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應用注射用門冬氨酸洛美沙星治療老年人院內肺部感染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方法 選取65例老年人院內肺部感染患者,隨機分為門冬氨酸洛美沙星組(34例)與鹽酸左氧氟沙星組(31例),痰菌分離均為革蘭氏陰性桿菌占優勢,觀察兩組療效。結果 門冬氨酸洛美沙星組與鹽酸左氧氟沙星組臨床有效率分別為94.1%和90.3%,兩組細菌消除率分別為95.6%和84.2%,兩者無顯著性差異。門冬氨酸洛美沙星不良事件多于鹽酸左氧氟沙星組。此外,藥敏試驗顯示:門冬氨酸洛美沙星與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均為91.8%。結論 注射用門冬氨酸洛美沙星治療院內肺部感染療效肯定,但對于老年患者,其不良反應出現的機率相對增多,對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易引起血糖紊亂,所以應謹慎使用。
[關鍵詞] 門冬氨酸洛美沙星; 院內感染; 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9-137-02
為分析注射用門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療院內肺部感染的療效及安全性,特選擇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作為對照藥物,進行對照臨床研究,觀察兩者用于治療院內肺部感染的結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入選患者均為本院內科(2007年5月~2009年5月)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29例,年齡49~79歲,平均(65±4.6)歲。肺部基礎疾病為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23例,合并支氣管哮喘4例,合并肺癌11例,合并支擴4例,其余均為墜積性肺炎,所有肺部感染為院內感染。65例均做痰細菌培養,其中分離出病原菌42株。綠膿桿菌16例,陰溝桿菌2例,硝酸鹽不動桿菌2例,肺炎桿菌3例,大腸桿菌11例,表皮葡萄球菌7例,變形桿菌1例。所有患者均在臨床確診為院內肺部感染,且在實驗前未曾使用過其他抗菌藥物。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劑量的止咳平喘祛痰及必要的其他對癥處理,并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試驗組34例,采用門冬氨酸洛美沙星(上海復旦復華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691;專利號:ZL031402070)氯化鈉注射液試驗200mg/次,2次/d靜脈滴注,每次30~60min,療程7~14d。
對照組31例,采用鹽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四川科倫藥業,國藥準字:H20044291)200mg/次,2次/d靜脈滴注,每次30~60min,療程7~14d。
兩組中均合并使用抗生素阿奇霉素,試驗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中年齡、體重、病情程度、療程等資料相似(P>0.05),結果具有可比性。
1.3 觀察內容
詳細觀察患者癥狀、體征變化,常規查血、尿常規和肝腎功能、血糖、心電圖及胸部X線片。用藥前及停藥后第1日各做一次細菌培養,密切觀察,記錄惡心、嘔吐、上腹不適、皮疹、瘙癢、潮紅、抽搐及精神改變、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程度、處理和轉歸。
1.4 臨床療效判斷標準[1]
①顯效:體溫正常,癥狀和體征基本正常,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正常,胸片肺部炎癥基本吸收,痰培養菌原菌陰轉;②好轉:體溫正常,癥狀和體征明顯好轉,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正常,胸片肺部炎癥大部分吸收;③無效:體溫正常或者高于正常,癥狀和體征無改變或加重,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高于正常,胸片肺部炎癥未吸收或加重。
1.5 不良反應評價標準
評價不良反應和化驗值異常與所試驗藥物的關系,按肯定有關、很可能有關、可能有關、可能無關、無關五級進行評價,前三者計為不良反應。
1.6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采用校正χ2檢驗。
2 結果
本試驗入選的65例院內肺部感染患者中,門冬氨酸洛美沙星組與鹽酸左氧氟沙星組的有效率分別為94.1%、90.3%,門冬氨酸洛美沙星組有效率略高于鹽酸左氧氟沙星組,見表1。兩組細菌清除率分別為95.6%和84.2%,結果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見表2。門冬氨酸洛美沙星與鹽酸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均為91.8%,無差異。同時,對進入臨床研究的65例患者進行安全性評價,門冬氨酸洛美沙星組與鹽酸左氧氟沙星組分別有9例和7例發生嗜睡、頭暈、上腹不適、惡心、嘔吐等輕度不良反應,且停藥后癥狀消失,其中門冬氨酸洛美沙星與氨茶堿同時使用出現癲癇和精神錯亂各2例,停藥后癲癇癥狀消失,而精神錯亂患者癥狀減輕;還有4例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門冬氨酸洛美沙星后出現低血糖反應,停藥后癥狀改善。但鹽酸左氧氟沙星和氨茶堿同時使用未出現神經系統病變及用于糖尿病患者未出現血糖紊亂,所以二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有顯著性差異。
3 討論
院內肺部感染中仍以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為主,銅綠假單胞菌居首位,其次為克雷伯桿菌,而表皮葡萄球菌及不動桿菌所占比例也有所增加[2]。針對性運用大環內酯類能破壞生物膜結構,利于氟喹諾酮類藥物的有效透入發揮作用[3]。門冬氨酸洛美沙星是二氟喹諾酮類廣譜抗菌藥物,其對繁殖期細菌和蛋白質合成抑制期細菌均顯示迅速殺菌作用,并具有明顯的抗菌藥物后效應(PAE)。體外抗菌活性與氧氟沙星相近,體內抗菌活性較諾氟沙星、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高。其作用機制是通過作用于細菌DNA旋轉酶的A亞單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復制而導致細菌死亡,具有廣譜殺菌作用。門冬氨酸洛美沙星抗菌譜類似氧氟沙星,高度敏感菌有腸桿菌科的多數菌屬、奈瑟菌屬及軍團菌;中度敏感菌含假單胞菌屬的多數菌株和不動桿菌屬。對葡萄球菌具有較強抗菌活性。對衣原體、支原體、結核分枝桿菌也有一定作用。藥代動力學研究顯示單劑量靜脈輸人200mg洛美沙星1.5h達血藥濃度峰值(3.0~5.2)mg/L,藥物吸收后在體內分布廣,組織穿透性好。消除半衰期約7~8h,主要自腎排泄,給藥48h后以原形從尿中約排出給藥量的60%~80%,膽汁排泄約10%。老年人(61~76歲)由于腎功能降低,其血藥清除率降低約25%。
我們的臨床研究表明,使用門冬氨酸洛美沙星和鹽酸左氧氟沙星治療院內肺部感染的療效是大致相同的,但從安全性來講,在使用相同劑量的同時,門冬氨酸洛美沙星出現的不良反應多于對照組鹽酸左氧氟沙星,且在對照組中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未出現1例血糖紊亂的,故對于老年患者(>61歲)來講,從安全角度出發,使用門冬氨酸洛美沙星會更謹慎,更多時會選擇使用鹽酸左氧氟沙星,并根據合并癥的不同密切注意患者腎功能及血糖變化。
[參考文獻]
[1] 多杰,趙俊. 舒普深治療27例老年人院內肺部感染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學月刊,2003,2(12):1109-1111.
[2] 王勇,潘磊. 下呼吸道感染100例病原學分析[J]. 中國醫刊,2000,35(6):56.
[3] 杜金山,錢偉. 難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藥物的選擇[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0,20(4):228.
(收稿日期:201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