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高頻振動霧化吸入輔助治療哮喘性支氣管炎的療效。方法 將符合診斷標準的哮喘性支氣管炎患兒19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96例。兩組均給予抗炎、抗病毒、止咳平喘等常規綜合治療。治療組在常規綜合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沐舒坦高頻振動霧化吸入,2次/d,7.5mg/次。兩組均以治療7d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療效。結果 顯效率治療組為70.83%,對照組為46.88%,兩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5.83%,對照組為68.75%,兩組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咳嗽、氣促、肺部干濕性啰音消失時間、住院天數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 高頻振動霧化吸入沐舒坦輔助治療哮喘性支氣管炎可以提高臨床療效,縮短咳嗽、氣促、肺部干濕性啰音消失時間及住院天數。
[關鍵詞] 哮喘性; 高頻振動; 霧化吸入; 沐舒坦
[中圖分類號] R562.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9-126-02
哮喘性支氣管炎泛指一組以喘息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發生于嬰幼兒時期的特殊的急性支氣管炎,少數患兒由于失治、誤治可發展成為哮喘。筆者自2005年5月~2008年12月采用高頻振動霧化吸入輔助治療哮喘性支氣管炎患兒192例,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觀察192例哮喘性支氣管患兒均為我院兒科住院患兒,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治療組96例,其中男50例,女46例;年齡最大3歲,最小3個月,平均(2.0±0.6)歲;病程最短2 d,最長3周,平均(5.5±1.1)d;伴隨癥狀:肺部聽診有啰音者88例,伴有高熱癥狀者35例。對照組96例,其中男51例,女45例;年齡最大3歲,最小4個月,平均(2.1±0.5)歲;病程最短2 d,最長3周,平均(5.4±0.9)d;伴隨癥狀:肺部聽診有啰音者85例,伴有高熱癥狀者34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伴隨癥狀等一般資料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兒科學》[1]擬定。①多發生于3歲以下嬰幼兒,有濕疹或其他過敏史;②有類似于哮喘的癥狀,呈呼氣性呼吸困難,兩肺叩診呈鼓音,兩肺滿布哮鳴音及少量濕性啰音;③部分患兒可伴有發熱、白細胞增高等感染表現;④在安靜入睡時哮喘減輕,在哭鬧、吸氣時加重;⑤有反復發作的傾向,尤以肥胖兒較顯著;⑥IgE增高。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抗炎、抗病毒、止咳平喘等常規綜合治療。治療組在常規綜合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沐舒坦高頻振動霧化吸入,2次/d,7.5mg/次。兩組均以治療7 d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1.4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后咳嗽、氣促、咳痰等癥狀及肺部干濕性啰音的消失時間及臨床療效。
1.5 療效標準
參照《兒童支氣管哮喘防治常規(試行)》[2]擬定。顯效:咳嗽、咳痰、氣促等癥狀明顯好轉,肺部干濕啰音明顯減少。有效:咳嗽、咳痰、氣促等癥狀好轉,肺部干濕啰音減少。無效:咳嗽、咳痰、氣促等癥狀無好轉,甚至加重,肺部啰音無改變。
1.6 統計學處理
涉及觀察數據均經SPSS12.5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 1個療程后顯效率治療組為70.83%,對照組為46.88%,兩組相比有明顯差異(P<0.05)。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5.83%,對照組為68.75%,兩組相比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咳嗽、氣促、肺部干濕性啰音消失時間、住院天數比較
治療后兩組咳嗽、氣促、肺部干濕性啰音消失時間、住院天數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哮喘性支氣管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好發于嬰幼兒,多由病毒感染所誘發,調查表明伴有特應性體質或有特應性家族史的患兒是哮喘性支氣管炎的高發人群[3-4]。臨床試驗證明沐舒坦的活性成分——鹽酸氨溴(lAmbroxol HCI),可調節漿液與黏液的分泌,促進肺部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加強纖毛擺動(增加黏液纖毛運輸系統的清除能力),使咯痰變得容易。這種物質還能疏松和稀化在呼吸道內堆積的痰液,從而提高呼吸道的清潔功能。
高頻振動霧化吸入是利用高頻振動霧化治療儀而達到治療的目的,高頻振動霧化治療儀是采用電動的空氣壓縮泵來驅動帶有噴嘴的霧化吸入器,它可以使吸入藥物產生2μm以下的微粒,當這種微粒被吸入后,直接可進入到最細的支氣管,甚至達到肺泡。其與沐舒坦協同作用可迅速使藥物達到細支氣管,直接作用于支氣管平滑肌,在短時間內解除了支氣管的痙攣,達到了止喘的效果。
綜上所述,高頻振動霧化吸入輔助治療哮喘性支氣管炎可以提高臨床療效,縮短咳嗽、氣促、肺部干濕性啰音消失時間及住院天數。
[參考文獻]
[1] 楊錫強,易著文. 兒科學[M]. 第6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07.
[2]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組. 兒童支氣管哮喘防治常規(試行)[J].中華兒科雜志,2004,42:100-107.
[3] Wennergren G,Kristjansson S.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pirator syncytial virus bronchiolitis and future obstructive airway diseas[J]. Eur Respir J,2001,18:1044-1058.
[4] 李明華,殷凱生,蔡映云. 哮喘病學[M]. 第2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760-763.
(收稿日期:201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