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紙關于中國證監會將監督基金買賣中小板以及創業板個股10000股以上交易的禁炒令在市場上傳得沸沸揚揚,讓基金業界一片嘩然。由于公募基金對于上述兩類個股的買賣主要集中在中小盤以及靈活配置型基金上。不論“禁炒令”是真是假,都將對這類基金業績產生影響。
這一紙“禁炒令”讓很多寄希望于通過下半年的投資打一場翻身仗,在激烈的業績排名戰中獲得勝利的基金經理們惴惴不安,他們中有很多人把當前正如火如荼的中小盤股行情當成了一次不錯的機會,若“禁炒令”成真,缺乏真實業績支撐的“高估值”則有可能成為率先破滅的泡沫。
那么之前中小盤基金到底在炒哪些中小板、創業板股票?禁炒令是否會成為目前風頭正勁的中小盤風格基金收益的分水嶺呢?
淘金中小盤個股
今年4月份以來,市場暴跌,這一行情讓基金經理們對大盤藍籌股的興趣越來越淡。與此相反,越來越多的中小盤個股納入基金經理的視野,更被他們視為下半年投資的主要機會。
有基金經理在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大盤藍籌股估值過低,確實出現了價值投資的機會,但這并不代表買點已經出現。而中小盤個股雖然估值較高,但其中確實有些公司逐漸呈現出持續高增長的勢頭,而且又是市場的投資熱點。兩相比較,他更愿意將投資重點放在中小盤個股上,比如創業板。
“根據以往的經驗,價值投資機會出現,并不等于價值投資可以馬上得到實現。這個過程有長有短,長的甚至要等上好幾年。而從目前的態勢來看,大盤藍籌股的價值投資實現估計還要較長時間,畢竟市場對這個板塊太缺乏興趣了。”該基金經理還表示,“相比而言,雖然中小盤股高估值的風險很大,但資金都在往這里跑,而且新股發行高市盈率依舊得到追捧,即短期風險并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因此,如果能夠挖到好的品種,我的信心還是比較足的。”
各種跡象表明這是基金業近期對中小盤個股的主流看法。根據基金半年報顯示,上半年282只中小板、創業板個股被基金“凈買入”。尤其是創業板個股,不少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大部分為基金公司,顯示出基金經理對這類個股的熱衷。
不過,隨著“禁炒令”的傳出,中小盤個股的炒作風險陡增,這也讓諸多重配中小盤個股的基金經理感到擔憂。而針對“禁炒令”,基金經理們的態度也出現了明顯分化,有些基金經理為控制風險,開始將投資重心傾斜到二線藍籌股中,而有些基金經理仍堅持在中小盤個股中淘金高成長品種。
轉投重組潛力股
受到深交所“禁炒令”的影響,主力資金對中小板的追捧熱情開始退潮。
根據Wind統計,9月以來的5個交易日內,特大單賬戶和大單賬戶開始從中小板中逐步撤出。其中特大單賬戶單日凈賣出額接近3億元,而大單賬戶單日凈賣出額達到14億元。
與9月主力資金快速撤離中小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7月、8月中小板從啟動到瘋狂上漲的兩個月內,主力資金則在持續流入該板塊。
7月反彈之初,主力資金對中小板試探性增倉,如果剔除7月1日和3日調整中資金的流出,則7月剩余的交易日內,特大單賬戶每日凈流入中小板的金額達到1791萬元。
在7月中小板反彈中嘗到甜頭之后,8月特大單賬戶資金加速流入中小板,其單日凈買入額達到6668萬元。同時,在成飛集成、壹橋苗業等股票瘋狂漲停下,禁不住誘惑的散戶熱情跟風,小單賬戶單日平均凈買入額達到6.7億元。
但步入9月,特大單已明顯開始轉向,其在中小板上單日凈賣出額接近3億元的行為,就暴露了近期中小板緩慢上漲背后,主力資金的出逃意圖。
