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本文收集健康查體人群的血脂分析及相關資料,分析探討高血脂的形成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日本產AU64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空腹采血,對健康查體人群進行血脂分析。結果 987例查體者中,高血脂536例,占54%。其中男412例,占高血脂人群的77%。結論 高血脂已成為危害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重視健康體檢,便于早期發現、早期防治。合理飲食、多做運動、控制體重是防治高血脂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高血脂; 防治; 體檢
[中圖分類號] R58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3-24-02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變化及參加體力運動的減少,高血脂越來越多地被人們關注,因其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腦梗死、外周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發病率也日益上升,而高膽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和高脂蛋白α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密切關系也被流行病學所證實。有資料報道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雖然此類疾病不可逆轉,一旦發生后果嚴重,但此類疾病可早發現、早預防。本文對健康查體人群的體檢結果進行分析,并對濰坊地區血脂水平作了統計,希望引起人們對此問題的高度重視,為人們健康做出貢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08年1月~2009年6月到我院健康查體中心的人群進行血脂水平分析,共計987例,其中男613例,女374例,年齡22~80歲。高血脂者536例,占54%。
1.2 方法
所有查體者上午10點前采集空腹血,當日分離血清進行檢測。儀器為日本產OLYMPUS-AU640。對查體者進行三酰甘油(TG)、膽固醇(TC)、高密度膽固醇(HDL-ch)、低密度膽固醇(LDL-ch)、脂蛋白α(Lp(α))檢測,分析結果。試劑由利德曼公司提供;本試驗室山東省質控優秀,室內質控合格。
1.3 血脂分析結果評價標準
參考我國血脂異常防治建議,凡5項指標中有1項以上異常作不正常統計。TG>2.3mmol/L、TC>6.5mmol/L、LDL-ch>4.13mmol/L、Lp(α)>300mmol/L為升高,HDL-ch<0.8mmol/L為偏低。
1.4 統計學處理
正態分布資料采用(χ±s)表示,非正態分布資料用中位數表示,所有數據用SPSS10.0統計分析軟件包,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檢驗、卡方檢驗、t檢驗。
2 結果
2.1 總體血脂分析結果
987例血脂分析結果:TG為(1.92±0.23)mmol/L,范圍為(0.21~29.6)mmol/L;TC為(5.46±0.92)mmol/L;HDL-ch為(1.29± 0.36)mmol/L;LDL-ch為(3.62±0.91)mmol/L;脂蛋白α為(182±8.6)mmol/L。
男613例血脂水平:TG為(2.13±0.24)mmol/L,范圍為(0.26~29.6)mmol/L;TC為(5.22±0.93)mmol/L;HDL-ch為(1.27±0.34)mmol/L;LDL-ch為(3.92±0.92)mmol/L;脂蛋白α為(119±7.9)mmol/L。男女除脂蛋白α外其余4種血脂成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2.2 不同年齡、不同性別血脂分析結果
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TG、TC、LDL-ch、脂蛋白α均隨著年齡的增長有增高的趨勢,而HDL-ch則隨著年齡的增長有降低的趨勢。各年齡組之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
TC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在22~45歲年齡組男性高于女性,而46~60歲年齡組女性高于男性,60歲以后則男性又超越女性。LDL-ch則隨著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且男性明顯高于女性。我國于1997年參考國外經驗并根據國內實際情況組織制訂的血脂異常防治建議,用Friedwald公式計算的LDL-ch水平與TC水平呈直線相關。
TG數據為非正態分布,以中位數表示,男性顯著高于女性(P<0.01)。HDL-ch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各年齡組均女性高于男性,脂蛋白α是一種獨立蛋白,與LDL-ch有密切關系,男女差異不大,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明顯升高。
3 討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每年全球因冠心病和卒中死亡的人數為1750萬,每3個死亡的人中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居首位。在我國每年約有260萬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冠心病是一種可防可控性疾病。患者無獨特的臨床癥狀或體征,體型多肥胖且腰圍偏粗,即中心肥胖型。高血脂的發病程度與血脂濃度密切相關,所以定期的查體對于了解和改善血脂增高十分必要。男>35歲、女>40歲者每年應定期查體1~2次。
