等電子資源的檢索方法,使學生能夠利用現代信息檢索技術和網絡信息資源來解決教學和科研中信息檢索的實際問題,同時學會評價和整理信息,掌握文獻綜述的寫作方法。教學中以實踐為主,要求學生在上課期間,圍繞研究生畢業設計的內容做一份實習報告。實習報告要求說明學科領域,介紹檢索課題的內容,說明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提取檢索用的中外文主題詞,構造檢索提問式,按照要求利用各種電子資源查找不同類型的相關文獻,并在報告完成后根據完成情況撰寫一篇5 000字以上的文獻綜述。
3.2 建立模塊化教學方式
在本、專科和研究生的教學中,將教學內容按模塊式設置,分為理論模塊、實踐模塊和創新模塊,將課程內容分別劃分到3個模塊之中,這種結構更有利于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有機結合。其中,理論模塊主要是對信息檢索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以及計算機檢索技術和策略的介紹。實踐模塊包括熟練掌握各種類型檢索工具的使用,分門別類地獲取各種信息資源,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本學科各類信息的分布狀況,具備進行專業信息搜索的能力。我們在本、專科教學中保留手工檢索工具的講解和實習,研究生教學中不安排手工檢索工具的相應內容。中文手工檢索工具可使用全國報刊索引、中國石油文摘、石油與天然氣文摘等;外文手工檢索工具可使用美國工程索引、美國石油文摘、美國化學文摘、英國科學文摘等,學生可以根據所學專業選擇中外文檢索工具進行具體課題實習。電子資源檢索可使用我校購買的中國知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高校財經數據庫、EI文摘庫、EBSCO、Springer、SPE、ISTP以及書生之家和超星電子圖書等中外文數據資源進行檢索實習。在實踐模塊中,還要求學生能夠根據同一個課題,查找不同類型的相關信息。在手工檢索實踐中,可以分別使用各種手工檢索工具查找中外文圖書、期刊論文、會議文獻、專利文獻、學位論文等類型文獻的題錄或文摘信息,再根據文獻線索去有關收藏單位索取原始文獻。在計算機檢索實踐中,可以分別選擇不同的數字資源進行檢索。如使用書生之家和超星電子圖書獲取圖書;使用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等獲取國內期刊論文;使用中國知網或萬方數據資源系統獲取國內會議論文;使用中國專利檢索系統獲取國內專利;使用EI、EBSCO、Springer等資源獲取國外期刊論文、會議文獻;使用ISTP獲取國外會議文獻;使用PQDD獲取國外學位論文等。
創新模塊主要是指如何將有用的信息運用創造性思維進行重組,形成有創見的學術論文或綜述性的三次文獻,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信息素質。在本、專科的教學中,創新部分不作為重點,在課內講授相應的文獻信息利用知識即可;在研究生的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應和實踐能力同樣視為教學的重點。研究生教學的創新模塊主要體現為完成電子資源檢索實習后,根據實習過程以及結果撰寫一份綜述。在綜述中闡明自己檢索課題的主題及所需文獻的內容,可以從縱向說明所研究對象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從橫向說明不同國家、主要科研機構、主要研究人員、主要生產單位現階段的實際研究水平,以及通過這一階段的檢索實習,對本課題的內容和研究狀況有哪些新的了解,最后提出作者觀點的傾向。
3.3 構建分層次考核模式
在教學中我們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學對象建立了不同的考核方式,這樣的考核模式更有利于突出不同的教學重點。
對于本、專科生側重考查的是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考核方式采用的是“閉卷考試+平時作業+實習報告”,其中,閉卷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80%,實習報告和平時作業共同占總成績的20%。針對本科生的閉卷考試,課題組成員完成了文獻檢索試題庫開發項目。文獻檢索課程試卷由填空題、簡答題、是非題、解釋題、分析題、論述題和綜合題7種題型構成。命題以經過審核的教學大綱為依據,以大綱中規定的內容為命題的范圍,不擴大或縮小考查范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習報告分兩部分,一份手工檢索工具的實習報告,一份計算機檢索工具的實習報告。兩份報告可使用同一個檢索課題。
