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環境下大學生讀者群的閱讀方式和閱讀需求呈現出新的變化趨勢,主要表現為:查閱方式的信息化和多樣化趨勢、閱讀需求的多元化和個性化趨勢、閱讀程度的“淺化”和“泛化”趨勢。對此,高校圖書館應審時度勢,充分體察大學生讀者閱讀方式的變化和多樣化需求,并做出積極回應。
〔關鍵詞〕大學生讀者;網絡閱讀;淺閱讀;高校圖書館;閱讀方式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9.038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9-0147-04
The Change of Reading Style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 Reader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the Coping Strategy Provided by the LibraryQian Xiaorong
(Librar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China)
〔Abstract〕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the reading style and reading requirement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present new changes and trend.Their reading tends to be more information-driven and the reading requirement becomes more diversified and individual-based.Shallow reading and generalized reading prevail among the students.Therefore,the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be alert to these changes and requirement,reacting positively to the new circumstance and provide coping strategy as well.
〔Keywords〕university student reader;network reading;shallow reading;university library;reading style
隨著90年代出生的人走進大學校園,“80后”、“90后”讀者已成為大學圖書館服務的主要群體。作為與計算機和互聯網一起成長起來的群體,這一代大學生讀者的閱讀方式甚至行為習慣都具有獨特的特征。這些新的變化既是時代進步和大學生接受新事務能力的重要體現,同時又帶來了諸多新的問題;既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同時又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對其優劣加以適當調適;既為圖書館和讀者的充分互動提供了契機,又對圖書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從人本管理的角度出發,洞悉并回應新一代大學生讀者的閱讀習慣和閱讀需求,應作為當前高校圖書館服務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為此,高校圖書館應審時度勢,對大學生讀者閱讀方式的變化有全新的體察,并做出積極回應。即,采取相應措施,在滿足讀者需求與加強閱讀引導之間、滿足專業知識需求與多樣化需求之間,以及創新服務方式與提高服務水平之間保持適度的張力。
1 網絡環境下大學生閱讀方式的變化
與以往年代的大學生讀者相比,網絡環境下大學生讀者群的閱讀方式和閱讀需求呈現出新的變化和趨勢,主要表現為:查閱方式的信息化和多樣化趨勢、閱讀需求的多元化和個性化趨勢、閱讀程度的“淺化”和“泛化”趨勢。
1.1 查閱方式的信息化和多樣化趨勢
