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冠心寧注射液對不穩定型心絞痛(UA)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將116例不穩定型心絞痛(UA)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8例。對照組予以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應用冠心寧注射液治療,療程10d。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2.8%,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應用冠心寧注射液治療有效且安全。
[關鍵詞] 冠心寧注射液; 不穩定型心絞痛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3-125-02
冠心病心絞痛是臨床常見疾病,其中不穩定型心絞痛(UA)因其病情發展常難以預料,如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極易發展成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早期、有效的治療對改善疾病的預后有重要的意義。我院2006年8月~2009年3月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冠心寧注射液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按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關于《不穩定型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1],選擇2006年8月~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其中有血液系統疾病、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心功能IV級及嚴重高血壓者被排除,共選擇116例。其中男67例,女49例;年齡50~78歲,平均63.4歲。將11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8例,男34例,女24例;對照組58例,男33例,女25例。治療組與對照組在年齡、性別、血壓、心率、心電圖等方面情況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常規口服阿司匹林(100mg,qd)、ACEI或ARB、β受體阻滯劑、辛伐他汀(20mg,qn),注射低分子肝素,給予硝酸酯類(異舒吉10mg+NS40mL微泵10μg/min,根據病情調整,應用48h后改用口服),同時注射極化液每日1次。治療組在上述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冠心寧注射液(山西泰盛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Z14020747)20mL ,加入5%GS注射液250mL中靜滴,每日1次。10d為1個療程。
1.3 觀察項目
觀察記錄患者治療前后心絞痛發作情況及心電圖變化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1.4.1心絞痛療效評定標準按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制定并頒發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心絞痛的評定標準[2]。顯效: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疼痛發作次數、程度及持續時間有明顯減輕;無效:癥狀基本與治療前相同;加重:疼痛發作次數、程度及持續時間有所加重。
1.4.2 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顯效:心電圖恢復到大致正常或達到正常心電圖;有效:ST段降低治療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達到正常標準;無效:心電圖與治療前相同;加重:ST段較治療前降低0.05mV以上,在主要導聯倒置T波加深(25%以上),或直立T波變平坦、平坦T波變倒置以及出現異位心律、房室傳導阻滯或室內傳導阻滯。
1.5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 為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 心絞痛療效比較
治療組顯效25例,有效30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4.8%;對照組顯效20例,有效28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82.8%,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χ2=4.24,P<0.05)。見表1。
2.2 心電圖改變
治療組顯效26例,有效2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4.8%;對照組分別為20例、26例、12例,總有效率79.3%,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χ2=6.20,P<0.05)。見表2。
3 討論
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發病機制主要在于冠脈內不穩定的粥樣斑塊繼發病理改變,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顯下降,如斑塊內出血、斑塊纖維帽出現裂隙、表面上有血小板聚集及(或)刺激冠狀動脈痙攣,導致缺血加重[3]。目前UA的藥物治療有抗凝(抗栓)、調脂治療及硝酸酯類、β受體阻滯劑、鈣拮抗劑治療等。異舒吉為硝酸異山梨酯針劑,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特別是小血管平滑肌,使周圍血管擴張,外周阻力減小,回心血量減少,心排血量降低,心臟負荷減輕,心肌氧耗量減少,因而使心絞痛得到緩解。此外尚能促進側支循環的形成[4]。極化液可促進心肌攝取和代謝葡萄糖,使鉀離子進入細胞內,恢復細胞膜的極化狀態,以利心臟的正常收縮,減少心律失常[3]。
冠心寧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脈養心之功效。其主要成份是丹參、川芎。其中丹參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耐缺氧、減慢心率、改善心臟功能、抑制凝血、促進組織修復、調血脂等作用[4];川芎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對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尚能擴張小動脈,改善微循環,產生抗血栓形成和溶血栓作用[4]。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治療同時加用冠心寧注射液對UA心絞痛癥狀改善及心電圖的改善均有良好的效果,總有效率達94.8%,且不良反應較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中華心血管病編輯委員會. 不穩定型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0,28(6):409.
[2] 鄭筱萸.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68-73.
[3] 陸再英. 內科學[M]. 第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82,296.
[4] 陳新謙,金有豫. 新編藥物學[M]. 第14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264,268-269.
(收稿日期:201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