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胸部疾病CT掃描定位下穿刺活檢的臨床應用。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對36例胸部疾病在CT掃描定位下的穿刺活檢術。結果 一次性穿刺成功32例,占92%(32/36),兩次以上重復穿刺3例,占8%(3/36)。炎性假瘤4例,肺結核3例,縱膈淋巴瘤1例,各種類型肺癌27例。少量氣胸4例,占8.3%(4/36),少量肺內出血1例,占2.7%(1/36)。結論 胸部疾病CT掃描定位下穿刺活檢是安全可靠的定性診斷方法,在臨床上有重要的價值,值得廣泛普及推廣。
[關鍵詞] 胸部病變; CT定位; 穿刺活檢
[中圖分類號] R44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3-69-02
CT Scan Localization for Chest Disease Biopsy:An Analysis of 36 Cases
WU Yaoming CUI Bike LIU Xiaoming
Hunan Province Yongzhou City People's Hospital,Yongzhou 4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T scan localization for chest disease biopsy. 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f 36 cases of chest disease biopsy by using CT scan in our hospital. ResultsOne-time successful puncture accounted for 92% in 32 cases(32/36)and two or more repeat punctures accounted for 8% in 3 cases(3/36). Four cases of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3 cases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1 case of mediastinal lymphoma and 27 cases of various types of lung cancer were found. Four cases showed a small amount of pneumothorax(8.3%,4/36)and 1 case,a small amount of pulmonary hemorrhage(2.7%1/36). ConclusionCT scan localization for chest disease biopsy is a safe and reliable diagnostic method,with great clinical value,worthy of wide adoption.
[Key words]Chest lesions; CT localization; Needle biopsy
胸部疾病在臨床上發病率高,及時、正確的治療依賴于正確的診斷。CT掃描定位下穿刺活檢術在這方面有著肯定而獨特的作用?,F回顧性分析我院2007~2009年36例這方面的病例,以期總結經驗,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應用提供借鑒。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7~2009年在CT掃描定位下穿刺活檢胸部病變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齡27~76歲。肺內病變35例,且主要是位于肺外周的病變,縱膈病變1例,腫塊較大。
1.2 穿刺前準備
與患者交談,說明穿刺活檢的必要性,穿刺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相關費用,取得理解與合作并簽字。做血常規、凝血功能及心電圖等檢查。備好穿刺針(美國生產COOK18G彈槍式活檢針)、穿刺包、2%利多卡因、金屬標志,福爾馬林與無水乙醇混合液。
1.3 操作方法
在德國西門子16層螺旋CT下進行。根據先前的胸部CT片,視病變偏前、后或側面,分別取仰臥、俯臥或病變在上方的側臥位。將金屬標志貼在與病變大致一致的體表處,行CT掃描,用記號筆在選擇好的擬穿刺點作好標記,并測量病變至體表的深度,欲進針方向的角度,體表距胸膜的距離。消毒、鋪巾、局麻后,一手繃緊穿刺處皮膚,一手將沖洗好的一次性穿刺針快速插入胸壁,估計接近胸膜時,令病人屏氣,插至病變區。再行一次CT掃描,當確認針尖位于病變內,將針芯推出針套至最遠(即再推2cm),固定針桿,行彈式活檢,病變組織在針芯與針套之間被彈力切割。再令病人屏氣,拔出穿刺針,將針芯推出,可看見針芯槽內的細條狀病變組織,置入福爾馬林與無水乙醇混合液中,送病理科切片檢查。再用無菌紗布敷貼穿刺處,行肺部掃描一次,觀察有無并發癥。