“80后”、“90后”大學生的成長經歷幾乎與全球化和信息化如影相隨。與他們的父輩和學長們相比,這一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呈現出信息化和多樣性的特征,網絡閱讀成為新一代大學生首選的閱讀方式。Flash、視頻、音頻;多媒體、流媒體、博客、電子書、手機短信等成為這一代大學生日常資訊重要內容。網絡閱讀是一種由文本的變化所帶來的新的閱讀方式,專指網絡文化語境中的閱讀活動,即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來獲取包括文本在內的多媒體合成信息和知識,完成意義建構的一種超文本閱讀行為。網絡閱讀融欣賞性閱讀、學習性閱讀和娛樂性閱讀為一體,是人類閱讀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1]。信息量大、獲取方便、感官效果更直接、閱讀更人性化和個性化、信息切換和連接更隨意和便捷等,是網絡閱讀占據大學生閱讀方式主流的優勢所在。杭州地區16所高校讀者閱讀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課余時間主要用于上網和閱讀書報刊。有5~6成以上的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查閱資料、觀看影視作品、看新聞時政和聊天。而每天讀書時間在4小時以上的大學生不足6%[2]。這可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明學校圖書館的部分功能已被網絡取代。一份廣州地區7所高校讀者調查報告也表明,“34.32%的80后大學生主要是利用網絡、數碼設備閱讀,新型媒介閱讀在他們中勢不可擋。[3]”
1.2 閱讀需求的多元化和個性化趨勢
閱讀需求的多元化特征首先源自新一代大學生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追求。在全球化與信息化的今天,整個世界都處于價值多元共存的狀態下,這對80、90后出生的大學生價值取向和價值追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大學生不再以像以往時代的學生那樣,在共同的理想和價值引導下樹立幾乎如出一轍的人生觀念,而是在堅持自身對紛繁多樣的價值觀念的獨特理解基礎上,樹立屬于自己的人生追求。他們對信息的需求也隨之發生多樣化和個性化的轉變。在此背景下,很難找出符合全部或大部分大學生需求的信息種類和內容。不同生活環境、不同閱歷、不同行為習慣的大學生之間閱讀需求的差異較為明顯。有的大學生偏于追求時尚、品味和“小資情趣”;有些大學生在升學和就業壓力下,偏于追求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實現專業方面的自我成就需要;有些大學生則更看重人際交往等綜合素質的提升。杭州地區16所高校讀者閱讀狀況調查結果中,在回答閱讀主要目的問題時,其結果依次是62.2%的學生是為了滿足興趣愛好,59%的學生是為了休閑放松,50.2%的學生是為了提高修養,46.1%的學生是為了求知[2]。這說明興趣閱讀、休閑閱讀、修養閱讀和求知閱讀是當下大學生讀者閱讀需求的主流,同時也表明,大學生的閱讀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而并不存在整齊劃一的傾向。
期網絡環境下大學生讀者閱讀方式的變化及圖書館的應對策略1.3 閱讀程度的“淺化”和“泛化”趨勢
2007北京國際出版論壇上,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李冰指出:面對信息的海量膨脹,生活節奏的加快,更多更快地獲得信息,人們的閱讀呈現出淺顯化特點名著通俗本、普及本、精簡本、口袋本的盛行,財經、勵志類圖書以股市語言行文替代學術說理以及各地書店中通俗讀物多居排行榜前列的現象,都證明人們“瀏覽式淺閱讀”的特征[4]?!皽\閱讀”是當代讀者在多元化閱讀需求的格局下,積極應對浩瀚信息所采取的有效的閱讀方式。因此,有人稱之為是海量資訊時代的閱讀大法。“淺閱讀”所追求的是短暫的視覺快感和心理的愉悅。它通常以淺顯瀏覽,替代青燈黃卷式的經典閱讀;表現為快餐式、瀏覽式、隨意性、跳躍性、碎片化以及流行所謂的“速讀”、“縮讀”、“讀圖”和功利性的、娛樂性的輕松性閱讀。由于其快速(即時性)、快感(娛樂性)、快扔(淺顯性)特點正符合“80后”、“90后”的流行文化與消費文化的基本特質,加之就業壓力對大學生精力和時間的限制,“淺閱讀”正逐漸在新一代大學生中成為時尚。山東大學的“大學生讀書調查”發現,高達83%的同學表示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各種書籍,58%的大學生認為自己讀書的首要目的是滿足自己的興趣和消遣,16%的同學依賴于大眾媒介書評或老師朋友推薦,僅有1%的大學生說“想要博覽群書,并無具體選擇原因”[5]。功利化、隨意化和簡單化,娛樂性和通俗化是目前大學生閱讀程度“淺化”和“泛化”的主要表現。
2 網絡環境下大學生閱讀方式變化的理性分析
