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方法 將106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5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組除常規護理外對患者全程實施護理干預,通過深入訪談、參與式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心理狀態。結果 干預組心理問題明顯減輕(P<0.01),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護理干預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促進了患者的康復。
[關鍵詞] 腦卒中; 心理狀態; 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3-59-02
腦卒中是急性腦循環障礙導致局限性或彌漫性腦功能缺損的臨床事件,通常包括腦出血、腦梗死、蛛網膜下腔出血[1],是神經系統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死亡率和致殘率均高。對于這些患者進行必要的護理干預,通過心理調整,注重心理康復,使其適應肢體殘疾、語言障礙等重大變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7年5月~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療的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2]并經頭顱CT或MRI確診神志清醒的腦卒中患者106例,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3例。干預組:男28例、女25例,年齡30~77歲,腦出血20例、腦梗死31例、蛛網膜下腔出血2例;對照組:男30例、女23例,年齡34~76歲,腦出血22例、腦梗死30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例。兩組研究對象的資料經檢驗差異無顯著性。
1.2 心理狀態與表現
腦卒中發生后在很短暫的時間內導致健全人的肢體功能障礙、偏癱或語言障礙、吞咽困難等,患者承受的心理壓力是巨大的,同時又因為治療費用大、預后差、康復過程慢,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無用感、失望等低落情緒。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神經內科常規治療和一般護理,全部病例治療方法相近,所用藥物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干預組在常規治療和護理的基礎上,予以系統的心理護理,由責任護士負責全程護理干預,需要時請主管醫師協助,通過具體指導讓患者接受現實,激發潛能建立信心,自覺配合治療,促進疾病的康復。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統計學數據應用SPSS13.0軟件分析,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心理問題比較
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比較
見表2。
3 心理護理干預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培養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3]
與病人接觸過程中,應用首輪效應,取得病人的信任;良好的首輪效應是護理此類病人成功的關鍵,護理人員保持良好心境和良好情緒,給予病人高度的同情心,充分理解病人的心境,以端莊的儀表、溫馨的語言、熟練的溝通技巧,主動向病人介紹醫院環境、病房設施及各項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項,以穩定患者情緒,縮短護患之間的距離。
3.2 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休養環境
潔凈、通風透氣的病房,適宜的光線、溫濕度,溫度以18℃ ~22℃,相對濕度以40%~50%為宜,低聲響,空氣新鮮,能提高環境的舒適度。護士應保證病室安靜,分別安置輕重患者,治療護理操作盡量集中進行,避免影響患者的情緒和休息。
3.3 實施有效的護患溝通,注重溝通技巧
主動、耐心、誠懇地與病人進行溝通,了解其心理動態,正確疏導,如腦卒中后抑郁病人思維遲鈍、言語減少或緩慢,這時護士要詳細了解和觀察病人的思想活動和表現,認真傾聽和鼓勵病人談論自己的問題,說出自己的感受,從語言和行為上給予支持、鼓勵,讓病人認識到疾病本身并不可怕,戰勝疾病的意志不可磨滅,積極的情緒有助于提高抗病能力,使病人能夠積極主動配合治療,增強信心,從而促進康復。
3.4 提高認識功能
針對不同的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階段,宣教的內容有所不同,并制訂相適應的護理計劃及康復鍛煉措施。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有關知識及治療過程、方法、發展和轉歸,同時給予適當的承諾和安慰,使患者了解和接受盡快從緊張恐懼中解脫出來,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3.5 放松訓練
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min,讓病人平臥于床上進行放松訓練,微閉雙眼,兩臂放于身體兩側,先讓病人領會其主觀感覺,如握拳→松開,深吸氣→慢慢呼氣,想象從面部至下肢各部肌肉關節放松,并囑其多聽優美舒緩的音樂,以穩定情緒,緩解負性心理[4]。
3.6 調動家庭及社會的支持
由于患者起病突然,思想上難以接受,角色也難以轉換,感覺前景黯淡,無法面對現實,此時特別需要得到家人的關愛和社會的關注。家屬應勤與患者交流、加倍關注,避免讓其獨處。經常到醫院陪伴,細心照顧,并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使患者始終能感到家庭給予的溫暖,消除患者的悲哀孤獨、無價值感、被遺棄感。同是,患者單位領導、同事也應多關心支持理解患者,給予情感支持,從而使患者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得到各方面的關愛而減輕抑郁[5]。
4 體會
隨著生理-心理-社會整體化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因素在疾病轉歸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重視病人的心理狀態,準確及時的掌握病人的心理特點,適時給予心理干預,有助于病人負性情緒的消除,促進康復。護理干預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幫助患者改善心理問題,激發其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的認知程度,使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有相應的了解從而使治療依從性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1] 尤黎明,吳瑛. 內科護理學[M]. 第4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07.
[2] 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年會. 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 中華神經內科雜志,1996;29:381-383
[3] 張秀梅. 腦卒中后抑郁障礙的心理治療[J]. 中國臨床康復,2005,9(24):98.
[4] 楊富英,鄧麗芬. 心理護理干預對腦卒中病人生存質量影響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8,22(9);2387.
[5] 饒明例. 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J].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6,23(4):390.
(收稿日期:201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