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及IL-6表達變化及其意義。方法 94例胰腺炎(AP)患者,按病情分為水腫型胰腺炎(MAP)組及出血壞死型胰腺炎(SAP)組,選擇30例健康成年人作為對照組,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三組血清IL-6和TNF-α濃度,比較三組患者血清IL-6和TNF-α表達差異。結果 MAP組及SAP組患者血清TNF-α及IL-6表達水平高于對照組,SAP組TNF-α及IL-6表達水平高于MAP 組。結論 AP患者血清TNF-α及IL-6過度表達,其表達水平同AP嚴重程度相關,檢測血清TNF-α及IL-6有助于評估病情及預后。
[關鍵詞] 急性胰腺炎; TNF-α; IL-6
[中圖分類號] R57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3-26-02
胰腺炎(AP)是胰腺的自身消化繼發(fā)體內炎癥反應為特征的一類疾病,近年來,伴隨我國生活水平及飲食結構的變化,AP發(fā)病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AP病情進展快,死亡率高,其繼發(fā)的炎癥反應是疾病進展及胰腺外器官損傷的重要原因,TNF-α、IL-6是目前公認的炎癥介質,能夠引起機體的炎癥反應及免疫失衡,現(xiàn)就AP患者血清TNF-α、IL-6表達情況進行研究,為AP的病情評估及預后判斷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消化科2006年1月~2009年8月間收治的AP患者94例,男59例,女35例。年齡32~74歲,平均年齡(46±5.2)歲,患者入院后評估病情,按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草案)標準[1],分為MAP 組及SAP組,其中MAP 組62例,SAP組32例,選擇我院體檢中心參加體檢健康成年人30名作為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30~69歲,平均年齡(44±4.9)歲,三組患者年齡、性別比例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并排除患有其他器官系統(tǒng)疾病者,所有參與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標本采集及檢測
對照組體檢者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3mL,MAP組及SAP組患者入院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3mL,3000G/min離心15min后,置-20℃下冰凍待測。血清IL-6和TNF-α檢測采用放射免疫法,試劑盒由北京福瑞生物工程公司提供,操作過程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數(shù)據(jù)記錄以均數(shù)±標準差(χ±s)表示,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方差分析,相關性采用peason檢驗,檢驗水準取α=0.05。
2 結果
2.1 三組患者TNF-α與IL-6表達情況(表1)
MAP 組及SAP組患者血清TNF-α、IL-6表達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AP組患者血清TNF-α、IL-6表達水平高于MAP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AP患者TNF-α與IL-6的相關性分析
經相關性檢驗,AP患者血清TNF-α水平與IL-6呈正相關(r=0.6326,P<0.05)。
3 討論
AP是常見消化系統(tǒng)疾病,其發(fā)病率逐年增多,AP是由于不同致病因子引起胰腺腺泡細胞損傷,引發(fā)活性胰酶釋放、激活,并損傷周圍臨近胰腺組織,導致自身消化的惡性循環(huán)過程,在胰腺的炎性損傷過程中,單核巨噬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激活,釋放大量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而且這些炎性因子能夠相互趨化及激活,引起連鎖和放大效應劑瀑布式釋放,導致SAP體內過度的炎癥反應,引起患者胰腺外器官損傷[2]。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升高是炎癥反應及炎性損傷的主要原因,其引發(fā)的組織損傷能夠引起器官的功能障礙,甚至衰竭。TNF-α、IL-6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產生的炎性細胞因子,是激活炎癥反應時級聯(lián)反應的初使因子[3],同時對其他的炎性細胞因子也具有調節(jié)作用,在本組資料中發(fā)現(xiàn),在AP患者血清TNF-α及IL-6過度表達,說明TNF-α、IL-6參與了AP時的炎癥反應及組織器官損傷,TNF-α可誘發(fā)血管內皮細胞及微循環(huán)的炎癥改變,增加機體的防御功能,但當TNF-α過度釋放時,能夠引起體能炎癥反應的瀑布式增大[4],使體內器官組織結構及功能受損。在AP時,不僅TNF-α參與對胰腺的損傷過程,對胰腺外器官系統(tǒng)也具有強大的損傷作用,TNF-α能誘導IL-1和IL-6的產生,并作用于內皮細胞使其血栓調節(jié)蛋白活性降低,引起腎缺血和形成血栓,還能引起NO與自由基的釋放,并作為趨化因子,引起白細胞及單核細胞聚集,能夠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內皮損傷,對腎臟等胰腺外器官發(fā)揮損傷作用[5]。IL-6是一種急性反應期炎癥介質,能引起白細胞升高、血管通透性增加、補體途徑激活等炎癥急性期反應,與急性胰腺炎分型及病情密切相關,其水平與AP的嚴重程度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呈正相關[6]。本研究結果顯示,AP患者血清TNF-α、IL-6升高,而且SAP組患者的血清TNF-α、IL-6升高較MAP組更為明顯,TNF-α、IL-6之間存在著相關關系,說明在胰腺炎誘發(fā)的炎癥反應過程中,TNF-α、IL-6參與了其炎性損傷過程,能夠相互調節(jié)或誘導,并與AP病變的嚴重程度具有相關性,在AP患者對TNF-α、IL-6進行檢測,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評估病情及判斷預后。
[參考文獻]
[1] 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草案).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胰腺疾病學組[J]. 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7,12(3):206.
[2] 朱云松. 細胞因子與急性胰腺炎[J]. 國外醫(yī)學:內科學分冊,2001,28(9):384-387.
[3] 祝益民,肖政輝,胥志躍,等. 全身性炎性介質監(jiān)測在急性危重患兒臨床研究中的作用[J]. 小兒急救醫(yī)學,2000,7(4):196.
[4] 趙祥文. 細胞因子與SIRS/MODS的概念及兒科臨床的意義[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1999,14(4):231.
[5] 郭品娥,徐玉蓮,張樂之,等. 血清樣淀粉蛋白A、C-反應蛋白及細胞因子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變化[J]. 臨床檢驗雜志,2003,21(4):241.
[6] 張圣道. 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治草案(2000年杭州會議)[J]. 胰腺病學,2001,1(1):46-48.
(收稿日期:201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