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回暖,引發諸多的猜想和不安,樓市是否又會陷入“越調越漲”的怪圈?新一輪的調控是否再度出臺?投資客該何去何從?剛性需求者又該如何擇機入市?……
聽聽專家怎么說
“全國的回暖現象必會遭到政府的關注,估計國家將會重擬政策,打壓樓市回暖房價上漲現象。一旦開發商認為成交量回調到可以大幅提價的程度,并付諸行動,那么很可能等來第二輪的調控。”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認為,近兩個月以來,政策處于觀察期,房價走向是決策層觀察的重點,如果在未來兩個月價格出現回調,國家極有可能出臺新政。
北京中原三級市場部研究總監張大偉則認為,最近的市場回暖明顯根基不牢,宏觀調控政策不僅沒有放松,更有收緊的跡象。3月“兩會”后的上漲導致了4月的系列調控,而最近成交量的回暖如果導致價格上漲趨勢的重現,很可能導致力度更嚴重的第二輪調控。
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教授更明確表示房價再漲,二輪調控必至。“如果房價再次上漲,我認為中央政府肯定會對樓市進行今年的第二輪調控。2009年的樓市因為‘救市’的促進作用,市場出現了快速、大幅上漲行情,如上海市場普遍出現50%的漲幅,少數樓盤漲幅甚至翻倍,市場存在回調需求。但今年調控政策實施近半年來,大多數地方政府的態度并不是很堅決,因此等待已久的剛性需求因害怕房價再次反彈,紛紛入市,導致近期交易量大增。”
“其實中央政府對樓市調控力度并未放松。過去幾次調控,基本是上中央有政策,地方下有對策,所以導致調控政策難以完全貫徹執行,執行效果自然可想而知,房價越調越漲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上海衛民不動產營銷智庫負責人蔡為民表示。
但這次中央、地方還是基本上能夠做到步調一致了。此次樓市回暖,在很大程度上與市場吸收消化調控政策作用有關。他認為,中央政府其實早已準備了后手,之前雖然沒有任何動作,主要是考慮到市場處在調整過程中,最為主要的是房價并未回調,如果繼續調控,可能會矯枉過正,還會引發諸多猜疑。但此次樓市回暖,交易量放大的同時還伴隨著房價的微漲,此時出手肯定是理所當然,師出有名。
如果你是投資客
順勢而為,伺機而動是投資客不敗的法寶。面對后續市場的諸多不確定性,此時的投資客選擇觀望不失為一種明智的策略。
由于政策指向非常明確,即抑制投資,而與此同時,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轉讓環節的稅費成本大增,以及未來有可能在持有環節也會開始征稅,各種不確定因素導致投資房產不再合乎市場實情,因此建議投資者觀望等待下一個機會。還有另外一個原因,當樓市處于調控期,房價上行阻力大增,但投資的終極目標是追求價差收益,或者獲取更好的投資回報。如果房價難以上漲,則無法產生價差收益,投資注定失敗。
現在這個時段,很多投資者就已經陷入了深深的苦惱之中。因為他們不知道到底買不買房。出手買房吧,現在房價已經如此高位,國家也還在進行調控,房價向下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買房有虧本的危險;現在不買房吧,又沒有什么好的投資渠道,放在銀行利息比通貨膨脹率還要低,不投資就意味著貶值。
“從來沒有如此難以判斷樓市走勢的時刻。”有投資客如此感慨。就目前情況來看,市場面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如中央政府可能會加大對樓市調控力度,或者持有、轉讓等環節稅負有可能增加等,都會引發恐慌性拋售,從而導致房價回調,這對投資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專家建議,目前要做的就是采取規避觀望策略,等待政策進一步明朗之后再做決定。當然,在此建議投資者觀望,并非從此遠離樓市,消極觀望,而是在觀望中重新尋找新的機會。