對于新一代大學生讀者閱讀方式變化的利弊,教育工作者們持有不同的觀點。事實上,大學生閱讀方式的變化既是時代進步和大學生接受新事務能力的重要體現,又同時帶來了諸多新的問題;既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同時又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對其優劣加以適當調適;既為圖書館和讀者的充分互動提供了契機,又對圖書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網絡閱讀對大學生及圖書館工作的積極影響至少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網絡閱讀以便捷性、隨意性、信息廣泛性等特點,為大學生獲取最新、最廣泛的咨詢提供了便利條件。通過網絡查閱資料,超越了傳統閱讀的時空限制,大大節省了購書、借書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夠使讀者在第一時間掌握全球最新資訊和學術動態等,大大降低了信息傳播“時間延滯”對大學生讀者學習的負面影響。二是無紙化的閱讀方式節約了復印、購書等成本,這本身也是創建節約型社會和節約型高校的一部分。特別對于尚無經濟來源的學生而言,互聯網和高校圖書館局域網所提供的免費信息,無疑是大學生讀者低成本學習的最佳方式之一。三是網絡也為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溝通、互動提供了便利。通過校園BBS網站,圖書館網站互動交流平臺等方式,有利于圖書館及時了解讀者服務滿意度及需求方面的信息,為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提供了有效途徑。
與此同時,查閱方式的信息化與多樣化也帶了一些新問題,對圖書館工作提出了挑戰和新的要求。例如,網絡閱讀可能導致讀者對紙質書刊的忽視,而事實上,紙質書刊,特別是經典著作和具有典藏功能的紙質刊物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和不可替代性。習慣于依賴網絡閱讀后,可能影響讀者獲取信息的完整性。又如,網絡閱讀也可能導致讀者對圖書館認知上的淡漠和情感上的疏離,排擠圖書館的業務范圍和發展空間,甚至降低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價值。近年來高校圖書館紙質文獻利用率逐漸下降等問題,就與讀者對網絡閱讀的依賴有關。另外,大學生對信息化閱讀方式的熱衷也為圖書館網絡檢索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習慣于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強大功能和便利性,大學生讀者自然期望圖書館也能提供類似的服務。這種期待是基于他們對于網絡的自主、自助式服務的認知和理解。這對于圖書館而言,無疑也是一種壓力。
(2)淺閱讀對于學習任務繁忙和壓力較大的學生來說,是一種獲取信息的便捷方式,也是排解壓力的較好方式。但如果缺乏引導,可能會有淺閱讀排擠深層次閱讀,加劇學生的浮躁和功利。例如,在借閱圖書時,首選各種與考試考證有關的書,或是偏好時尚娛樂等通俗讀物;對經典著作和基礎理論的關注度降低,對于大部頭的名著學生更愿意選擇名著縮寫本、名著簡評;泛讀代替了精讀,缺乏對作品內容的細致體味和思想的深刻領悟;等等。但大學與社會和職業培訓單位不同之處就在于,大學是培養人才,規劃長遠發展,積淀學術氛圍和夯實理論基礎的圣地。而淺閱讀的種種負面表現對大學生知識儲備和習慣培養,對大學生的成長和長遠發展是不利的。正如某所大學教授所言,沒有閱讀,沒有思想,那么,大學和職業培訓所也就沒有什么區別。
(3)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閱讀選擇是新一代大學生激情和活力的體現,有利于大學生讀者開闊視野和知識領域、培養辯證思維、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但如果缺乏引導,會給網絡游戲等低俗信息的侵害制造機會,或是影響大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確立。也可能擠占獲取主流信息的空間,荒廢學業。同時,多元化與個性化的閱讀需求也使得高校圖書館很難以整齊劃一的購買和收藏機制應對所有大學生的閱讀需求。面面俱到的準備又可能導致圖書購買和收藏成本的提高。如何滿足大部分大學生讀者的閱讀需求,并引導讀者向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和長遠發展的閱讀習慣轉變,成為高校圖書館人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3 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工作的新舉措
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交流的中心和教學、科研的重要陣地,是推動大學生閱讀的重要力量。提供豐富的、高質量的、開放的、共享的信息,滿足高校師生多樣化的閱讀需求,是高校圖書館的重要職責所在。充分發揮教育和引導功能,培養大學生讀者的閱讀習慣和素養,也是高校圖書館社會責任的重要方面。為此,高校圖書館應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從文獻資源建設、閱讀環境和氛圍以及圖書館導讀等方面加強工作,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并積極引導大學生讀者培養健康閱讀的習慣。在滿足讀者需求與加強閱讀引導之間、滿足專業知識需求與多樣化需求之間,以及創新服務方式與提高服務水平之間保持適度的張力。
