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縣級疾控中心機構現狀及主要存在的問題。方法 采用實地調查、咨詢等方式,調查縣區疾控中心現狀及問題。結果 調查的12個縣級疾病控制中心,7個疾病控制中心無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人員費支出遞增大于事業費遞增。機構經費總支出中自籌占近50%。結論 全市縣級疾病控制中心人員編制及技術人員出現人才斷層,嚴重缺乏學科帶頭人。存在政府投入不足,編制過緊,人才缺乏和機構不合理等問題。
[關鍵詞] 公共衛生; 現狀; 發展對策; 疾病控制
[中圖分類號] R19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9-69-02
真正引起全社會對公共衛生問題的高度重視,源于2003年春“非典”的爆發流行。同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總目標:爭取利用3年左右時間,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衛生執法監督體系。我省衛生監督體制和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改革的序幕正式拉開。九江市地處江西北部,轄9縣4區1局共15個行政縣(區),人口約460萬,由于地方經濟欠發達或其他主觀原因;各縣區完成疾控與監督衛生體系改革的時間各不相同,最早成立縣疾控中心是在2003年5月,最遲成立縣疾控中心的時間為2008年6月,時間跨度為五年,其中2區1局因為轄區人口少和衛生機構不完善,疾控與監督體制還不適應分開運作。為了解縣區疾控中心的目前狀況及存在問題,本文對其中12個縣級疾病控制中心現狀進行調查,就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
1 疾病控制中心現狀調查
1.1 人員編制及構成
12個縣級疾控中心目前在職人員452人,超編31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19人,占總人數的70.6%;高級職稱人員9人,占技術人員的2.8%。中級專業技術人員175人,占技術人員總數的54.9%;初級人員135人,占技術人員總數的42.3%。7個縣沒有高級職稱衛生專業人員,4個縣各有1名高級衛生專業人員,1個縣5名高級衛生專業人員。非衛生專業人員133人,占總人數的29.4%,其中管理人員60人,工勤人員73人。本科以上學歷69人(15.3%),大專學歷200人(44.2%),中專以下183人(40.5%)。
1.2 內部科室設置
因地域差別,8個縣的血防機構單立,2個縣無血防機構,2個縣血防并入疾控中心;5個縣區結防機構單立,其他均設置在疾控機構。各縣區疾控機構設置共同的科室有:辦公室、預防接種門診、檢驗科、疾病控制(傳防)科、公共衛生科。健康教育科、免規科單獨設置有5個縣區疾控機構。
1.3 基礎設施及經費支出
12個縣級疾控機構工作用房約20100m2;其中6家機構近年新建辦公樓;實驗室用房面積約7800m2;實驗室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約50臺,其中進口設備5臺分屬2個疾控機構。雖縣區級機構事業費近年來遞增,但同期人員費支出遞增比例超出事業費的遞增比例,年度經費支出中自籌經費約占50%。
2 機構體系存在的問題
2.1 編制偏緊,人才缺乏,結構不合理
人員超編最多的縣級疾控中心為16人,高級技術人員比例失調,出現人才斷層,學科帶頭人缺乏嚴重。科室設置達不到縣級疾控機構設置的要求,不利于工作的開展。近年來招收專業技術人員困難,外出進修培訓機會極少,知識更新慢。
2.2 基礎設施及經費投入不足
尤其是實驗室設備過于陳舊落后;難以對應突發衛生事件;區域經濟發展落后導致衛生事業經費投入不足,70%縣區人員經費撥款不足;由于改革后加強基礎性建設,50%縣區有欠外債情況,最高達300萬以上。
2.3 與衛生監督工作配合不協調
由于正處體制改革的初期,大多數疾控機構與衛生監督機構工作存在矛盾,工作合作不愉快。具體表現在監督檢測收費的分成比例上的矛盾。
3 縣(區)級疾控預防控制機構發展對策
3.1 政府要重視疾控機構的建設
3.1.1 加強對疾控工作的領導協調,建立以政府為指導、多部門合作、全民參與的工作機制[1]。結合“十一五規劃”,將重點傳染病、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加大本級政府財政投入,爭取省、市級財政的支持,開展項目促進工作發展。
3.1.2 政府部門在組建疾控和監督機構時,要按照同時加強的原則,不要簡單地將原衛生防疫機構一分為二。要合理的定編定崗。實行人員準入和人才引進制度,實施以全員聘用制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
3.1.3 保障疾控中心純公共衛生服務(如第一類疫苗的免費接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等)的全額負擔供給;減少對疾控中心開展有償服務的收入的調控比例或免于調控,保證地方財政整套項目經費的供給。
3.1.4 化解矛盾,促進衛生事業新開展 衛生體制改革,實行監督與檢測的分離,也意味著無償服務與有償服務的分離,衛生監督執法中的檢驗檢測有償收費應由疾控機構所有。由于地方財政財力有限,人員事業費較低,不能滿足當地的衛生工作的需要,制定適當分成比例可以理解。目前縣區的分配比例(所有監測檢驗收費)疾控與監督為4:6;或者經雙方協商每年由疾控向監督機構回撥一定數量的經費。隨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并入,衛生監督執法權有可能發生轉移,如何加強與疾病機構的合作,政府部門應作出具體的規定。
3.2 疾控機構要重視自身建設
3.2.1 加強專業隊伍建設、制定人才開發培訓計劃,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多形式地培養專業技術人員[2],形成重點科學梯隊,建立高層次疾控人才庫,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人事管理運行機制,同時加強在職人員的學歷教育和繼續技術培訓,不斷更新知識。
3.2.2 建立有責任、有激勵、有約束、有競爭、有活力的內部運行機制,提高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做好內涵建設,完善科室設置管理;進一步明確職能,落實責任強化管理、規范工作行為,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職能;改革分配制度,實行績效管理,講工作業績與效益分配掛鉤;強化實驗室建設,改善檢驗檢測條件,樹立質量第一觀念,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推進信息化建設,確保疾控工作與公共衛生信息和高效利用開發;加強經濟管理和成本核算,使有限的財力得到合理的充分的利用,以創造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當地人民健康造福。
[參考文獻]
[1] 唐振柱. 廣西衛生防疫人力資源現狀調查[J]. 現代預防醫學,2005,32(8):1004-1005.
[2] 錢曄,李衛平. 加快疾控體系人力資源建設與發展[J].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5,21(4):284-285.
(收稿日期:20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