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孕婦孕期保健的方法及對孕婦和胎兒的影響。方法 選取2007年8月~2009年6月在本院足月待產孕婦1428例,均給予孕期保健護理,并選取同期未接受孕期保健護理的868例作為對照,比較兩組孕婦的飲食營養、運動鍛煉及產前孕婦心理狀況,并比較孕婦身體質量、胎兒情況、難產及妊娠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 兩組合理飲食的孕婦、堅持鍛煉的孕婦及臨產心理穩定的孕婦比例均較高,且均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發生妊娠并發癥者明顯少于對照組,且新生兒狀況優于對照組。結論 適當的孕期保健對保證孕婦及胎兒健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孕婦; 孕期保健
[中圖分類號] R71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13-97-02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優生優育的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孕婦對孕期保健的需求也不斷增多[1]。為探求孕期保健對降低孕婦、胎兒的并發癥及死亡率的作用,本文對在本院接受孕期保健的孕婦的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并與同期未進行孕期保健的孕婦資料進行比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年8月~2009年6月在我院建立孕期保健檔案并(或)在本院待產的足月產孕婦1428例,均接受孕期保健護理,并選取同期未接受孕期保健護理的孕產婦868例作為對照。兩組孕產婦在接受保健護理前的年齡、身體健康狀況、月經史、婚育史、孕周、胎兒大小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以自愿的原則為來我院的孕產婦建立孕期保健檔案,內容包括一般情況、月經史、婚育史、生活方式、家族史、既往病史等。兩組均定期進行產前常規檢查;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從日常飲食及營養、體育運動鍛煉和心理輔導等方面接受保健服務。
1.2.1 飲食指導 孕早期早孕反應可能引起惡心、嘔吐,此時可以少食多餐,飲食宜清淡。在孕期中期3個月胎兒每天增重10g,孕婦食量應有所增加。此期由于子宮脹大,容易壓迫腸道造成便秘,孕婦宜多吃纖維含量高的蔬菜,多飲水。孕期最后3個月是胎兒的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且此期胎兒體重約增長1倍,此期是孕婦營養的關鍵階段,要注意準備數量充足、合理均衡的膳食。
1.2.2 指導孕期適當鍛煉及心理輔導 根據美國婦產學院制定的《妊娠期和產后運動指南》,在懷孕的不同時期由保健師制定科學合理的運動方式及運動量。孕婦長期情緒不佳,會影響內分泌功能,對胎兒不利,因此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對孕婦及胎兒均有重要意義。首先應普及妊娠期的醫學常識,使孕婦認識到孕期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
1.3 觀察項目
比較兩組孕婦飲食營養情況、運動鍛煉情況及產前孕婦心理狀況,并比較孕婦身體質量、胎兒情況、難產及妊娠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2 結果
2.1 兩組孕婦孕期飲食、運動及心理狀況比較
兩組孕婦孕期飲食合理情況、鍛煉情況及產前孕婦心理狀況比較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實驗組合理飲食的孕婦、堅持鍛煉的孕婦及臨產心理穩定的孕婦比例均較高,且均高于對照組,兩者分別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孕婦發生妊娠并發癥及新生兒身體情況比較
兩組發生妊娠并發癥及新生兒身體情況比較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實驗組發生妊娠并發癥者明顯少于對照組,且新生兒狀況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優生優育成為人們的普遍要求。孕期保健、產前教育已成為孕婦及家庭的迫切要求,也是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保障[4-5]。應該看到孕婦孕期保健不僅關系到單個孕婦和(或)家庭,而是受到社會、醫院、家庭、孕婦本身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飲食指導對孕期母嬰的健康有重要意義,如血鈣的降低及貧血與妊高征的發生呈正相關,孕期適當地補充鈣劑、鐵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病率。孕期孕婦進行適度規律的體育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妊娠反應所致的不適,增強腹、背及腰部肌肉的力量,幫助孕婦適應身體重心的轉移,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體質,達到增強體質、加強機體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等目的;同時還能促進胎兒的正常發育,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難產發生率。孕婦孕期的心理保健減輕孕婦的焦慮、抑郁的情緒,減少了由情緒引起的身體的應激反應,提高孕婦對妊娠、分娩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妊娠并發癥及難產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 實用新生兒學[M]. 第3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68-209.
[2] 劉玉玲,耿正惠. 高齡孕婦的孕期保健[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10):743-744.
[3] 石燕,曾勇,鄧春霞. 孕期保健對產婦的影響[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6(7):486-488.
[4] 望艷美,方波,蔡春芳. 足月妊娠孕齡、分娩方式與母體產科并發癥的關系[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6):73-74.
[5] 涂素華,李小燕. 孕婦孕期體質量增長與新生兒出生體質量的關系[J].護理研究,2006,20(5):1276-1277.
(收稿日期:201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