從中小板撤出后,主力資金尤其是特大單賬戶開始試著把手中棋子布局到二線藍籌股中。
9月以來,特大單賬戶在滬深300板塊內的單日凈買入額達到3.6億元,這與其8月單日凈賣出3.4億元形成極大反差。
具體行業而言,主力資金主要流向普鋼、乘用車、鋁、內燃機、造紙等五大行業。除鋼鐵板塊外,上述板塊主要是一些二線藍籌集中的行業。
巧合在于上述多數行業都是近期國務院兼并重組的目標。9月6日,國務院公布《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表示要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意見》強調將以汽車、鋼鐵、水泥、機械制造、電解鋁、稀土等六大行業為重點,推動優勢企業實施強強聯合、跨地區兼并重組等。
對比可知,國務院“欽點”的六大行業中,目前已經有四大行業得到主力機構的重點眷顧。包括鋼鐵、汽車、內燃機和鋁業。
相比之下,受銀監會擬提高商業銀行撥備標準、京滬將率先啟動空置房調查等影響,銀行和房地產成為近期主力資金拋售的對象。
回顧過去兩個月的主力資金動向,在7月的市場大漲中,主力資金主要流入了銀行、地產、證券、煤炭開采等一線藍籌板塊。尤其是對于地產板塊的增持,使得當月地產板塊反彈近23%。其他三大藍籌板塊漲幅也在10%左右。
但在8月震蕩市中,主力資金開始賣出房地產、銀行等藍籌板塊,轉而將資金投向零售、醫藥、漁業等行業。
“禁炒令”或成分水嶺
今年以來,憑借中小板個股的強勁走勢,在基金業上半年整體虧損超過5000億的情況下,中小盤風格基金無疑成為股票型基金市場上一抹亮色。相對而言,受宏觀政策的不利影響,銀行、地產等大市值板塊走弱,使得多數以藍籌股為主要配置對象的股票型基金難有作為。
就在8月,中小盤風格基金再次走強,目前市場上參與運作的14只中小盤基金中,5只收益超過9%,易方達中小盤更是達到11.30%。而就前8個月整體收益來看,今年成立的諾安中小盤、農銀中小盤,自成立以來至8月底收益均超過10%,分別為14.90%和11.08%。此外,信達中小盤、信誠中小盤、海富通中小盤整體收益也超過5%。作為風格產品的一類,中小盤基金在今年股市震蕩走弱下的表現遠遠好于其他風格的股票型基金。
而在指數型基金市場上,華夏中小板ETF前8個月收益9.41%,排名第二;廣發中證500、南方中證500以及鵬華中證500也排名靠前;但整體收益還是不如主動管理型的中小盤風格基金。
與藍籌板塊不同的是,中小板個股波動非常劇烈,牛股頻出,因此部分基金會因為買中牛股而收益大增;而就中小板指數來看,整體表現盡管好于大盤指數,但遠不如大牛股的漲幅來得劇烈,因此主動管理型中小盤風格基金表現領先于中小盤指數基金。
根據半年報數據,記者統計了14只基金對于中小盤個股的持有情況。數據顯示,蘇寧電器、科華生物成為中小盤基金投資中小板的最愛,持股數量分別達到2228萬股以及1325萬股。此外,中航三鑫、大族激光、南嶺民爆、合興包裝等持有數量也超過400萬股。
除此之外,對于證監會點名監控的棕櫚園林,中小盤基金中上半年也有2家買入,上投中小盤持有54.97萬股,另外是農銀中小盤持有8.24萬股。
有專家認為禁炒令會使得中小板震蕩加劇。部分完全依靠資金炒作的中小板個股則會被擠出泡沫,實現分化。
而禁炒令警示之后,即便基金有可能并未參與相關個股的過度炒作,但市場影響已經造成,有可能影響中小盤基金下一階段收益,這是令市場擔憂的一個問題。但基金對于股票的持有上限等規定相對嚴格,對于選股能力強、操作嚴謹的基金來說,更易突出;而這也是行業分化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