由于一線城市的住宅價位已經漲到階段性的高位,對于一般的投資者來說,已是力不從心。但對于二三線城市來說,房價在這之前并未出現大幅上漲行情,在未來可能會出現補漲行情,投資者不妨將目光投向這些城市。不少地區出臺了區域振興規劃,如重慶的兩江新區、福建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等,隨著規劃的實施,區域經濟快速發展,自然會帶動房價上漲。因此目前就應該開始關注這些區域,一旦市場趨于好轉并出現機會,可考慮出手。
商業地產也是投資者可以關注的一個領域。目前商住價格倒掛現象仍然存在,商業項目售價低于同板塊的住宅,這種反常的現象在未來會反轉過來,因此現在選擇有潛力的項目進行投資,無疑能夠獲得不錯的回報。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來自二三線城市的商業地產,不乏一些投資回報率可達6%以上的項目,這相當于北京、上海等城市中心區域高檔住宅的兩倍,無疑值得投資。
如果你是需求者
樓市調控不會放松,對于剛需購房者來說,何時才會迎來最佳購房時機呢?是否還需要等待觀望?不同的人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作出合適的判斷。
對于剛需自住購房者而言,現階段講究的是擇機入市。剛需購房者需要關心的是自身,如經濟實力是否達到了置業標準,是否能夠買到合適的住房,滿足自身居住需求,因此建議剛性購房者不要糾纏于房價的輕微變化。當然,如果經濟實力方面尚有欠缺,建議不要“打腫臉充胖子”,以免因買房而讓自己背上沉重的債務。
根據此前的經驗,大凡市場出現大面積促銷時,即對資金需求不是很大的開發商如果也加入到促銷大軍,說明市場觀望氣氛已到最濃時。但考慮到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剛性需求真實存在,因此經過一段時間觀望之后,剛性需求會重新釋放,進而到時市場回暖。由此可見,剛需購房者可根據這個現象,來判斷買房時機。
由于目前國家仍然鼓勵自住消費,因此對于剛需購房者來說,首先,一定要盡可能用足優惠政策,以降低購房成本。據了解,能否享受優惠政策,其差別不小。比如貸款,如果是購買90平方米的普通住宅,仍能享受到較大折扣的優惠房貸利率。雖然目前已經不太可能申請到最低7折的優惠幅度,但對于首次購買普通住宅的,仍可申請到7.5-8折的優惠利率。此外,未來會否加息目前還不得而知,如果加息,購房成本將會上升。因此專家建議購房者應盡量多用公積金貸款。公積金貸款稅率相對較低,即使其利率標準也會隨著加息而提高,但相對商業貸款來說,還是要實惠得多。
其次,剛需購房者要仔細挑選房源,不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都要細細的斟酌一番。從價格方面考量,選擇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住宅無疑是最佳方式。有兩個途徑可以挑到這種住宅。其一是真正打折促銷的樓盤,可以跟前期銷售價格做對比,或者跟周邊相同品質在售樓盤的前期價格進行比較。另外就是選擇二手房市場上的“急拋房”。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急需周轉資金、移民海外等,有少數房東為了讓房子盡快脫手,從而以低于市場價10%的水平掛牌急售。不可否認,如果碰到這種二手房,可謂是買到就賺。
最后一點建議,當心虛假優惠。在調控期,開發商為了加快銷售節奏,往往會采取各種各樣手段進行促銷。需要提醒的是,在這之前曾出現過花樣百出的促銷活動,這種促銷手段雖然看起來非常誘人,但實際上并無多少實惠。
比較常見的有首付分期支付、“保價”促銷,以及提價之后再降價等。因此建議購房者看到各種促銷廣告之后,應認真研究促銷活動究竟給自己到底能夠帶來多少好處。比較常見的是一些小恩小惠,如買房送物業費、送裝修基金等,相比房價來說少之又少;而諸如前面提到的首付分期支付等促銷活動,則毫無實惠可言。最實用的促銷是在原價基礎上給予相應的折扣,確實能讓購房者減少購房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