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合適的機械通氣模式聯合有效的藥物治療ARDS的有效方案。方法 48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隨機分為治療組:機械通氣[低潮氣量較高PEEP與藥物(用GC和烏司他丁)]24例,對照組采用機械通氣[低潮氣量低PEEP與藥物(不用GC、烏司他丁)]24例。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治療組的自主呼吸恢復率及存活率比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 及早合適的機械通氣模式聯合藥物GC、烏司他丁治療ARDS存活率較高,值得臨床進一步探討推廣。
[關鍵詞]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 機械通氣; 藥物
[中圖分類號] R56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3-136-02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臨床上病死率比較高的疾病,其特點為心源性肺水腫,低氧血癥和彌漫性肺實質實變。現對2008年6月~2009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48例ARDS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均采用不同參數的機械通氣模式聯合藥物治療,旨在探討ARDS治療的最佳方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6年6月~2009年7月我院急診科ICU收治的48例ARDS患者,男30例,女性18例,年齡18~76歲。基礎疾病:冠心病、心絞痛20例、急性藥物中毒20例、腦血管疾病3例、消化道出血3例、電解質紊亂2例等。48例ARDS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基礎疾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機械通氣[VT(10~15)mL/kg低PEEP<15mmH2O]加常規治療。治療組:機械通氣[VT≤(6~8)mL/kg較高PEEP>15mmH2O甚至25mmH2O]加常規治療加納洛酮、GC、烏司他丁。
機械通氣:經口氣管插管,給予機械通氣。通氣模式為SIMV+PEEP+PSV或CPAP+PEEP,VT 470~500mL,HR(14~20)次/ min,PEEP 5~15cmH2O,機械通氣時間為2~39d,平均10d。觀察心率、心律、血壓、血氧飽和度、呼氣末二氧化碳的變化,每日監測3次血氣分析,同時做好氣道管理,監測呼吸機運轉情況,及時處理各種報警,定時進行肺功能監護。
烏司他丁10萬U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靜滴,8h 1次,連續7d。糖皮質激素選用重慶葛蘭素公司生產的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羅氣霧劑(舒利迭),指導患者正確的吸入方法,每日500μg(指丙酸氟替卡松)分兩次吸入,吸入后注意漱口。
GC存在頑固性缺氧和休克時用甲潑尼龍靜注,每日80~ 100mg,每8~12小時一次,3d后酌情減量,總療程控制在7~15d。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組的自主呼吸恢復率及存活率比對照組明顯提高,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3 討論
ARDS由于肺泡毛細血管損傷,肺泡膜的破壞,導致肺的通透性增加、通氣-血流比例失調、肺泡萎縮和嚴重的低ARDS[1]。
機械通氣是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小潮氣量通氣降低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病死率,最佳潮氣量為(6~9)mL/kg;低呼氣終末正壓(小于10cmH2O)適當高的呼吸頻率維持相對安全的pH值、PaCO2,對降低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病死率有重要的作用[2]。對ARDS患者使用適當水平PEEP可恢復肺泡床,保持肺泡的持續開放和相當的功能殘氣量,減少肺萎陷,從而維持肺泡開放最小的壓力波,避免肺泡反復開放和陷閉引起周期剪切力所致的肺損傷。
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升高是炎癥反應及炎性損傷的主要原因,其引發的組織損傷能夠引起器官的功能障礙,甚至衰竭。烏司他丁是一種廣譜的酶抑制劑,具有抑制SAP患者體內炎癥細胞因子及炎癥介質表達的功能,阻斷SIRS的發展,促進病情恢復。糖皮質激素具有廣泛抑制炎癥細胞的作用,是目前臨床上最有效的抗炎劑,它可以預防和抑制炎癥反應,降低氣道反應性,它還是強有力的小血管收縮劑,可減少滲出和水腫,減輕患者的急性炎癥[3]。
在機械通氣的基礎上聯合藥物治療,如GC為免疫抑制劑,烏司他丁為炎癥介質阻滯劑,他們聯用可以防治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發生,從而防治ARDS引發的MOF[4]。兩組均為機械通氣,治療組VT≤(6~8)mL/kg優于對照組(10~15)mL/kg減少呼吸機肺損傷等。治療組較高PEEP(>15mmH2O甚至25mmH2O優于對照組低PEEP<15mmH2O,有利于充分肺復張,提高肺順應性等。綜上所述,及早合適的機械通氣模式聯合藥物GC、烏司他丁治療ARDS存活率較高,值得臨床進一步探討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大為. 危重病醫學[M]. 第2版. 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3:143-151.
[2] 中華呼吸病分會. ALUARDS的診斷標準(草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0,23:203.
[3] 許平波,林福清,黃靜霞,等.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發病機制和治療進展[J]. 中國急救醫學,2005,25(5):348-350.
[4] 周濤,樊尋梅. 糖皮質激素與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J]. 臨床兒科雜志,2005,23(1):18-20.
(收稿日期:201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