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納洛酮對感染性休克的臨床療效。方法 60例因各種原因致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隨機分為納洛酮治療組與常規組。治療組在常規抗感染性休克的基礎上加用納洛酮。結果 治療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死亡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1)。結論 納洛酮治療感染性休克具有顯著治療效果,主張感染性休克治療可盡早予納洛酮治療。
[關鍵詞] 納洛酮; 感染性休克
[中圖分類號] R605.9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9-110-01
感染性休克是臨床常見的急危重癥,患者入院就診時有明顯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和機體內環境的嚴重紊亂,如不及時治療,容易發生病情惡化并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納洛酮是阿片受體特異拮抗劑,能有效拮抗 β-內啡肽對機體產生的不利影響,可顯著增強心肌收縮力,升高血壓,改善組織的血液灌注,適用于治療敗血癥性休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0年3月~2007年3月我院急診科共收治感染性休克病例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最大83歲,最小16歲,平均48.2歲。根據入院時患者的血壓、心率、尿量、意識狀態、堿剩余等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兩組基本情況相似。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患者入院后,立即靜脈應用納洛酮(CMS,廣東康力醫學有限公司生產,批號第059020號),30例患者給予納洛酮0.8 ~1.2mg加入 5%葡萄糖250mL中靜脈滴注,必要時6~8h重復一次,直到休克糾正;對照組不用納洛酮。所有病例均根據病情應用積極的抗感染、輸液、血管活性藥物等綜合治療。
1.3 療效標準
依據王翠林等提出的療效標準[1]。顯效:4h內血壓回升,并穩定,外周循環障礙解除,有尿排出。有效:大于4h血壓回升,但不穩定,外周循環障礙解除,有尿排出。無效:血壓不能回升,并持續時間較長,外周循環衰竭,死于休克期。
2 結果
兩組病例用藥后療效觀察見表1。兩組結果經統計學處理,χ2=9.32,P<0.01,觀察組優于對照組。
3 討論
休克是一種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在感染性休克時機體處于應激狀態,刺激垂體釋放大量β內啡肽(β-EP),與內源性阿片樣物質親和,結果①抑制前列腺素和兒茶酚胺的分泌,引起血壓降低[2];②其強大的嗎啡樣作用使呼吸明顯抑制[3];③可促使大量鈣離子進入細胞內,造成鈣通道離子過載,氧自由基暴發性釋放,細胞急劇水腫[4]。
納洛酮(商品名蘇諾)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氧嗎啡酮N-丙烯基衍生物,是特異性嗎啡受體拮抗劑,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幾種嗎啡受體均拮抗。納洛酮可以拮抗內啡肽應激性的升高從而①逆轉β-EP所介導的心肺腦功能抑制,使內臟神經放電,兒茶酚胺釋放增加,升高平均動脈壓、心輸出量、左室收縮力等,使血壓回升[5]。②其有促進自主呼吸的作用。③納洛酮可抑制鈣離子內流,保護細胞膜完整性,減少自由基的產生,減輕再灌注損傷的程度[6]。在研究中證實應用納洛酮顯著干預感染性休克的治療[7-9],結果表明,加用納洛酮治療后,治療組的臨床觀察指標都顯示出良好的治療效果。我們建議在抗感染性休克的治療中應盡早和常規加用納洛酮治療。
[參考文獻]
[1] 王翠林,趙偉,孫成梅,等. 654-2加快速擴容救治流行性出血熱休克64例療效觀察[J]. 中國危重急救醫學,1996,8(8):495-496.
[2] 劉桂花,阿拉塔. 休克時血漿內啡肽和前列腺素的變化及納洛酮抗休克作用的研究[J].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2,14(5):321.
[3] 張波,王秀英,劉樹芬,等. 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血漿β-EP RIA及其意義探討[J]. 放射免疫學雜志,1994,7(4):200.
[4] 馬琳,張麗娥. 腦梗塞患者血漿β-內啡肽及血MDH、SOD的變化[J]. 西安醫科大學學報,2000,21(3):231.
[5] 陳天鐸,黃景明. 納洛酮對心肺復蘇作用評價[J]. 急救醫學,2001,21(1):93-95.
[6] 付強,張奕,崔乃杰. 腦缺血再灌注誘導神經細胞凋亡機制的探討[J].急診醫學,1997,6(6):324-327.
[7] 蔣慧芳. 納洛酮治療感染性休克的臨床療效觀察[J]. 浙江實用醫學,2004,9(2):11.
[8] 平雯. 鹽酸納洛酮治療小兒感染性休克療效觀察[J]. 中國急救醫學,2000,20(5):28.
[9] 莊姞,原守平. 納絡酮治療感染性休克的療效觀察[J]. 右江醫學,2003,31(3):289.
(收稿日期:201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