對于研究生側重考查的是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和解決能力,因此考核的方式采用的是“閉卷考試+綜合實習報告+文獻綜述”的方式。其中閉卷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50%,綜合實習報告和文獻綜述占總成績的50%。在研究生的卷面考試中,重點考察對文獻檢索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實習報告要求準確、完整,能夠根據一個科研課題完成各種類型文獻的檢索,滿足課題的查全率和查準率。文獻綜述要求根據檢索結果從縱、橫兩方面給出結論,提出觀點的傾向。
4 教學效果評價
在我校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的教學實踐中,通過本、專科生的閉卷考試、實習報告以及研究生的閉卷考試、綜合實習報告和文獻綜述來看,收到了如下教學效果:
4.1 提高了科學思維能力
基于理論的實踐——創新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科學思維能力。學生能夠隨著檢索課題的逐漸深入,逐步制定出下一步的檢索計劃,擴展了研究思路。
4.2 檢索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網絡的應用和發展,使世界范圍內的信息資源交流和共享成為可能,但同時也對傳統的信息組織、檢索和獲取方式形成了沖擊。一方面,它為人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信息檢索空間,另一方面,用戶面對大量紛繁復雜的信息,會感覺到信息超載帶來的困惑和茫然。因此,要想從浩瀚、動蕩的信息海洋中準確、及時、有效地找到切題、適用的信息,提高檢索技能至關重要。
通過課程的學習,本、專科生能夠掌握基本的手工檢索及計算機檢索方法,并能夠學以致用,根據檢索課題完成實習報告。研究生在綜合實習報告中結合自己的課題,能夠說明如何選擇中外文檢索詞,如何選擇相應的檢索工具,如何制定檢索表達式,如何利用查全率和查準率分析檢索結果,如何根據檢索結果滿足課題的程度進行檢索策略的調整等。
4.3 靈活應用數據庫的各種功能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數據庫的檢索功能并獲取相關的文獻。尤其是在電子資源檢索與利用課的教學中,研究生對國外數據庫使用較多,一些基本的檢索功能以及高級檢索功能如自動推送、引文分析等由完全陌生變為熟悉,并能夠通過使用系統的高級檢索功能,查找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進行引文跟蹤,關注重要的研究機構及動態,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4 認識了文獻資料在科學研究中的意義
人類的科學研究都是在繼承和借鑒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礎上,不斷進行新探索的過程。文獻資料是前人研究成果的總結和記錄,也是后人科學研究的基礎和依據。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們能夠在實習報告中有效地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作為展開自己論點的依據,并能正確列出文獻來源。在課程的學習中同學們對文獻資料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有了充分的認識,提高了科學研究的能力。
5 結 語
信息素質教育是社會信息化的要求,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素質教育模式應順應時代的需求,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不斷優化自身資源,調整思維角度,注重實際能力的培養,最終實現用戶知識結構的改變和信息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園春. 信息檢索課互動——合作式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情報,2007,(11):209-210.
[2]沈固朝.網絡環境下信息檢索課教學值得考慮的幾個新問題[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6,(3):9-12.
[3]陳秀瑩.“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用于文獻檢索課教學的設計與實踐[J].情報探索,2006,(8):51-52,115.
[4]孫麗芳.網絡環境下信息檢索課合作式教學模式分析[J].圖書館論壇,2005,(4):203-205.
[5]蔣悟生.高等師范院校文檢課教學模式及教學內容探討[J].情報雜志,2004,(2):111-112.
[6]程發良.網絡環境下高校文獻檢索課互動式教學模式探討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4,(10):174-175.
[7]孫麗芳.網絡環境下信息檢索課協作式教學策略實施[J].圖書館論壇,2006,(4):2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