1.4 術后處理
無并發癥者,平臥數小時,若無不適,可正?;顒?。有少量氣胸、液氣胸及肺內出血,則要靜臥休息,吸氧,止血,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氣胸壓縮肺組織30%以上,則行抽氣等處理。
2 結果
本組36例胸部病變穿刺活檢,除1例未能明確診斷外,其余35例均明確診斷,成功率占97.2%。其中炎性假瘤4例,結核3例(圖1,2),縱膈淋巴瘤1例,肺癌27例。在肺癌27例中,腺癌17例(圖3,4),鱗癌6例,大細胞癌3例,小細胞癌1例。少量氣胸4例(8.3%),少量肺內出血1例(2.7%)。通過相應處理,均在3~7d內吸收,無嚴重并發癥。
3 討論
胸部病變中的肺內、胸膜及縱膈疾病,在不少醫院還主要靠臨床病史結合胸片、CT掃描等影像方法作出診斷,指導治療,其中不可否認存在一定的誤診。而在CT設備已經普及的今天,行CT掃描定位下穿刺活檢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3.1 胸部疾病CT掃描定位下穿刺活檢的臨床價值
經驗證明,CT掃描引導經皮穿刺活檢是一種較為簡便易行的方法,創傷小,痛苦少,準確率高,適用于大多數肺部、胸膜及縱膈腫塊[1]。胸部病變種類繁多,表現復雜,痰檢陽性率低,纖維支氣管鏡只能針對發生于較大支氣管腔內的病變,影像上主要表現為肺門區的病變。而對于發生在肺外周、胸膜及縱膈的病變的確診則無能為力,但CT掃描定位下穿刺活檢就能大顯身手。
3.2 CT作為穿刺引導設備的優勢
以往有X線透視、超聲等引導進行穿刺活檢的應用,但均有明顯不足。CT掃描以斷面成像,密度分辨率高,解剖結構清晰,避免組織重疊等突出優點,被作為胸部穿刺活檢首選的引導方法而廣泛應用[2]。雖然患者要接受一點X線輻射,但其引導的準確性,還是明顯利大于弊。
3.3 穿刺操作中的注意事項
(1)訓練患者呼吸。對于一般無明顯肺氣腫的患者,令其平靜緩慢呼吸,并且注意使體表金屬標志定位掃描的呼吸狀態與后來穿刺時的呼吸狀態相一致。否則,由于肺受呼吸動作范圍大,穿刺時會偏離病變層面,導致反復多次穿刺,加大肺與胸膜的損傷。對于個別呼吸動作大難以配合者,令其張口狀態下緩慢呼吸,可得到較好的效果。(2)穿刺時注意繃緊穿刺區域的皮膚,快速插入到胸壁的胸膜附近,在患者短暫屏氣時插至病變區,再行掃描,證實針尖的位置,視情況予以調整,直至針尖位置恰當為止,方能行活檢。(3)病變大小與針尖位置的關系。一般而言,病變大者,穿刺針容易進入到病變中心。但不能忽視的是,病變越大,其中心部位往往有缺血壞死液化,反而取不到所需要的病變組織。這時,要注意將針尖穿向病變的邊緣部分[3],才能獲得實體病變組織。
3.4 穿刺前的病灶CT增強
穿刺前是否行病變的CT增強掃描,各家做法不一。有作者認為,對于縱膈及肺門腫塊以及為區分腫塊與肺不張,要進行CT增強掃描[4,5]。我們體會,除以上情況外,對于較大的病變,為了解其內部有無壞死液化,或者疑及腫塊本身為血管性或囊性,亦要行CT增強掃描,以增加穿刺活檢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3.5 并發癥問題
實踐證明,只要選擇病人恰當,胸部穿刺活檢是安全的。少量病人出現壓縮30%以內的少量氣胸及出血[6]。注意臥床休息、吸氧等保守治療,一般在3~7d內即可吸收,并無多大危險,不應成為束縛活檢的問題;極個別病人出現大于30%的氣胸,經密切觀察及抽氣等處理,亦無多大危險。
總之,CT掃描定位下穿刺活檢對于胸部病變有很強的針對性及實用性,并發癥小,方法較為簡便,容易掌握。應該在還未開展此項技術的有條件醫院普及,以造福于廣大患者。
[參考文獻]
[1] 童其龍,李達志,李無然,等. 肺部周圍型腫塊CT引導下經皮穿刺活檢病理對照研究[J]. 介入放射學雜志,2004,13:544-545.
[2] 汪健文,周勤,張章,等. 胸部病變CT導向下穿刺活檢的臨床應用[J]. 介入放射學雜志,2005,14:418-420.
[3] 王衛斌. CT引導下胸部穿刺活檢臨床應用[J]. 江西醫藥,2009,44:498-499.
[4] 悅保仕. 胸部病變CT引導穿刺活檢并發癥的處理[J]. 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40:787-788.
[5] 張愛華. CT引導經皮胸部穿刺活檢69例分析[J]. 微創醫學,2007,2:371.
[6] 馬小梅. 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在肺部病變中的應用[J]. 臨床內科雜志,2009,26:830-831.
(收稿日期:201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