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道互聯網就不能大家相安無事嗎?答案是:不能!
最近“3Q之戰”再次讓互聯網成為所有媒體關注的焦點。緊接著,盛大與百度之戰、金山與360之戰、卡巴與360之戰、新浪與MSN達成戰略合作、金山與可牛合并等消息一波接著一波,一時間互聯網烽煙四起,刀光劍影,好不熱鬧。在這場熱鬧背后,不難看出,互聯網已經悄悄過渡到一個新的時代:群雄爭霸!從此江湖不會平靜。
回顧互聯網過去的15年,經歷了跑馬圈地,掙扎求生,精耕細作三個大階段。在殘酷的“物競天擇”法則下,在大批互聯網企業的“尸堆”上,也誕生了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幾大巨頭,第一梯隊:QQ、百度、阿里巴巴;第二梯隊:新浪、搜狐、盛大、網易等。在絕大多數互聯網的分支領域都逐步產生了具有較強實力的企業。出于各自利益的考慮,已經很難安心在自己的領地“偏安一隅”,戰爭將不可避免。
戰場一:視頻大戰。視頻必將成為互聯網廣告的主流,這個戰場首先沖進來幾個“爆發戶”(土豆、優酷、酷6、PPLive、PPS、迅雷、暴風),試圖通過視頻來蠶食網絡廣告傳統大佬的地盤(百度、新浪、搜狐、QQ),雖然這幾個“爆發戶”搶了個頭彩,但是畢竟這個行業還在“燒錢”階段,大佬們還不急于出手。但是,這個戰場必然會有一次決戰,傳統大佬們一直在等待致命一擊的時機,攜資金、團隊、流量和廣告客戶的綜合優勢,一舉將這幾個“爆發戶”擊斃或招降,這場決戰必將在不久的將來打響。
戰場二:網絡社區。曾經有位網絡名人自豪地說“網絡社區的戰斗已經結束”,錯!網絡社區的戰斗還沒有開始!網絡社區必將成為互聯網爭奪最激烈的戰場之一。而網絡社區的應用形態必然從單一的應用向復合應用演變。單純的BBS、Blog、SNS、微博、IM都不是健全的網絡社區。健全的網絡社區應該是上述應用的完美結合。而這場戰爭,不是勢均力敵的戰爭,因為這個領域不小心誕生了一個“恐龍QQ”。互聯網的霸主一定是網絡社區的大贏家,當然挑戰霸主地位也必然要打贏網絡社區這場戰役。戰爭的前期征兆已經顯現,SNS為先鋒的嘗試依然失敗,以微博為先鋒的又一次沖擊已經開啟,以IM或者以電子商務為名的網絡社區爭奪戰還將持續上演。
戰場三:電子商務。這個戰場在淘寶取得空前成功后,一直比較安靜。當當和卓越小打小鬧,淘寶的成功有力地證明了馬云是個大戰略家,淘寶是靠眼光和戰略成功的,很大氣。但,淘寶的成功也啟動了電子商務領域的一場混戰,目前戰斗還在早期階段,大規模的血腥戰斗應該在未來3年中打響,誰也沒有絕對的優勢,包括淘寶本身。沒有強勁的網絡社區為平臺的電子商務依然是沒有底氣的。相信馬總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戰場四:搜索引擎。曾經以為這個戰場與其他互聯網公司無關,在Google與百度的戰斗中,大家都隔岸觀火,等到Google敗了,大家才意識到百度有多可怕。百度幾乎成為了網民上網的第一站了。而且百度顯然會利用這個優勢,居高臨下,向其他領域擴張,如:視頻、電子商務、IM、網絡游戲等。搜索引擎的戰爭即將在購物搜索領域打響,阿里系必將發起猛烈的進攻,決戰一旦打響將會非常好看。相信這將是百度面臨的一次關鍵之戰。搜狗和有道想乘機占點便宜,可能沒有那么容易。在互聯網領域,隔岸觀火的從來不會成功。
戰場五:網絡游戲。網絡游戲的戰斗一直在打,但是還不激烈。雖然彼此有競爭,但是總體來說都獲得不錯。隨著市場的逐步穩定、用戶增長的緩慢,戰爭將變得你死我活。這場戰爭的主要玩家將會是QQ、盛大、網易,而游戲大戰的決勝關鍵依然是網絡社區。
戰場六:網絡教育。正如比爾·蓋茨所說的,網絡教育必將成為教育的主要方式。信息技術、信息終端對年輕人所呈現的強大吸引力讓所有的傳統教育形式都黯然失色,傳統教育要么與網絡教育融合,要么死亡。
難道互聯網就不能大家相安無事嗎?難道政府不能做點什么?答案是:不能!首先資本是貪婪的,“更多”是永恒的追求;其次,企業家是偏執的,“更強大”是他們自我的食糧;而互聯網行業“零轉移成本”是“網絡戰爭”的根源。網民只要輕點鼠標,就可以輕松選擇新的服務商,讓每個互聯網企業時刻處于“緊張的壓力”之下,高度繃緊的神經必然導致強烈的戰斗意識。而政府在互聯網領域根本沒有能力維持秩序,不是不想,而是沒有能力。網絡戰爭的戰場是在每個用戶的電腦中,是軟件之間的戰斗,政府根本沒有能力搞清楚戰場的情況,怎么有權威“裁決”?政府要么無能力,要么被人利用。
在這場混戰中,最可悲的就是用戶了,用戶是戰爭的棋子,更可悲的是用戶成為被愚弄的對象,被一些號稱“代表網民利益”的企業煽動起來,參與戰爭之中。史學家曾經說過“春秋無義戰”,而春秋的哪一場戰爭不是被冠以“民意”而發動的?什么“反流氓”、“反壟斷”、“反抄襲”,都只是“利益爭奪”的借口而已。可笑的是,網絡輿論的精英們,借正義之名,公然站隊,盡顯媚態。
“亂世出英雄”,在互聯網的混戰中,有什么新的創業機會嗎?當然有!不過一定要考慮到互聯網當前的競爭格局。四個方向可以思考:
1.與傳統巨頭結合,成為合作者而不是主導者,讓你的網絡經驗成為引導傳統巨頭進入網絡戰場的工具。
2.以網絡社區為基礎平臺的“獨特應用”。不要謀求上市,但可以成為盈利的生意,不小心會有被收購的可能。
3.網絡教育,需要有耐心的長期投入。
4.做“梟雄”,既然互聯網行業無人維持秩序,“流氓手段”也屢屢得手。先做一個“核武器”,然后再用這個武器發動戰爭,攻城略地,應該能有所斬獲。這個方式不是人人能做。但采用這個方式也需慎重,即使贏得了利益,也必然會失去其他更可貴的東西。
(作者系本刊專欄作家、大旗網董事長,曾創立好耶、迪岸傳媒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