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我國出現了起搏器電重設的問題,它會引起起搏模式、起搏頻率的改變,有的時候與起搏器電池耗竭易混淆。如果沒有及時認識到而盲目更換起搏器,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我院自2003年至今共遇到5例起搏器電重設,其中2例因無經驗而重新更換起搏器,而另3例重新程控后轉為正常工作模式。現就其發生原因如何識別及處理進行分析。
[關鍵詞] 心臟起搏器; 人工; 電重設; 診斷
[中圖分類號] R54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9-85-01
臨床實踐中,在無心房顫動等突發心臟節律異常情況下發生的起搏模式、起搏頻率(DDD轉為VVI,頻率轉為65次/分)改變主要見于電池耗竭和電重設兩大類情況。如果鑒別不清,二者的處理完全不同。我院自2003年~ 2009年共發生5例起搏器電重設,現在就發生原因、如何識別及處理進行分析。
1 臨床資料
5例置入起搏器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年齡60~76歲。其中1例為Ⅲ°房室傳導阻滯,1例為Ⅱ°Ⅱ型房室傳導阻滯,3例為病態竇房結綜合征。其中2例為更換起搏器(均為Medtronic 公司KDR701),而另2例均為新植入的起搏器,分別植入St.Jude Medical公司5356DR及Medtronic 公司KDR701,另1例為植入Biotronic公司Actrocs DR,術后6年隨訪時發現電重設。前2例在置入術中發現起搏器以VVI模式工作,起搏頻率65次/分,應用磁鐵后仍不改變,遂取出脈沖發生器,反復測試心房、心室電極參數穩定,且應用程控分析儀未使之返回DR工作模式,更換另一臺脈沖發生器。第3及第5例因有前2例的經驗,術中發現固定VVI模式,固定起搏頻率65次/分,經程控儀證實為起搏器體外電重設,清除電重設后,重新設置起搏模式及起搏頻率后,工作正常。第4例為植入術后6年隨訪時程控分析發現起搏器電重設,由原來DDD模式轉為VVI模式,下限頻率由60次/ min轉為起搏頻率70次/ min,脈寬由0.4ms轉為1.0ms,電池電量2.65V,并出現選擇性更換提示(ERI),測試心房、心室起搏閾值均為0.5V,感知正常,無失奪獲或感知異常。重新程控模式及頻率后,電池電量ERI提示消失,顯示OK狀態。5例病人隨訪12~60個月無異常。
2 討論
所謂電重設是指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諸如溫度過低(低于-18℃)或過高、強磁場、強電場、強烈電干擾,如電刀術、體外除顫或埋藏式復律除顫起搏器的除顫治療,起搏器電路系統遇到瞬間能量干擾阻斷而保護性的強制設定為特定參數,以保障起搏器的基本功能。。當起搏器發生電重設時,起搏模式由DDD模式轉為VVI模式,起搏頻率固定為65次/分,放置磁鐵不能恢復正常起搏模式[1]。此時應用程控儀詢問時會發現所有參數均無法程控而且會出現ERI提示,起搏器電重設時的表現類似于電池耗竭。如何區分二者非常重要。對植入起搏器年限較短的,如植入即刻或起搏器正常使用周期的早中期,起搏模式的改變則可能是出現了電重設。通過追問病史可追溯起搏器有接近電磁場等經歷,且程控儀遙測時,測試的電池狀態不是ERI而是OK,磁頻率或脈寬亦正常。只要通過程控得以恢復,不會對病人造成危險。而電池耗竭多見于起搏器植入年限較長的患者,最初可以表現磁頻率下降、脈寬增寬,進一步即可表現為起搏模式由雙腔DDD工作模式轉變為較為省電的單腔VVI工作模式,進一步的電池消耗使得起搏頻率進一步下降,并犧牲感知功能,以保障相對重要的起搏功能。此時測定的磁頻率多已下降,脈寬增寬,程控電池狀態顯示ERI狀態,提示電池耗竭。如不及時更換,則會出現起搏功能的異常。本院出現5例電重設,最初2例因無經驗,術中未發現,發現后因無程控經驗而重新更換脈沖發生器。其中1例因發生在植入后6年,曾懷疑電池耗竭,但當時磁頻率正常,電池電量2.65V,且起搏和感知功能正常,故考慮病人可能遭遇外界電磁場或高壓電引起電重設,重新程控后,隨訪12個月工作正常。另4例均發生在寒冷季節,故考慮與北方低溫運輸有關,提示起搏器在運輸過程中,應避免低溫及強磁場、高壓電等干擾,且在脈沖發生器植入體內前,應常規進行參數檢測[2]。
[參考文獻]
[1] 郭繼鴻,李學斌. 心臟現代起搏學[M]. 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40-41.
[2] 侯平,邢峪等,曲海波,等. KappaDR起搏器體外完全重設二例[J]. 中國心臟起搏與電生理雜志,2005,19(1):18.
(收稿日期:20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