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省擁有豐富生態體育旅游資源,與傳統旅游相比,現階段發展相對滯后,如何可持續發展我省生態體育旅游有利于我省體育旅游的創新發展和改變傳統模式、變粗放為集約型發展模式,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
一、前言
生態體育旅游是旅游的組成部分、是旅游、生態和體育相結合,是繼生態旅游和體育旅游之后新興旅游活動,以體育作為主要活動的一種旅游活動。作為生態體育旅游的前身:“生態旅游”這一概念最早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特別顧問謝貝洛斯#8226;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于1983年首次提出。生態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進行的有責任的旅游行為,為了享受和欣賞歷史的和現存的自然文化景觀,這種行為應該在不干擾自然地域、保護生態環境、降低旅游的負面影響和為當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會和經濟活動的情況下進行。體育生態旅游是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經科學合理的開發,對體育旅游者產生一定的吸引力,并能進行體育旅游活動,為旅游業所利用且能產生社會、經濟、生態效益的各種事物與因素的總和,是旅游資源和體育資源的完美組合。
近年來,體育生態旅游已逐漸成為一種時尚。體育生態旅游在發達國家開展得十分普遍,尤其是在歐美國家。人們已不滿足于普通的休閑活動和體育運動,而是通過體育旅游活動的形式,到生態保護較好的地方,體驗當地自然人文風情,開展如登山、滑雪、徒步、觀景等旅行活動,既達到健身目的,又實現了對大自然的回歸,使身心徹底放松。但旅游的宗旨始終是環保、低碳、可持續的,追求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最好的示例就是曾經以“三S” (Sun、sea、Sand)向三“N”( Nature 、Nostolgia 、Nirvana)的轉變。
二、我省大力開展生態體育旅游的意義
我國擁有大量豐富的生態體育旅游資源,如何開發和保護研究刻不容緩。作為中國旅游大省,四川擁有豐富的自然、民族及人文旅游資源。5.12過后,四川災區更是擁有著世界級的災變景觀和全世界的關注及全國人民對重建的支持。
四川省委省政府在重建過程中將我省旅游業為災后恢復重建和拉動內需的先導產業,對災后旅游業的快速回暖對四川經濟和社會災后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可見我省旅游行業所具有的生命力和強大的發展空間,在接下來的建設過程中更應抓住開展生態體育旅游的契機,重建過程中創新性地發展生態體育旅游、豐富我省旅游業內涵。提升旅游行業競爭力,促進旅游產業升級,搶占西部旅游發展戰略高點,向旅游強省邁進,盡早實施低碳經濟發展戰略。
在西部旅游大省四川提出向旅游強省轉型之際,開拓生態體育旅游市場,發展有特色的旅游產業,不僅能很好的保護和利用我省旅游資源;增強行業創新能力及競爭力;使我省盡早邁入旅游強省之列;更能為本省經濟及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服務。
三、我省生態體育旅游發展現狀
四川旅游資源豐富,擁有美麗的自然風景、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民族風情,旅游資源數量和品位均在全國名列前茅,是我國著名的旅游資源大省。具有眾多可開發潛力的生態體育旅游資源,但由于項目具有相對難度和從業人員較少等諸多因素影響,現階段開展主要以體育旅游、戶外運動和野外觀光等形式所組成,生態體育旅游特征不夠明顯,旅游活動質量不高。
我省地理環境優越,地質構造復雜。既有海拔五千米以上的極高山,也有一望無際的若大草原;既有魅力無限的喀什特地貌,又有豐富充裕的水體資源。世界遺產5處,居全國第二位,。被列入《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的自然保護區4處。擁有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保護區不計其數。可謂資源豐富,種類齊全,利于多種生態體育旅游項目的開展。
早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會場之機推出了九寨溝、黃龍、峨眉山、樂山大佛等景點,開發生態旅游產品。隨后,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舉辦國際森林保護節,推出武陵園等生態旅游區。以湖南和四川為起點,生態旅游逐漸在全國范圍內發展起來。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生態體育旅游始終為被大眾所廣泛認識,也只限于小范圍年青旅游愛好者或收入余暇時間較多者所接受和喜愛,開展情況不容樂觀,經濟效應相對整個旅游市場份額來說是很小的。這與四川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歷史、風土民俗是極不對稱的。
四、我省開展生態體育旅游的建議及可持續發展對策
與我省普通大眾旅游相比,開展生態體育旅游相對難度相對較大,具體分析及建議對策如下:
四川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眾多知名景點開發相對較為成熟,旅游產品套路化及推廣模式化穩定,廣大旅游消費者以習慣此消費方式和服務項目。針對此相關領導機構及從業人員應改變觀念,拓寬視野,具有創新精神,大力宣傳更環保、更超前的旅游理念,提高大眾參與旅游的品味和質量,普及相關知識,讓更多旅游者了解生態體育旅游,只有了解和熟悉才能促進參與。
與大眾旅游一套成熟的服務體系相比較,生態體育旅游處于起步階段,眾多環節和各方面因素不成熟,針對目前現狀相關職能部門應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和傾斜。借鑒導游考試制度且大力培養本專業從業人員,拓寬體育專業和旅游專業學生學習面,強化其綜合素質的培養,借以爭強生態體育旅游管理人員和帶隊人員能力和素質的提高。
四川生態體育旅游資源豐富,可開展的項目繁多,在策劃和廣告宣傳時應特別注意對項目和旅游區的宣傳,做到:“繁復其種類,豐富其內涵”如山岳生態景區,湖泊生態景區,森林生態景區,草原生態景區,冰雪生態旅游區及漂流生態景區徒步探險生態景區。在建立各生態體育旅游觀光景區和旅游開發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對環境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與此同時要把安全性、可操作性放在首位。最后精心設計旅游區不同生態旅游活動,有條件的情況下不定時開展相關體育旅游賽事和節事,提高媒體關注度吸引大眾目光,逐漸讓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喜愛上生態體育旅游。
參考文獻:
[1]盧云亭 王建軍:生態旅游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7
[2]戴光全:等譯.體育旅游[M].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3
[3]劉景黎:我國生態體育旅游發展及策略初探[J].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