3.1 創新導讀服務的工作方式
導讀是對讀者的閱讀目的、閱讀內容、閱讀方法等方面給予直接指導和幫助的活動。除提供正常的借閱服務外,導讀工作也是圖書館的重要職能。特別是高校圖書館作為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更應承擔起對讀者閱讀方式和閱讀內容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導功能。新一代大學生閱讀方式的變化中既存在積極的一面,也存在消極的影響。因此,高校圖書館應通過積極的閱讀引導,力圖使大學生讀者向著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閱讀方式和閱讀內容發展。具體做法包括:一是傳統導讀和網絡導讀并舉,保留傳統導讀的積極因素,并充分發揮網絡導讀便捷性和容易吸引讀者注意力等優勢。傳統閱讀指導主要是推薦書目、名著導讀、書評等,這些方式在今天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式,而借助于網絡的實時、交互的優勢可以更好的得以體現。因此,傳統導讀工作的內容,同樣也適應網絡時代的閱讀指導,但在內容與方法上應有所創新。圖書館的網站就像一個中轉站,搭起了自愿服務與讀者之間的橋梁,要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站編制導讀書目、期刊目錄在網站上推廣,建立書評信息庫、設置新書新刊推薦專欄、發布新書、新刊、書評信息等。還可協同專業課教師開出推薦書目,或請有威望的教授列出必讀書目在網站定期發布。二是加強網絡資源導航。資源導航的實質是圖書館充當網絡把關人,對網絡信息進行深層次開發的工作。為避免學生瀏覽網絡信息的盲目性,圖書館要從專業角度按專題收集、組織有價值的網絡資源,提供網絡導航服務。要積極開發免費數據庫,為大學生讀者提供低成本的信息服務;收集權威部門的專題數據庫、統計數據庫,分門別類進行內容介紹,并提供便利的檢索方式;建立網上讀報園地,選擇一些主要報刊進行導航鏈接;建立網站導航,即站內設置網站地圖,站外鏈接優秀的、權威網絡地址[6]。三是開設導讀課程。早在20世紀初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就開設了經典導讀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完善學生知識結構重任的高校圖書館應該在學校開設導讀類公共課程。在圖書館承擔的信息檢索課中也可以加入導讀課程,同時可以和各學院的教師特別是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教師合作在有針對性的講授專業書目的同時加強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引導。四是定期舉辦讀書活動。如通過定期舉辦專家講壇、讀書沙龍、書評比賽、專題報告會等活動,引導學生到圖書館學習。這也是很多高校圖書館正在積極采取的一種引領大學生讀者閱讀的非常有效的形式。
3.2 營造適宜讀者需求的“悅讀”空間
閱讀環境對讀者閱讀心理的影響不容忽視,舒適的閱讀環境是吸引讀者到館就讀的一個重要方面。傳統觀念中,人們對圖書館,特別是高校圖書館的感官印象通常是嚴謹、厚重,甚至威嚴,是求知苦讀的圣殿。讀者往往須懷著對知識無限渴求和對圖書館無限崇拜的心理參與到圖書借閱活動中來。因此,各高校圖書館建設中往往以大為美,追求恢宏大氣的建筑風格,力圖營造學術圣殿的氛圍。特別是閱覽室的設置一直以來都是按閱讀載體和學科門類來設立,有很多高校圖書館的流通書庫不設閱覽席位。隨著時代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國際上一些圖書館已經逐漸轉向一種沙龍式的管理理念和借閱模式。即改變人們對高校圖書館嚴謹、厚重的理解,創新思維、突破陳規,像營造沙龍、休閑會館等休閑氛圍一樣,營造輕松愉悅的閱讀環境,用“悅讀”替代“苦讀”。特別是隨著新一代大學生對感官效果和心理滿足等方面要求不斷提高,更要求圖書館跳出傳統的思維模式,站在讀者的心理需求和思維立場上思考圖書館閱讀環境的問題。2005年吉林大學圖書館新館搬遷后期刊閱覽室進行了整合,將所有中外文期刊放在一個平面,并取消了只有研究生才能進入外文期刊室的規定,增設了700多閱覽席位,擺放了花壇,雖然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但是卻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2010年是吉林大學關注大學生成長年,我館又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如最大限度的延長開館時間等。最大限度地給予讀者自由“悅讀”的時空,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性關懷。
