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翡翠市場的火爆,2010年以來,逐漸掀起了收藏翡翠原石的潮流,僅8月末、9月初,全國各地就舉辦了四五場翡翠原石博覽會,展出了多塊評估價值超過1億元的原石珍寶,翡翠原石收藏蔚然成風。
游資大舉進入
一塊未經開窗的原石,除形狀和重量外誰也說不清里面是什么。即使到了科學發達的今天,也沒有一種儀器能通過其外殼判斷出其內是“寶玉”還是“敗絮”,唯有切割剖開才知道。“賭石”的人憑著自己的經驗,根據外皮的顏色、紋理,猜測里面玉石的成色,然后競價購買。
“一刀窮,一刀富,一刀穿麻布”,在玉石界流傳這樣一句話,旨在忠告玩玉者“賭石”要慎重,不過由于天然的不確定性,“賭石”依然受到一些玉石玩家的追捧。
在翡翠原石的收藏者之中,投機型藏家數量眾多。很多私營企業家大量資金無處投資,就轉而玩起石頭來。
在此投機思潮的影響下,以原料石為標的、以石頭投機者為目標人群的翡翠“賭石”市場落地開花,在廣東南海地區越做越大。據業內人士說,今年夏天,該地區的“賭石”市場交易量已超過10億元,成了緬甸本土之外全世界最大的翡翠“賭石”市場。
挑選有技巧
多看少買,多擦少解,十解九甩。翡翠從礦山運到國內已經過了多次挑選,挖礦的工人都是行家,有好賭相的石頭,不會輕易地讓給他人。賭相不明顯的賣給商人后,商人憑多年的經驗又進行挑選。賣到國內已幾經挑選,很難找到賭相好的石頭了。所以要多看、多擦、少買、少切。如果盲目地買和切,很容易賭垮。
寧買一線,不買一片。綠色的帶子稱一線,意思是寧可買一線的綠帶子,也不愿買一大片的綠色表現。因為一般情況下帶子可以滲透到翡翠內部,沉得下去。而片色多少是色跑皮的爆松花,一般情況下很薄。也有人總結為“片色如紙,線色沉”。
黑隨綠走,綠靠黑生。翡翠的黑色與綠色常為依附和包裹關系。有綠色時不定有黑,但黑存在是就容易有綠色出現。這種現象行業內稱之為“綠隨黑走,綠靠黑生”。有黑不好,它影響了綠色。黑易有綠,又吃綠。但有黑又好,因為黑的存在使綠色有了來源和變化的可能,關鍵是要認識“死黑”與“活黑”。死黑就是不能變化的黑,是純粹的黑。“活黑”是可以變化的黑,它可以變化為綠色。死黑的末端可能是活黑,死黑的邊緣可以是活黑,死黑可以向活黑過渡。墨翠的特征最能反應“死黑”與“活黑“的關系。
有椿色死。椿色和綠色極少在一起出現。即使椿夾綠,綠色也不會鮮艷。椿色克制綠色,特別是點點白蠟椿,很少與綠共存。行業內將這一表現稱為“有椿色死”。
不怕大裂怕小綹。裂綹對翡翠的危害極大,直接影響取料和美觀。大的裂紋很容易觀察到,容易看清它對翡翠的影響程度。而綹因為細小并且極易發生變化,或大或小,或深或淺,令人難以捉摸。綹的種類很多,但不管是什么樣的綹,重要的是要觀察和分析它在翡翠內部的發展,變化和影響。由于它具有隱蔽性和變化性,令人難以把握,故“不怕大裂怕小綹”。
“賭石”賭的是心態
玉石界流傳著一個名叫洪榮輝的人賭石的故事,他從事翡翠生意20多年,其“賭石”經歷中既有一夜暴富的傳奇,也有一刀下去幾百萬元付諸東流的無奈。幾年前,洪榮輝和幾個村民合伙買下了一塊1000萬元的原石,一刀切下后1000萬元變成了200萬元,頃刻之間,洪榮輝整整輸掉了180萬元。
收藏翡翠原石,可能因此一夜暴富,也可能因此,所以的錢都打水漂。所以,收藏原石最重要的是心態。
這一個風險極大的行業,賭的是知識、是心理、是運氣。賭的是對翡翠的認知以及對賭石依據的科學判斷和分析;同時還要看有沒有運氣碰上賭相好的石頭;更是賭心理,輸了是不是心平氣靜,認真總結,盡可能把損失降至最低點。贏了是否保持平靜,認真總結,盡可能使利益最大化。勝不驕.氣不餒,只要依據皮、裂、癬、蟒、松花、場口、皮殼等特征,認真冷靜地判斷虛心地聽取別人的分析,少受旁人的鼓動、吹噓和引誘,避免浮躁和盲目,賭漲的機會還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