高血脂是導致各類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據資料報道,目前我國成人血脂異常患病率為19%左右,約1.6億。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的營養不均衡、吸煙、過量飲酒、糖尿病、高血壓、遺傳因素及缺乏運動等是導致高血脂癥的主要因素。高血脂癥的發病是一個緩慢、逐漸加重的隱秘過程。輕度的高血脂沒有不適感,所以常常被人們忽視,當動脈截面積的50%以上被擠占以后,心腦血管供血不足的癥狀才開始出現,而當被堵80%以上,就可認為血管被完全堵塞。當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膽固醇濃度過高時會導致膽固醇沉積于血管壁上,引發動脈粥樣硬化,一旦斑塊脫落將阻塞血管使血流不暢,甚至閉塞血管,引起多種疾病,如心絞痛、心肌梗死、中風、靜脈血栓、甚至死亡等嚴重后果。心腦血管疾病雖然嚴重影響人們健康,但并非無法防治,關鍵是要重視血脂檢測,內外兼施,以積極的態度加強血脂的調節。所以定期的血脂檢測十分必要。
在城市人口特定人群中高血脂癥已成為常見病、多發病,高血脂癥在診治過程中不應僅僅關注血脂的改變,也應注意其相關的血液流變學變化,進行綜合防治。主要有以下幾點防控措施供大家參考。
(1)調節血脂。調節血脂的核心是降膽固醇,因為動脈粥樣斑塊主要是由膽固醇組成,膽固醇下降1%,冠心病發病率下降2%。一定要減少膽固醇的攝入,少吃油脂和膽固醇高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適當攝入不飽和脂肪酸和茶葉中的茶黃素也可以降低膽固醇。Lp(α)在肝臟合成,其中Apo(α)占20%,ApoB100占65%,清蛋白占15%。Apo(α)與纖溶酶原具有結構的高度同源性,故Lp(α)可以通過抑制纖溶酶原的活性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AS)。許多研究表明Lp(α)是導致AS的一個獨立危險因子。目前對于高Lp(α)的防治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Lp(α)不受運動、飲食等的影響,故尚無確切的藥物來降低Lp(α)濃度。關于降低Lp(α)的藥物也有許多報道,如ω-3脂肪酸、魚油等降脂藥物可用于降低Lp(α);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短期治療可降低Lp(α)濃度。合成類固醇羥甲雄毗唑和絕經后雌激素替代療法可以降低Lp(α)水平。飲食中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卜素等或適當補充抗氧化類藥物可降低Lp(α)在體內的氧化修飾,從而達到預防及輔助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目的。
(2)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來,冠心病的發病年齡呈年輕化發展,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缺乏運動導致腹型肥胖和糖脂代謝異常,此病在中老年致死致殘,但起病于少年。因此從青少年起就應當堅持運動、合理飲食、預防并控制超重和肥胖,這對預防冠心病非常重要,此外血糖達標也是改善心血管病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食用魚油和豆類對心血管有明顯的保護作用,保護程度分別為24.96%和33.72%。目前我國血脂異常的知曉率、治療率和達標率仍然很低。解決冠心病的根本出路是預防,迫切需要從疾病的終末救治轉向疾病的早期預防,粥樣斑塊在青少年時期開始形成,所以從青少年時期就應注意健康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從經驗醫學向循證醫學轉化,要強調醫療行為規范。注意加強運動,每周兩次以上30min的有氧運動就可以消耗脂肪、有效控制體重。戒煙戒酒也可幫助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困擾。
(3)規范降脂治療。在人群中應用他汀類藥物治療高膽固醇和高低密度膽固醇可顯著降低冠心病的發生,聯合用藥者的達標率也明顯提高,控制飲食的患者達標率提高了10%。
綜上所述,血脂代謝紊亂是一種常見流行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國血脂異常率上升。經常檢測血脂異常的流行狀況對冠心病的預防和治療有重要意義。預防勝于治療,盡早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從根本上改善我們的健康并終生受益。新近發表的《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也為我國的血脂異常防治明確了方向,血脂異常防治工作必將邁上新的臺階,也是我們醫學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安寧,謝高強,武陽豐. 心腦血管病主要危險因素對其發病和死亡的歸因危險[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3,11(1):42-45.
[2] 胡大一. 轉變理念做實我國心血管病的預防[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8,36(7):577-580.
[3] 趙連成. 我國高膽固醇血癥患者臨床控制狀況變化趨勢[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9):861-864.
(收稿日期:201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