3.3 提升實體資源與虛擬資源管理水平
無論讀者的閱讀方式和閱讀需求發生怎樣的變化,不斷提升圖書館的管理水平,都是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在新一代大學生閱讀需求個性化與多樣化的變化趨勢下,不斷提升管理水平就顯得更為重要。首先,不斷提升資源采購管理水平。加強新書新刊采購與收藏流程的規劃性,兼顧讀者的多樣化需求,同時避免面面俱到和資源浪費。對于專業書刊,主要依靠學科館員定期與學院教師聯系,制定出專業采購書目。對于普通書刊,可以參考各種權威機構或專家推薦的書目制定采購書目。對于那些購置已久、公眾認同度高的傳統經典名著,要經常維護和更新。對于各種暢銷書刊,要進行嚴格的甄別[7]。第二,提升資源管理水平。不斷優化排架和借閱流程,并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提高讀者查閱服務的便捷性。第三,改進OPAC系統管理。與谷歌、百度都強勢搜索引擎相比,目前圖書館OPAC系統還存在巨大差距。界面功能過于單一,但界面設計復雜、不易操作,缺乏對特色信息的強調功能,是高校圖書館OPAC系統界面普遍存在的缺陷。因此,應在界面設計、檢索策略以及信息量等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增加其對用戶的吸引力。
3.4 倡導信息推送服務和虛擬咨詢服務
提升現有業務管理水平的同時,還應注重服務方式的創新。特別是順應網絡時代信息傳播途徑多樣性的特點,應積極開展信息推送與虛擬咨詢等服務。“信息推送”技術是一種信息發布技術,是依據一定的技術標準和約定,自動從信息資源中選擇特定的信息,并通過一定的方式(如電子郵件)有規律地將信息傳遞給用戶的一種技術。它突出的是信息的主動服務,即改過去的“人找信息”為“信息找人”,通過郵件、“頻道”推送、預留網頁等多種途徑,把特定的信息送到特定的人[8]。虛擬咨詢服務是網絡環境下圖書館、情報界向讀者提供的一種以網絡為基礎,連接用戶和信息專家,采用E-mail或網上對話等實時的或非實時的方式向用戶提供參考咨詢服務,可以使讀者享受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個性化服務[9]。首先要加強Help系統和FAQ信息服務,利用圖書館主頁回答好讀者常見的代表性問題;同時可以充分利用校園BBS網站開設圖書館論壇,建立起圖書館與讀者間的對話機制。另外,電子郵件、手機短信、博客、微博、QQ群聊天工具等,也是可以充分發掘的虛擬咨詢途徑。如通過電子郵件和手機短信等建立讀者與咨詢館員之間的溝通渠道,及時向讀者傳送書目信息、新書新刊推介、專題報道、有關免費電子資源應用等虛擬館藏信息,使讀者及時了解最新的館藏資訊,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學科館員可以做博主建立導讀博客也可以通過微博、QQ聊天工具等給讀者提供閱讀方面的信息、技巧,與讀者交流讀書心得,引導大學生讀者向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和長遠發展的閱讀習慣轉變。
參考文獻
[1]彭斐章,費巍.閱讀的時代性與個性[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2):9-15.
[2]梁春芳.大學生讀什么書——杭州16所本科高校大學生閱讀狀況調查[J].中國出版,2009,(4):48-52.
[3]薛冰.80后大學生閱讀調查:網絡勢不可擋,紙質難以割舍[N].信息時報,2008-11-20.
[4]新浪網.2007北京國際出版論壇熱議 當代青年閱讀四大趨勢[EB/OL].http:∥book.sina.com.cn/news/v/2007-09-03/1121220573.shtml,2007-09-03.
[5]新浪網.調查:大學生借書的目的性強 僅有1%想博覽群書[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00426/12417826964.shtml,2010-04-26.
[6]孫淑娟.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閱讀的對策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7):97-98.
[7]孫凌云.高校學生讀者的淺閱讀傾向及圖書館對策[J].圖書情報工作,2010,(3):85-88.
[8]張素霞.“推送”技術與圖書館信息推送服務的實現[J].現代情報,2004,(11):46-47.
[9]丁申桃,許萍華.網絡環境下新的服務方式——虛擬咨詢服務[J].圖書館學刊,2004,(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