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新的形勢下加強科普工作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有利于國民素質的提高闡述理由,并就此提出建議。
[關鍵詞] 科普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強化意識 加強領導 加大投入
江澤民總書記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著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設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并強調,要“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普及科技知識,引導人們樹立科學精神,掌握科學方法,鼓勵創造發明。消除愚昧,反對封建迷信活動”。江總書記的講話,從戰略高度對科教興國、全民普及科學知識、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提出了目標和要求。整個報告除第五部分集中論述了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目標和總體要求外,其它部分關于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方面的論述還有十多處,份量之重是歷次黨代會報告中所沒有的。
科普,是科學技術的普及,也就是將科技向大眾化傳播的過程。在新的時期科普又賦予了思想道德建設、現代管理等社會科學內容。因此,它既有物質文明的含義,也有精神文明的內涵,較之過去狹義的科普理解,內容更為廣泛,意義也更為深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普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科普已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縱觀當前科普工作,所暴露出來的一些思想認識偏、資金投入少等問題亦不容忽視,在一定程度上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還多于十多年前科普工作,這也正是科普工作急需要解放思想理思路、抓住機遇搶發展的原因所在。
——強化意識,制訂規劃,努力形成科普社會化的濃厚氛圍。科普工作開展得活躍與死沉,力度抓得大與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科普的地位高低,這里主要是認識問題,這個認識包括兩個層面,一是領導干部的認識,二是大眾的認識。這二個層面的認識到位與否,都是制約科普工作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現階段,對科技在經濟生活中的重大作用的認識已被眾人所接受,但對科技轉變成生產力的工作即科普的重要意義卻認識不足,將科普看成是可有可無的軟任務或僅局限在口號科普、口頭科普上,沒有很好地落實到行動中,因此要努力改變這一觀念。在當前要以鄧小平理論和十五大精神為指導,提高對抓科普工作意義的認識,并將其真正納入到各級政府的議事日程中,通過制度和宣傳等手段推動科普事業的開展。
——加強領導,搞好協調,將政府支持與公眾參與結合起來。事實上,科教興國和國興科教是一致的,相互聯系的,在現階段科普工作不能缺少政府的支持,否則很難推進工作的開展。政府的支持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投入;二是制訂規劃,并組織有關部門參與實施;三是鼓勵并引導群眾性科普活動的開展;四是協調,特別是在實施科普過程中,當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發生矛盾時,就需要政府的協調。市場機制和政府支持,二者缺一不可,即便是像美國、日本這樣經濟發達的國家,政府也常采取多種形式組織科普活動,像韓國,將每年的四月定為全國科技月,四月二十一日定為科技日。因此,只有將政府的力量與市場力量結合起來,才會形成科普力量的源泉。
——加大投入,加強科普隊伍和網絡建設。美國克林頓政府在《為了國家利益發展科學》文件中明確提出:科學是人類取之不盡的資源,科學應是未來投入的重點,科學的投入創造著建設未來的智力資本。在我國,投入已成為當前影響科教興國的重要因素。據中國科協調研室和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聯合課題組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科教投入不足”和“增加科教投入”分別被列為最重要問題和現階段應做工作的第一位。對科普事業的投入,筆者認為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有形的投入,如資金、設備等,這是科普的支撐和保證。二是無形的投入,主要是政策的投入,尤其是要注意出臺一些培養科普專門人才,鼓勵中青年科技人員投身科普事業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如高校畢業生撰寫科普畢業文章等,逐步形成一支能寫、善講、會做,群眾性科普為主、專業科普人員為輔的隊伍和一個門類多、人員齊、有場所、有手段、上下銜接、左右相聯的科普網絡。
——注重實效,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科普教育。科普的社會性決定了科普的對象應該包括整個社會,但是社會組成的多層性又決定了對科普需求也是分層次的。因此,新形勢下科普的立足點應該是既要面向大眾,面向兩個文明建設,又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既要突出實用技術的普及,也要重視新知識、新思想的傳播,提倡雙向、發展和理性的思維方式;既要治貧,又要治愚,將科技、文化、衛生的知識普及綜合起來實施。具體講,重點要抓好三個層次的科普教育:一是領導干部的教育。二是農村科普教育。我國是個農業大國,十五大報告中提出“要大力推進科教興農,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和節水農業”,指出了農村科普的工作方向。社會各界要多支持學校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夏令營、科技節、科普講座,與科技人員結對子、交朋友等活動并逐步形成一個“基地、教材、輔導員”的青少年科普體系。
——加強科協自身建設。科協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組織和實施者,應義不容辭地擔當起科普的重任。改革開放以來,各級科協在實踐中積累起科普豐富經驗,形成了隊伍群眾性、對象廣泛性、內容綜合性,其長處是別的部門不能取代的。當前,在新形勢下,一方面要爭取領導和社會的關心支持,另一方面,作為科協也要積極探索市場經濟下科普工作的新思路,走出一條“科普服務經濟,經濟促進科普”的新路子來。
世紀之交時,是我國經濟、科技發展的關鍵時期,科普工作面臨的任務艱巨,遇到困難也會很多。我們相信,只要加強領導,爭取全社會關心和參與,通過科普工作者的努力,科普事業必將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我國科學技術發展中若干問題探討 洪明苑 科技導報1997第10期
[2]官、產、學、研結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張慧等 科技管理研究1997第1期